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把脱发?其实是这种东西吃多了【福利文】你吃过的这种东西,很可能已经存在三千多年了。

提到莲,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文人墨客眼中,莲花也是清正廉明的象征。但是从植物学出发,我们对莲要了解的可就多啦,接下来阅读君就要带大家一起涨涨知识。 小清新文学家沈复与莲的故事 写《浮生六记》的沈复,和妻子芸娘的日子非常贫寒,但极有情趣。开
原标题:【福利文】你吃过的这种东西,很可能已经存在三千多年了。提到莲,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文人墨客眼中,莲花也是清正廉明的象征。但是从植物学出发,我们对莲要了解的可就多啦,接下来阅读君就要带大家一起涨涨知识。小清新文学家沈复与莲的故事写《浮生六记》的沈复,和妻子芸娘的日子非常贫寒,但极有情趣。开始他们在沧浪亭边有一座小房,靠借景让沧浪亭变成了他们的园林,后来他们搬到了大石头巷,就只有一个天井。可这也不妨碍他们的园林梦啊,没有池塘养荷花,他们就养了碗莲。先把莲子的两头磨尖,放入生鸡蛋中封好,然后再放在抱窝的母鸡身下去孵,等其他小鸡出壳的时候,把莲子取出,放入钵盂,加入一种叫作天门冬的中药,再加入燕窝的泥搅拌在一起,然后晒朝阳、饮甘露,这样来年就能开出灿烂的碗莲了。区区一个小碗,就能让人感受到整片池塘、整座园林,恐怕除了种荷花,别的植物都达不到这种境界。后来央视拍摄的大型纪录片《园林》,也特意选取了种碗莲的情节作为宣传片,可见在中国人心中,有了荷花便是园林。碗莲1812年手绘荷花图谱我国盆栽荷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之后随着盆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尝试把荷花束缚于盆中,它的生长被抑制,形成小型植株,再经过杂交处理,最终选育出了“叶如碗口、花似酒杯”的碗莲。“叶如碗口、花似酒杯”是文字上的形容,碗莲是有明确标准的,不但要在口径26厘米以内的花盆中能正常开花,还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项指标:花朵平均直径不超过12厘米,立叶平均高度不超过33厘米,立叶叶片的平均直径不超过24厘米。这样袖珍的荷叶和我们平日印象中亭亭如盖的荷叶真是相去甚远,但依然能带给我们“水殿风来暗香满”的清凉惬意,荷花果然是一种神奇的植物。植物界的活化石荷花的神奇还在于它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它甚至被称为“活化石”,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据北京植物园的荷花养护技术人员康晓静介绍,荷花最早的化石记录是早白垩纪,距今已有1.35亿年,第三纪时曾广布于北半球的众多水域。被描述的化石有五个属,至少有30个种。1.35亿年以前,地球上比现在温暖,莲属植物约有10~12种,后冰期来临,全球气温下降,使得不少植物灭绝,另一些植物漂迁,莲属植物幸存两种。之所以幸存,一方面是它适应水生环境进化的结果,另一方面有赖于荷花种子的强大生命力。荷花种子即莲子,实际上是荷花的坚果。莲子堪称植物界的长寿种子,外层果皮结构精巧致密,空气和水分不易进入莲子内部,又能保证种子进行极其微弱的呼吸作用。那些考古发掘出的古代莲子们另外,成熟度高的种子能充分贮存所必须的内含物,其中有多种抗衰老的独特物质,在低水分、低氧的泥炭层中可以保存上千年,一旦满足发芽条件就可以萌发。1951年,辽宁省新金县普兰店的泥炭土地层中发掘出古莲子,经过碳14测定,寿命达950±80年,1953年该莲子在中科院北京植物园播种成活,被称为中国古代莲。说起荷花在中国的历史,康晓静如数家珍。山东莒县出土的白陶封口鬶,是公元前4000~5000年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的遗物,其封口处是莲蓬形态的透气筛眼,说明荷花在当时已是人们的审美对象。河南郑州大河村发现距今5000年历史的仰韶文化,房屋遗迹内发现碳化的莲子,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食用莲子。《周书》记载:“鱼龙成则薮泽竭;泽竭则莲藕掘。”说明3000年前太湖周围的居民,挖藕为食已经很普遍。2500年前,吴王夫差为西施在江苏吴县灵岩山的离宫修建“玩花池”,移种野生红莲,是荷花最早用于观赏的实例。大洒锦大舞妃友谊牡丹莲红舞裙艳阳天中山红台“所以说,6000年前,中国人就认识了荷花,3000年前,开始将荷花作为食物,而栽培观赏用的荷花,至少已有2700年的历史。”你见过几种莲花?随着荷花品种的不断增加,荷花在园林中的地位也越来越显要,东晋时已有盆栽荷花;唐代,荷花用于庭院水景布置,在池、盆、缸中栽培观赏;明清时期,不仅荷花的栽培技艺高超,而且品种不断丰富。清代的《广群芳谱》记载了20个荷花品种,其中“重台莲”“大洒锦”“千瓣莲”三个品种一直延续至今。绿房含朱红狮子重台莲《瓨荷谱》记载了33个品种并进行了大小分类。新中国成立后,以王其超、张行言为学术带头人,开始了以武汉东湖风景区为中心的荷花品种的收集工作,成效斐然。2005年出版的《中国荷花品种图志》中,收集了608个品种。其后育种单位开始增多,植物园、风景区、养殖场、学校、科研院所都有培育的新品种。到2011年,经中国花卉协会荷花分会统计,荷花品种已达800个以上。康晓静说,荷花虽然品种多,但莲属其实只有两个种,中国莲(Nelumbonucifera)和美洲黄莲(Nelumbolutea)。中国莲的花色由红向粉红、爪红、白色、绿色、杂色、洒锦进化。美洲黄莲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和南美洲北部,花色为深黄色,弥补了中国莲花里没有黄色的缺憾,在选育黄色品种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园艺工作者培育出很多中美荷花杂交品种,如“友谊牡丹莲”“红唇”“蝶恋花”“精彩”等,使得荷花的花色更为丰富多彩。大洒锦大舞妃友谊牡丹莲虽然荷花的花型非常有特色,让人能一眼就轻易认出来,但仔细品鉴,会发现它的花形是变化多端的。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瓣型上,随着自然演化和人们的选育,由原始的单瓣型向半重瓣型、重瓣型、重台型、千瓣型演化。花瓣数在20片以内的称为单瓣型;当雄蕊出现瓣化,花瓣数在21~50片的称为半重瓣型;雄蕊进一步瓣化,花瓣数在50片以上的称为重瓣型;在雄蕊瓣化的基础上,雌蕊也出现了瓣化,由简单的心皮突起,过渡到心皮瓣化,看起来似开出了二层花,这种花型称为重台型;在雌、雄蕊瓣化的基础上,如果花托也产生了瓣化,变态的肉质花托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轴心,花开放时外瓣层层谢落,内层碎瓣不断增生,这种花型就是千瓣莲。那么,被看作爱情象征的并蒂莲是怎样培育出来的呢?康晓静解释,这只是自然界偶尔出现的“双胞胎”现象,不是一种固定的花型。荷花的花芽在分化过程中,受到某种外界条件的影响,分成两个分生中心,于是在一枝花茎上并开两朵花。并蒂莲的出现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出现的概率约为十万分之一。因为太珍贵、太美丽了,所以自古以来,并蒂莲就被中国人认为是祥瑞之兆,“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多么美好!并蒂莲莲花的妙用除了欣赏以外,荷花还有什么用呢?吃货绝对第一时间举手抢答。莲子、莲藕、藕带都是清新出众的美味。不过康晓静告诉我,荷叶还有特殊的功用。众所周知,荷叶不会被水沾湿,表面摸上去毛茸茸的,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其上表皮的一层细胞中每个细胞都有脂质乳头突起,每个突起又由许多更小的突起组成。在凹陷部分充满着空气,这样就紧贴着叶面形成了一层只有纳米级厚的空气层。灰尘、雨水等远大于这种结构的物质落在叶面上后,在自身的表面张力作用下形成球状,滚落叶面,这种超疏水结构就是荷叶自洁的奥妙所在,也叫“荷花效应”,如今这种原理已经被应用到新型材料、涂料的研制中,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其实,人们在古代已经认识到了荷叶洁净干爽的特性,把它作为一种环保的包装材料,荷叶还常被用来垫蒸笼或包卤菜,别有一股清香。荷叶柄中有多个纵行通气孔洞,古人常采下带有叶柄的鲜嫩荷叶,将叶片卷成筒状,将连接荷叶与叶柄的叶鼻扎通,把叶柄弯转向上,就可以吸饮倒在叶筒里的美酒了,正是“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水”。苏轼也曾描述过这种饮酒法,“碧筩时作象鼻弯,白酒微带荷心苦”,别有一番情趣。所以对于今天的人们,亲近自然也可以如此简单,如果不能拥有一片荷塘,还可以种一盆碗莲。我曾在淘宝上买过碗莲的种子,不过根本没种出来,是我技术太差还是卖家无良,不得而知。不过用荷柄饮酒、荷叶包肉,倒实在是个好主意,生活仿佛顿时雅致了许多。文/图丨《万物与花同》《万物与花同》中国工人出版社《万物与花同:24堂人文自然课》按全年时间顺序分为24篇,每月2篇,从不同角度亲近人文自然。书中文字活泼、清丽,内容基于对众多博物学家和科普工作者的采访及大量资料的查阅,除对自然万物进行人文、科普、历史解读之外,也穿插了如何观察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其友好相处的知识。读者可以深深体会到博物的严谨与浪漫,并跟随书中的方式开启趣味十足的“博物式生存”。天地有大美,万物与花同《万物与花同:24堂人文自然课》新书分享会活动时间:2018年7月15日14:30—16:30活动地点:小众书坊北京东城区后圆恩寺胡同甲1号活动主持:李楠活动嘉宾:凌云,《万物与花同》作者、《旅伴》杂志执行主编;张超,科普作家、显微摄影达人、国家天文台科学家;李阳,中国工人出版社副总编辑;郭大熟,作家、诗人、《旅伴》杂志总编主办机构:中国工人出版社、小众书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雨雾雷电,四季轮回,天地与万物,各美其美,万物与人生,美美与共。7月15日(本周日)下午,凌云新书《万物与花同:24堂人文自然课》将在小众书坊举行新书分享会。作者以12个月份为路线,为你分享博物的浪漫与严谨。新书分享会将邀请来自国家天文台的科学家张超,为你带来陨石收集和雪花显微拍摄的有趣智识。《旅伴》杂志总编郭大熟以亦庄亦谐的配诗来展示凌云的手绘作品——《外来植物水彩长卷》,用从西域输入来的植物描绘出一幅“一带一路”地图。“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只是生命大家庭中的一个物种。仲夏时节,花草繁盛,树木成荫,仰头看看参天大树的枝叶,或是附身看看路边的小花小草,或许不经意间,你就发现了生命的独特之处。拍下你爱的花草树木,发送至北京阅读季微信后台,阅读君将选出拍摄的最有范儿的几位朋友,赠予《万物与花同》一本,活动截至7月22日,限量5本。夏阅山,让我们一起和身边的万物共同喜悦。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lxr2knAwk0.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