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与修身泛言(连载)之一连载丨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六十八」善用人者,為之下丨原创白云先生

原创: 白云先生 至道学宫 2016-06-12​ ​善为士者,不武;上一章阐述了用道治国用兵的三宝。此内圣外王之三宝为,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本章继续接着上一章,进一步阐述用兵与用人,进而用天下的道理。武者,庶人之用兵。善为士者,指以
2016-06-12​​善为士者,不武;上一章阐述了用道治国用兵的三宝。此内圣外王之三宝为,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本章继续接着上一章,进一步阐述用兵与用人,进而用天下的道理。武者,庶人之用兵。善为士者,指以天道治天下的圣人。有道者,以天道治天下,则天下不乱,天下不乱,自然无需用兵戡乱。是以,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怒者,庶人争斗之意气,无异于斗鸡。所谓布衣之怒,图以头抢地尔。善战者,指以道用兵者。治国,用兵,为事,都需要合道。万物莫不得道而生,失道而死,顺道而成,逆道而败。用兵之道,恬淡则能虚静,虚静则能善应,善应则能善谋,善谋则有善策,有善策则能战而胜之。是以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胜敌者不与,示之以虚,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为先而为后,是为不与。蓄之以形,为以正合;以无形致有形,是为以奇胜。善用人者,为之下。人之常情,好争而喜为之上;好先而恶后,好德而恶失;有为而善利;可用于人,而不会用人。此为人之德。王者之道则相反,不争而为之下,无为而自成,用人而不用于人。用兵,用人,用万物,以至于用天下。此为天之德。是谓不争之德;以天德蓄人,救人,定人,育人,成人,是谓不争之德。人之德好争,天之德好成。唯能成天下之功,故能成天下贵,而为天下王。是谓用人之力;道德经从头到尾,所阐述的道理,它面向的读者对象,都是帝王。所以,很多人读道德经,读到清静为天下正,读到无为无不为,就认为,自己清静了无为了,生活就会变的更美好,社会就会变得更美好,其实并不是这样。道德经真正讲的道理是,让帝王无为,让臣民有为。所有的人都无为,那饭都要吃不上了,不消几天,大家都饿死了,还治个什么的国。而且,臣民的有为,是要依循天道常理的有为,不能妄作妄为。否则天下就会大乱。用人之力,讲的就是上无为,而下有为。上用天下,而下为天下所用的道理。对于普通人来说,人只是他一身之躯的帝王。可以用清静无为的道理,来治身。而不是用帝王治天下的道理,套用在自己身上。帝王之身,是以天下为躯,讲的是以天下观天下。普通人治身,只是以身观身,讲的是心为君,身为臣,恬淡虚无,则无不为,无不治,百病不生的道理。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不同的层面,道理都是相通的,用的都是一个道。只是适用对象不要弄错乱了。不然,人也会错乱。既不能以下观上,也不能以上观下。是谓配天古之极。善于用身,则可有身;甚于用家,则可有家;善于用乡,则可有乡,善于用国则可有国;善于用天下,则可为天下王。身,家,乡,国,天下,说到底,都是用人用物的多寡。有人一己之身都不能治,还想着怎么出人头地,做某些行业的王者,这是好高骛远了。得先学会用自己,自己有了安身立命之能,然后才有家。以此类推,能用的人越来越多,最后才能成为王者。一个人能用多少人之力,和物之器,取决于他的德。而帝王,有玄德则内圣,内圣则外王,王天下,则是以天德用天下。故天下万物,莫不为之所用。古之王天下者,知虽落天地,不自虑也;辩虽雕万物,不自说也;虽能穷海内,不自为也。天不产而万物化,地不长而万物育,帝王无为而为天下功。故曰:莫神于天,莫富于地,莫大于帝王。故曰:帝王之德配天地。此乘天地,驰万物,而用人群之道也。附:《道德经》第六十八章善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mEroQJ2odO.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