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不应该看孩子手机&爸爸应不应该参与干预训练,看看这5位家长怎么说

展开全文西南儿童康复医学研究院A bright future for children给孩子一个美好未来最近,小铃铛发现一个现象:基本都是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带着孩子来干预训练。不禁想问:孩子的爸爸呢,爸爸难道不用参与到干预训练吗?关于这个问题
展开全文

西南儿童康复医学研究院

A bright future for children

给孩子一个美好未来

最近,小铃铛发现一个现象:基本都是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带着孩子来干预训练。
不禁想问:孩子的爸爸呢,爸爸难道不用参与到干预训练吗?

关于这个问题,小铃铛收集的5位家长的想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位是@元宝妈。

@元宝妈:爸爸是家里的精神支撑
我是辞职回家专门带孩子做干预训练的,几乎完全断了和朋友同事的关系往来,他们一度以为我出事了,打电话问我老公怎么回事。
我每天24h盯着元宝,白天带他去做康复训练,晚上回来又自己教。
说实话,很长一段时间重复的教他叫妈妈,却一直等不来那句“妈妈”,我差点崩溃。
孩子他爸还算体谅我,经常安慰我,工作不忙的时候也教孩子做训练。
虽然他教的时间少,但是他能安慰我,偶尔教一教孩子,我也觉得很安心,让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坚持。
所以,我觉得爸爸应该参与进来。
你是否赞成@元宝妈的观点呢?我们来看看@婷婷爸爸怎么说。
@婷婷爸爸:我没时间

家里4位老人、我妻子和孩子,全靠我养活。我忙着赚钱养家,哪有时间带孩子做干预训练。

平时都是她妈妈带她去的。今天是我第一次来,我也知道她妈妈很辛苦,但是我工作那么累,下班不好好休息,第二天怎么好好工作呢?

看来@婷婷爸爸不太喜欢说话,他的中心思想是没时间带孩子做干预训练。

我们来看看另一位爸爸是不是也这么想呢。

@安可爸:我参与进来是责任也更满足
虽然我工作也很忙,但我还是会至少拿一天自己带孩子去做训练。让孩儿他妈出去和闺蜜、朋友玩玩、休息一下。
毕竟ABA每周要训练至少40h,每天回到家还要训练2h。我只带1天都觉得累,何况她妈妈以前每天带。
出去放松一下,换换心情还是很有必要的。

话说回来,闲暇的时候我经常带着安可出去钓鱼和画画,看见什么就教她什么。

当安可学会指着凳子说“凳子”的那刻,我又找到了她第一次叫“爸爸”的自豪感,这样让我更加坚定,我有责任和义务参与进来。
我相信,就算以后我和她妈妈走了,她也可以自己好好的活下去。

对于这样体贴的@安可爸,好想知道@安可妈是什么想法。

@安可妈:家庭介入需要爸爸一起使劲
我带孩子做干预有2年了,总结出一个经验: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积极的家庭参与对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很有帮助。
『家庭参与』就是要父母一起积极配合康复老师,参与孩子的干预过程。
我之前也收集了很多家庭参与的资料,很多研究都表示:当爸爸介入孩子的早期干预,会带来一系列积极的结果。
如,语言能力和对话技巧会发展得更好,认知能力也会提升,以及更好的数量概念这些。
安可她爸闲暇的时候带着她去钓鱼、写生,每看见一个新事物就给安可讲。
慢慢的安可认识了鱼竿、板凳、帽子等常见的生活用品。

在实际行动中,爸爸的参与会提高整个家庭参与的的效率。

现在有3位家长赞同、1位家长反对『爸爸应该参与干预训练了』,来看看最后这位家长是赞同还是反对呢?
@子言爷爷:她爸爸安心工作就好了

子言爸爸专心工作就好了,干预训练的事儿有我、她奶奶和子言妈妈。3个人完全足够了。

虽然压力是有些大,很多东西老师给我们细心讲了我们也不是很明白。但只要坚持干预训练,总会好转的。

现在子言可以自己背着书包在凳子上等我和她奶奶去接她了。

再加上,我们家离得近,过来不用花太多的时间。我和她奶奶身体还可以,走一会儿也就过来了。

看来最后一位家长@子言爷爷观点是爸爸不用参与干预训练。

那么,屏幕面前的你,现在是什么想法呢?

爸爸到底要不要参与干预训练,你可以通过下面投票的形式给出你的答案,也可以后台给我们留言。

我院杨丽君老师也说出来她的观点,认同的话,右下角点个赞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mEro7lKprO.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