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人参长白山村民挖野生人参,为何要三跪九拜系红绳?现场让人大开眼界

几千年来,采挖人参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生产文化,成了采参地区所特有的民俗。 采参习俗包括崇拜信仰、道德规范、环境意识、价值认同、传统技能、专用语言、行为规则、各种禁忌、挖参技术等,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里位于通化县大川村后
原标题:长白山村民挖野生人参,为何要三跪九拜系红绳?现场让人大开眼界几千年来,采挖人参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生产文化,成了采参地区所特有的民俗。采参习俗包括崇拜信仰、道德规范、环境意识、价值认同、传统技能、专用语言、行为规则、各种禁忌、挖参技术等,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里位于通化县大川村后的岗山岭,这里森林茂密,生态原始,是清代皇室正白旗分封的采参山场。当年清政府为了垄断采参业,严令规定皇室成员采参人数和采参数量,将乌拉山场所山场、岗山岭等地重兵把守,严禁外人进入采参。任何一种文化都有一个灵魂,长白山人参文化的灵魂就是采参祖师、老把头孙良。每逢阴历3月16日,长白山区的人们都过老把头节,纷纷祭拜老把头孙良。在长白山区,老把头这个尊称只能是孙良,后来的放山首领只能称为把头,不能加一个“老”字。长白山沟壑纵横,山高林密,野兽出没,蛇虫游弋,人迹罕至,放山艰苦而危险。在长期的放山活动中,逐渐产生了放山人的集体组织——参帮。参帮的领头人,叫作参帮“把头”。早些年,长白山里伐木、放排、采金、挖煤等山里活计的头儿,都叫作“把头”。参帮在把头带领下,到老把头孙良墓前跪拜,祈求老把头孙良保护参帮的安全,能抬到大棒槌(长白山人把人参称为棒槌)。离孙良墓较远的人们则在家附近的山神庙祭拜孙良。放山人把野山参视为人,讲究“去单回双”,加上人参凑成双数,再选黄道吉日,表示去时吉利,回来快当(快当是满语,顺利、顺当之意),体现了挖到山参的祈愿。东北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其中最神秘最传奇的莫过于人参。那些百年老参,千年老参的传说,都是可以成精化人的灵物。而在长白山中采参人的生活,也满是神秘。各种民间故事,独特的放山习俗,让人觉得破朔迷离。每年农历七月,当山花盛开在山林深处,长白山山麓的农户就开始烙起了大煎饼。这是他们的先辈那些闯关东的汉子从山东老家带来的食品。带着这个可以存放一个月不坏的食物,采参人将踏上漫长而危险的旅程。古老的长白山采参习俗,如今已经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时候的人参开始成熟结籽。一颗颗鲜红的参籽挂在绿色的草地上,非常漂亮。当然,也非常好辨认。采参人称之为“红榔头市”,是采参的黄金季节。挖人参前,挖参的工具要准备好,缺一不可。挖小小一棵人参需要这么多工具。有鹿骨钎子、索拔棍、快当刀、快当斧子、红绒绳、油布、铜钱等。图中女子细心的为讲解红绳的由来与用处。采参又称放山,发现了人参,就把“索拨罗棍”插在地上,用系了古铜钱的红线拴在人参茎上,并在人参下面铺上一块红布,据说是为了防止人参跑了。挖参人之间有暗号,发现人参后,一手捏住人参苗叶,放开喉咙喊山:“棒槌……”“什么货……”“四品叶……”有问有答,一呼百应,凡是听到的人都要一起唱和,这就叫喊山。人参是有灵性的,所以在挖之前全家人要跪拜它,祈求它给一根上品的人参。拿出红色的棒槌锁将“棒槌”环绕后锁住,在人参的两边各40CM左右的地方把“索拨罗棍”插在地上,用系了古铜钱的红线拴在人参茎上,据说是为了防止人参跑了,这个称之为固宝。用棒槌针在离人参40CM左右的外置开始挖。最后以人参为中心挖了一个1米圆圈,把人参圈在里面。沿着外围的圈子慢慢的往人参的下方挖土。根据经验确定了挖参范围后,就开始用手扒拉起肥沃而松软的黑土地。挖参是个细致活,根须断了人参的价值就会降低很多,所以得慢慢用手理。图为双手请出人参和农田种植不同,虽然播种是人工行为,但十多年野生野长的人参,在大自然的物竞天择下,有的被淘汰掉了,有的还和周围的树根纠缠到了一起。挖起来还真是费劲。图为在离人参的4-5CM的地方剪断,为保证人参的新鲜度。刚采挖出来的人参也有一整套传统的保鲜方式。用青苔茅子、桦树叶、掺上一些原土,把人参包起来,用草绳打成参包子。绑红绳子也是非常有讲究的,如果这棵是三杈叶的就绑三道红绳,四杈绑四道,六杈的人参中最多的,没有超过六杈的,也是人参中的极品了。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oRr84OVyr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