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国有多大孩子未满3岁上幼儿园的危害有多大?最新实验结果可能会颠覆你原有认知

近日,有不少家长在后台问我:该不该让未满3周岁的孩子上幼儿园? 他们的理由五花八门: 有因为经济因素;有因为二胎家庭照料不过来的;也有因为孩子在家无所事事,只能通过看电视玩手机游戏打发时间的;还有因为两代人带娃理念不同,为避免矛盾让孩子赶紧
近日,有不少家长在后台问我:该不该让未满3周岁的孩子上幼儿园?他们的理由五花八门:有因为经济因素;有因为二胎家庭照料不过来的;也有因为孩子在家无所事事,只能通过看电视玩手机游戏打发时间的;还有因为两代人带娃理念不同,为避免矛盾让孩子赶紧上学的;理由看似都很合理,但是,无论是出于哪种因素,我的答案和建议都是:没有该不该,但一定要慎重。在回答为什么“没有该不该,但一定要慎重”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两个真实故事:故事一:年初,8岁留守儿童王福满因为头顶风霜上学的一张照片火了。随后有很多记者对他进行了详细报道。印象中很深刻的一幕是,记者问他:你想妈妈吗?孩子云淡风轻地说:不想。可问他最怨恨妈妈什么,他却说:她离开了我。故事二:人气偶像明星郑爽,12岁那年被父母送去离家很远的舞蹈学院学习,一学期只能回家一次。在节目《旋风孝子》中谈起这段经历,她控诉当时的无助、孤独、绝望和痛苦,顿时泪流满面。爸爸愧疚地问她:“那你现在还责怪爸爸妈妈吗?”她佯装睡着,却在睡中回答“嗯”。这两个例子,一个因为父母从小的疏离,说服自己不需要亲情,看似冷漠,实则是内心充满着不安全感和怨念。而另一个例子,12岁那年被父母推远,即使已经长大成人,却依然充满芥蒂和伤痕。设想,父母不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不满足孩子对于父爱母爱的渴求尚且对8岁、12岁的孩子伤害如此之深,更何况是对爱需求达到顶峰的未满3周岁孩子呢?稍稍了解过儿童心理学的人都知道:6个月—3岁是孩子与父母的特殊情感连接阶段,是决定父母与孩子形成何种依恋型亲子关系的阶段;在2岁的时候,孩子会在与父母的互动中逐渐出现与同龄人展开主动性社交的行为;在2.5岁的时候,孩子的逻辑和秩序感开始逐渐建立;到了3岁,孩子才开始有独立意识,才能进行有效的组织性互动和生活······而当父母们不懂得遵循孩子的这些成长规律,过早地将孩子从自己身边抽离,送去幼儿园、托儿所等,就会不可避免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埋下这四大隐患:1.情感需求不足,导致情感障碍;一般来说,在6个月—3岁这个特殊阶段,如果无法与父母连接依恋关系,孩子往往会失去安全感,感情也会淡薄,如果在7岁之前得不到任何弥补,往往在成年后会出现情感障碍。2.语言、记忆发展限制,容易发生意外;1岁-1岁半是学说话阶段,1岁半-3岁是积极语言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内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较有限,且记忆混乱,容易因表达不清,给幼师增大工作难度,另外也容易遭受其他小朋友的欺负。更麻烦的是,这几年已发生过不少起因幼儿吃太饱但表达不清,结果在幼儿园午休时食物倒流堵住气管导致死亡的案例。鉴于此,更必须提醒不满3周岁的孩子上幼儿园的家长要慎重了。3.情绪管理体系易崩塌,极具攻击性;年龄太小,生理心理发展都比其他小朋友慢,容易造成学什么东西都比别人慢的现象。而这会让孩子气馁、自卑,更会因此心里不平衡而极具攻击性,甚至常常一遇小事就崩溃大哭,不利于孩子成长中情绪管理体系的建立。4.诱发神经衰弱疾病;违背成长规律,易诱发神经衰弱疾病,造成孩子注意力低下,记忆力减退,容易产生焦虑等。综上所述,宁愿自己苦几年,也尽量别让孩子的人生未开始就遭罪。在此,真心不建议家长们过早地将孩子推向外界。当然,或许有不得已将孩子过早送去幼儿园的家长看到这里感到很难受。其实不必如此。我也遇到过不少案例,孩子未满3周岁就上幼儿园,但仍成长得很乐观、很健康。正因如此,我才说“未满3岁孩子上幼儿园没有什么该不该”。但是,未满3岁上幼儿园的孩子仍能成长的很乐观、很健康的前提是,这些父母都做到了以下几点:1.对孩子的行为、情绪都极其耐心,在孩子有负面情绪的时候,愿意找原因并理解孩子,不轻易发脾气;2.孩子放学会及时接送,并表现出对孩子的幼儿园生活很感兴趣,愿意耐心引导孩子分享和听孩子诉说;3.晚上时间和周末时间,会放下手机和娱乐生活,选择高质量陪伴孩子;4.实施鼓励教育,经常对孩子表达爱意和欣赏,守护孩子的安全感如果你也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就不必深深自责。而如果没有做到,那么希望你从现在开始执行,避免将孩子推向上文所说的四大成长隐患之中。另外,无论是未满3周岁或满3周岁,只要选择让孩子上幼儿园,就必须确保孩子具备以下这些能力:1.可以自己独立吃饭;2.可以自己独立上厕所;3.可以用语言或肢体表达自己;4.可以自己穿脱衣服;5.具备基本的社交礼仪和分享意识;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的自理能力,才能确保孩子在幼儿园里更健康自在地成长。另外,我也见过一些父母让孩子未满3岁上幼儿园,他们的理由是:对孩子进行早教启蒙,能开发孩子的智商和情商。那么,有这个必要吗?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曾做过一项实验:训练两个双胞胎宝宝爬爬梯,a宝宝从46周开始训练,每天练习10分钟。b宝宝不进行此类训练。6周后,a宝宝爬5级梯只需26秒,而b宝宝却需45秒。从第7周开始,格赛尔对b宝宝连续进行两周爬梯训练,结果b反而超过了a,只要10秒就爬上了5级梯。这个实验说明,尊重孩子成长规律,孩子会成长得更好。而儿童心理学家斯基尔斯则做过另一项实验,她长期追踪孤儿院25名被送去进行早教的孤儿和被领养的孤儿的智商和情商变化。结果发现,被送去接受早教教育的孩子,他们的智商和情商分别提高了5分。而被领养的孤儿,在没有早教的情况下,单纯得到养父母的爱,他们的智商和情商却平均增加了29分!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0~3岁的孩子,他们的生活除了吃喝拉睡外,跟他相处的人就是全部了,而充足的爱的滋养,会激发他们大脑分泌后叶催产素,更有益于他们的大脑发育和情绪发展。这也就是为什么教育界常说:好父母胜过好老师。因此,与其剥夺孩子头三年的自由成长时光去做无用功,不如就踏踏实实让孩子快快乐乐、从从容容地成长。如果真的想要给予孩子早教启蒙,那么在孩子3岁之前好好照顾和陪伴,就是对他最好的早教了。最后,常听有人说:晚上一年学是给孩子最好的童年礼物。其实,晚上一年学是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谁也说不准。但是,父母若能按照孩子成长规律,不让未满3岁的孩子上幼儿园,不操之过急地拔苗助长,却能实实在在地让孩子少走很多弯路和挫折。在此,衷心希望每个父母都能淡定从容;也祝愿每个孩子都能如期生长,不急不缓,一生恰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oV6M1ykQ6g.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