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记忆的过程他用自己50年的记忆,拍出了一座“新魔都”!

放飞!拍摄于上海外滩 框哥说:上个世纪,两个不同性质的空间——租界和县城,在上海相互渗透、冲突融合,造就了上海这一座举世无双的“摩登”大都市。张爱玲说,在“近代高压生活”的挤压,“新旧文化”的“畸形”的交流下,上海人却也养成了“一种奇异的
原标题:他用自己50年的记忆,拍出了一座“新魔都”!放飞!拍摄于上海外滩框哥说:上个世纪,两个不同性质的空间——租界和县城,在上海相互渗透、冲突融合,造就了上海这一座举世无双的“摩登”大都市。张爱玲说,在“近代高压生活”的挤压,“新旧文化”的“畸形”的交流下,上海人却也养成了“一种奇异的智慧”,那就是“做坏人也是有分寸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上海,上海的时尚与精致,上海人的包容与谨慎,你眼中的上海,是怎样的呢?撰文、摄影:曲业芝前几天网上看了一篇名为《钱钟书的上海,张爱玲的上海,我的上海》的帖子,感觉很有意思。于是兴趣陡然,也想聊聊自己对上海的印象。我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初的乡下,老家在山东新泰,那时流行一个关于大城市名的顺口溜,其中一句就是:“北京上海哈尔滨烟台”。在当时的我看来,上海,就是仅次于帝都北京的大城市。浦江两岸那是个物资短缺的年代,记忆中好像所有的好东西都是上海生产的:凤凰、永久牌自行车,上海牌手表,蜜蜂牌缝纫机,上海服装,上海化妆品,大白兔奶糖,等等。总之,上海产品就是“高精尖”的代名词。我青少年时期去过的城市不多,而上海算是和我比较有缘的城市之一。浦东看浦西记得第一次去上海是我参加工作后不久,大约是上世纪80年代初,单位的领导是个很疼爱我的阿姨,给我了一个押送火车到杭州的美差,并特许我和另一位同伴返回途中可以到上海玩两天。上海中心看上海一下火车,我们就到车站里专门负责给外地来上海旅客安排住宿的窗口,开了一张条子,拿着条子按图索骥,跑了大半天总算找到了住的地方。那是一间大仓库或大教室,上下两层床,几十人住在一起。白天四处游玩,晚上满屋的人谈天说地倒也热闹。霓虹灯下的白渡桥浦西看浦东那次的上海一游还是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高楼大厦,公交车大马路,黄浦江白渡桥等。感觉比我常去的济南繁华了许多。还有上海的小吃,生煎包子、炒年糕、小麻糕……特别是两毛钱一碗的三鲜小馄饨,真是又便宜又好吃啊!在那之后,好像就没有吃过那么香的馄饨了。上海的另一角以后去上海的机会就少了。直到女儿长大了,在上海上学、工作、成家,再加上在上海有一帮很铁的影友,这些年去上海的机会又多了起来。感觉现在的上海真是太大了,看不透摸不着,认识只停留在浮光掠影的状态中。老上海的味道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上海既有高楼大厦的宏伟,又有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古老历史留下的浓浓乡愁。再讲到上海人,人的性格形成,是与他所生长的环境分不开的,所谓“环境决定人”。谨慎、精细、悄声细语、自我保护意识等,这些上海人的特性都带有他所成长环境的烙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上海人这种性情已经改变了许多。上海的精致,体现在每个细微处上海风情:中规中矩的钥匙铺子我喜欢上海的宏大时尚和精致,一房一园,一草一木等小节细微处,鹅卵石铺设的小路,竹竿扎的篱笆……,都能体现出上海的时尚讲究。上海老工匠我也喜欢上海的踏实和规矩。在上海,你如果办事,只要政策有规定的,一般都能顺利办成。政策不允许的,你找人托面子也不好使。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上海朱家角其实,我对上海的感情,并不只在这些表象。更多的是被这座城市的内涵所折服。她没有北京那般厚重的历史,也没有像苏杭那样柔美的景致,但上海有属于自己的特色。石库门,静安寺,城隍庙,豫园,这些老上海的代表,历经岁月的洗礼,在古朴的市井气息中又融合了现代的成分,有了另一种时尚的感觉。这其中透露出来的气质,或许,是和上海与生俱来优雅的海派文化有关。新魔都,新上海!拍摄于浦东陆家嘴古老和现代的交织,使上海这只古老的万花筒里呈现出了崭新的内容。二十世纪初,上海被日本作家村松梢风称作“魔都”——“摩登都市”。今日的魔都又被现在人理解为英语“MAGICCITY”,意为魔幻之都或者魔力之城。的确,现在的上海的确是魔力无穷。她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发展成了一个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城市。上海图书馆有人说,中国在国际上知名度最高的城市:2000年前是西安,1000年前是开封,500年前是北京,现在是上海。对于上海,我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但更多的是一种愕然:上海,一座似梦似幻的城市,如今亦然是一座国际大都市的模样,魔都上海,实至名归!>>左右滑动可查看完整图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oRr8YOWBw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