嵇康是个什么样的人想和嵇康做朋友,你该有什么样的特质?

我们看嵇康写给山涛的绝交书,浩浩荡荡而又真率无比,让人疑心这封信的最主要意图并不是要与朋友断绝交往,而是所幸,还有这样一个人,不带任何目的地倾听自己满腹的牢骚。嵇康把这样一个不可改变的自我可以写在信中,投递出去,放心大胆地去跟山兄碰撞。嵇康
原标题:想和嵇康做朋友,你该有什么样的特质?我们看嵇康写给山涛的绝交书,浩浩荡荡而又真率无比,让人疑心这封信的最主要意图并不是要与朋友断绝交往,而是所幸,还有这样一个人,不带任何目的地倾听自己满腹的牢骚。嵇康把这样一个不可改变的自我可以写在信中,投递出去,放心大胆地去跟山兄碰撞。嵇康赴死前,留给儿子的嘱托是,你山涛伯伯是值得信赖的人。他们的友情如何,再毋庸多言。本期微信摘自唐志远老师的《六朝史学与文学》,看嵇康是如何地渴望珍惜友情,并在乱世之中相互安慰又别离。和魏晋时期的很多文人一样,嵇康的诗文中充斥着世路艰难、人生飘忽的感慨,除了《卜疑》中所说的“世俗胶加,人情万端”,“动者多累,静者鲜患”之外,又如《答二郭》三首之三:“详观凌世务,屯险多忧虞。施报更相市,大道匿不舒。夷路殖枳棘,安步将焉如?权智相倾夺,名位不可居。鸾凤避罻罗,远托昆仑墟。”面对如此险恶的环境,甚至威胁到自己的人身安全,嵇康常常有想要冲破罗网的冲动。除了前引“鸾凤避罻罗,远托昆仑墟”一句之外,又如《答二郭》其二的“坎壈趣世教,长恐缨网罗”,“岂若翔区外,餐琼漱朝霞”,《述志诗》其一的“焦朋振六翮,罗者安所羁?”都是把自己比喻为鸟儿,希望能够冲出“罗者”的羁绊,自由飞翔。环境既如此险恶,想要冲决又不可能,甚至连他的兄长也离他而去,于是只能借助友情的慰藉。细读嵇康诗文可知,他对于友情怀着一种真诚的向往,有时甚至到了如饥似渴的境地。只要看他反复运用《庄子》中的一个典故即可知,如《赠秀才入军诗》之十四:“郢人逝矣,谁可尽言?”《与阮德如诗》:“郢人忽已逝,匠石寝不言。”《五言诗三首》之一:“郢人审匠石,锺子识伯牙。”前引《卜疑》亦云:“郢人既没,谁为吾质?”盖郢人和匠石的故事代表了朋友之间互知互信、亲密无间的最高境界,正与“锺子识伯牙”的故事一样,高山流水觅知音,成了古代关于友情最美丽的传说。嵇康的诗文中频繁出现这个典故,即反映了他对真挚友情的吁求和期待。不喜俗人我们知道嵇康为人,非常地高洁傲岸,其《游仙诗》所云“遥望山上松,隆冬郁青葱。自遇一何高,独立迥无双”,差堪自拟。故他对于一般之俗人甚是反感,甚至义形于色,此观其对待锺会之来访漠然不睬、锻炼不辍可知。表现在诗文中,则如《游仙诗》“长与俗人别,谁能睹其踪?”《五言诗三首》之一“俗人不可亲,松乔是可邻”,《述志诗二首》之一“悠悠非我俦,圭步应俗宜”等,《与山巨源绝交书》中更径直宣称自己“性不喜俗人”,都可看出他对世俗是多么排斥。与山巨源绝交书(局部)赵孟頫书旷远、渊静、放达、至精他为自己的求友树立了一个高标,即其《琴赋》中所说的“非夫旷远者不能与之嬉游,非夫渊静者不能与之闲止,非夫放达者不能与之无吝,非夫至精者不能与之析理也”。可见要成为嵇康的朋友,必须具备旷远、渊静、放达、至精等优良品质,悠悠尘世,得此良难。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嵇康的一生中还是遇到了几个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好朋友。竹林之游的故事播在人口,久非一日,然考今本嵇康集,除有与山涛的绝交书(其中提到阮籍),并与向秀就养生问题进行论难外,实未见其他诸人踪影,也未提到他们之间的友情,姑置不论。他的集中收录了《答二郭》三首和《与阮德如》一首,我们认为这里的郭遐周、郭遐叔和阮德如三人,便是他比较理想的朋友。天下悠悠者,不能趋上京。二郭怀不群,超然来北征。乐道托蓬庐,雅志无所营。良时遘其愿,遂结欢爱情。君子义是亲,恩好笃平生……(《答二郭》其一)含哀还旧庐,感切伤心肝。良时遘吾子,谈慰臭如兰。畴昔恨不早,既面侔旧欢。不悟卒永离,念隔怅增叹。事故无不有,别易良会难。郢人忽已逝,匠石寝不言……生生在豫积,勿以休自宽。南土旱不凉,衿计宜早完。君其爱德素,行路慎风寒。自力致所怀,临文情辛酸。(《与阮德如》)第一首里对二郭的超然不群甚是赞赏,可见正是他所要求的旷远、渊静之人,良时相会,“遂结欢爱情”。第二首记他与阮德如相见恨晚,倾盖如故,却又不得不为二人的离别而忧伤,最后几句叮咛备至,语短情长,更可看出他对友人的一腔深情。《酒会诗》所云“斯会岂不乐,恨无东野子。酒中念幽人,守故弥终始”,东野子即指阮德如,寄托了他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别后相思,更加令人感动。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嵇康平生第一首快诗《四言诗十一首》之十一描述与朋友欢宴的场景:微风清扇,云气四除。皎皎亮月,丽于高隅。兴命公子,携手同车。龙骥翼翼,扬镳踟蹰。肃肃宵征,造我友庐。光灯吐辉,华幔长舒。鸾觞酌醴,神鼎烹鱼。弦超子野,叹过绵驹。流咏太素,俯赞玄虚。孰克英贤,与尔剖符。陈祚明评曰“造语清婉”,我们则从这首诗里看到了嵇康“兴高采烈”的一面,清风朗月,知交同游,“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一时俱集,可以想见他的欢快心情。“流咏太素,俯赞玄虚”句,则可看作“非夫至精者不能与之析理”的回应。此诗应是今天所能看到的嵇康诗文中节奏最为轻快的一首,可称为嵇氏“平生第一首快诗”,而所写的恰恰是对友情的礼赞。彩云易散琉璃脆行文至此,也许我们要错以为嵇康与友嘤嘤相鸣,并不寂寞,可事实并非如此。前述三人固然是嵇康很好的朋友,可是观其赠答诗可知,他们都先后与嵇康分离了。今本嵇康集附收郭遐周、郭遐叔和阮德如之诗十首,三人无一例外地写到了与嵇康的相知和相离:风人重离别,行道犹迟迟。宋玉哀登山,临水送将归。伊此往昔事,言之以增悲。叹我与嵇生,忽然将永离……(郭遐周诗)每念遘会,惟曰不足。昕往宵归,常苦其速。欢接无厌,如川赴谷。如何忽尔,将适他俗……(郭遐叔诗)双美不易居,嘉会故难常。爰自憩斯土,与子遘兰芳。常愿永游集,拊翼同回翔。不悟卒永离,壹别为异乡……(阮德如诗)由此可见,即便是友情也只是短暂的欢愉,难得的邂逅,彩云易散琉璃脆,嵇康终究是要回复到寂寞独征的境地,《琴赋》序所云“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一面固然是称赞音乐的功效,另一面则反证了他的穷独无聊之况。故其诗中又反复出现了知音难遇的悲叹:“虽有好音,谁与清歌?虽有朱颜,谁与发华?”“旨酒盈樽,莫与交欢。琴瑟在御,谁与鼓弹?”···六朝史学与文学唐志远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内容简介六朝时期虽然南北对峙,朝代更迭,战乱频仍,却是古代学术发展兴盛的重要时期,其中文学和史学各自走向独立和自觉,二者之间往往呈现出交互影响、难分彼此的状态。本文先从目录学出发,充分利用现存史籍和辑佚材料,然后择取六朝时期最有特色的一些史学门类及其代表性著作,联系时代背景,就其与六朝文学之关系进行细致和深入的辨析。六朝文学主要在形式上影响到六朝史著,使其表现出富有藻采、以情动人、行文骈俪化、叙事小说化等鲜明的文学特征;六朝史学则主要在题材和内容上给与六朝文学最大的支持,特别像地志、《异物志》等著作,以其清丽芊绵、异彩纷呈的特质,为六朝文学的创作提供了素材,拓宽了畛域。作者简介唐志远,1982年出生,湖南宁乡人。湖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特别是汉魏六朝文学的教学和研究。主持国家课题《六朝史学与文学交互影响研究》一项,已在各级期刊上发表《〈毛诗诂训传〉阐释系统述论》《屈原二元对立思维考论》等学术论文多篇。目录绪论第一章六朝史学批评与文学第一节裴松之的史学批评与文学第二节《三国志注》的文学取向第三节六朝其他史学批评第二章六朝正史与文学——以沈约《宋书》为例第一节《宋书》之本文第二节《宋书》之征引第三节《宋书》与文学批评第四节《宋书》与文学活动第三章六朝地志与文学第一节六朝荆湘地记与文学第二节六朝《异物志》与文学第四章六朝杂传与文学第一节六朝《高僧传》与文学第二节六朝《高士传》与文学第三节六朝《高士传》之接受第五章魏晋文学与史学——以左思《三都赋》为例第一节《三都赋》征实之理论第二节《三都赋》征实之表现第三节《三都赋》之征实与史学结论附录汉魏六朝文史杂论第一节司马迁“发愤著书”说新探第二节论晋代史学的简约之风第三节阮籍《咏怀诗》揭示的人生困境第四节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的玄学分析参考文献后记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lxr2Q9k6k0.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