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与普通学校的差别名校和普通学校最大的差别在哪儿?

网友A: 我小学读实验班,初高中读少年班,大学读了个校友喜欢自称全国第三的学校,硕士待过新加坡名校,美国名校,博士读了个工科还行的美国公立学校(算普通学校?)。 结识过牛津的博士姐姐,麻省理工的牛学弟??我感觉,就人的能力而言,优秀人才
原标题:名校和普通学校最大的差别在哪儿?网友A:我小学读实验班,初高中读少年班,大学读了个校友喜欢自称全国第三的学校,硕士待过新加坡名校,美国名校,博士读了个工科还行的美国公立学校(算普通学校?)。结识过牛津的博士姐姐,麻省理工的牛学弟??我感觉,就人的能力而言,优秀人才的区别都不是太大(纯天才除外,我还没机会遇上)。但是遇到问题的处理态度,把不同人的差距拉开了。在顶级名校,impossibleisnothing.只要一件事情有价值有意义,大家都会鼓励你去做,你自己也会想要standout.对于困难,名校学生考虑的是如何全方位地利用资源去完成这件事。在其他学校,只有自认为自己很牛的人才会这样。大部分人觉得“反正我不是牛人,当初清华都没考上”,自愿放弃了创造新事物的机会,在困难面前绕道而行。这一点主要是在中国学生(或亚洲学生)身上体现得相当明显。美国人相对来说,更不在意学校排名。而在网上,我看到的是,哪怕是三流学校的学生,如果有这种“舍我其谁”的气度,最后还真的就往一流人才的道路上走下去了。其实很简单,追求卓越,创造出色的事物,为他人提供价值,争取和优秀的人一起工作的机会;人脉、导师、资源,都会接踵而来。更进一步说,做的事情是否了不起不重要。重要的是拥有挑战的勇气,承担更大责任的意识。当然,没有这种思想的人也可以很认真的把手上的事情做好,成为务实可靠的社会中坚。但是名校学生,更大比例地成为社会领袖和行业领袖,和这种气度是分不开的。网友B:我来说说自己的感触。我的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在美国读的,本科去了一所普通大学,研究生则是所谓的名校。可能和国内不尽相同,给你做参考吧。客观地讲,我认为名校和普通大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平台,同窗,师资。平台:不可否认名校相较普通大学平台更广,影响力更大,更容易吸引世界顶级的研究者,经济政治领袖,艺术家们上门来讲座上课演出。和这些人的交流所获得的启发,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有时甚至可以对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名校的课程研究项目多能招揽到业界的参与合作,这能使研究结合实际,获得用户反馈,不断提高。同窗:高质量的生源带来了各种出色的同窗,我从这些人身上学到的可能比从教授那里得到的还多。和聪明人合作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讨论中各种奇思妙想,是很享受的过程。与强人共处对自己也是激励和鞭策,抽着自己往前走才不至于丢人。另外,名校的凝聚力似乎要比普通大学强,毕业后,校友会能提供很好的关系网。师资:名校的教授不一定都是很好的老师,我见过很多不会教书的牛人,但是他们绝对是很好的敲门砖,借助他们的知名度发表文章申请学校工作和经费都要简单很多。不公平但是很现实。运气好的话,遇到几个良师益友,那就受益匪浅了。据说,斯坦福的DavidCheriton还给美国自己Phd500万创业呢,这种事情自然是可遇而不可求了。说了这么多名校的好,回过头说说普通大学的妙。我绝对同意学生自身比什么都重要,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名校虽然资源多机会好,但是竞争也相当激烈。每个学生都自我感觉不错且很在意进一步自我完善,好的机会大多都是一群人打破头。普通学校则可以给你一个宽松的环境可劲折腾。我在大学里所争取到的全奖,各种工作和社团领导机会,在名校中都很罕见。不管是学校还是公司都喜欢综合人才,这些多元的经历在日后都帮了我很大的忙,还真是要谢谢普通大学。总之,外界条件再好也需要有心人发现和利用。名校和普通大学的差别还要靠你的有心和努力去克服。网友C:思维啊,绝对是思维!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脏乱差的环境中的人认为把垃圾揣在兜里等到看到垃圾桶再扔是多么奇怪的想法,但当他到了一个干净的环境待一段时间之后,他就会自然而然认为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同一个道理,无论在什么学习环境中,上进的人总会去努力,而且努力到某个程度后会遇到瓶颈。这个瓶颈取决于什么呢?取决于环境!二流学校的人,从思维深处就认为学习7个小时就非常努力了,学习8个小时就已经很变态了--会被认为是异类了,学习9个小时那根本就不可思议。顶尖学校的人,从思维深处就认为一天没学习够8个小时就是罪过,浑身不舒服,学习9个小时再正常不过。这样的思维差异导致了每一天行动上的差异,日积月累,差距就拉开了。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思维差异了呢?就是很多知友谈到的教师:名校的老师鼓励你努力,鼓励你学习,他们就认为一天学习9个小时天经地义,然后布置很大的作业量。同窗:如果身边的人都在学习,你学习还会缺少动力吗?最后,可以参考李笑来老师的一个演讲和一本书:李笑来老师在TED×FSS的演讲《人如何变傻》的结束语是“变傻很简单,简单吧?”李笑来老师还在《人人都能用英语》中说到:国内的中学英语教材,跨越六年的学习时期,本质上看基于一个貌似合理可实际上荒谬的假设:”一个中学生六年之内能够掌握的英语词汇是2500个左右“。于是,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把”熟练掌握2500词汇“当做自己的能力上限,按照要求把自己从普通儿童变成了弱智青年。然后其中还有一部分自觉相当不错——有比自负的傻瓜更令人毛骨悚然的吗?基于这样观察,我倾向于认为:很多的时候,人傻是被教出来的。教育这东西,从来都是在失败中发挥作用——成功总是偶然却已经足够。教育的古怪之处在于,如果把学生当做天才去教育,学生几乎肯定不会成为天才,但是,如果把学生当成弱智去教育,那学生肯定会变成弱智。网友D:因为本科是一所比较普通的211,研究生在中科院,体会到的差别:以学习操作系统为例:普通大学:老师:今天我们开始学操作系统,首先,我们讲讲操作系统的概念……(开始念书)学生:ZZZZ……名牌大学:老师:我们这学期学下操作系统,大家下个linux0.11的源码,自己认真看看,研究一下,期末自己写个小内核交上来……(开始扯淡吹牛自己有多牛逼……)学生:!@#¥%……总之,比较好的学校要求会比较严格,甚至老师对你水平的期望大于你对于你自己水平的期望,老师比你更相信你能完成他的任务。通过这种训练即使你最后的成果不是很令人满意,但对知识的理解也比单纯的听老师念教材好的多。如果你身在一般学校,但想提高自己,那么就更加相信自己,给自己一个更高的标准吧。因为说实在,单纯从讲课角度来说名牌大学的老师不一定比一般大学的老师好,他们是科研牛人,但不一定是讲课牛人。网友E:遇到这个问题,不得不整个回想起求学路。我小时候成绩巨差,中考都没考上高中(普通高中差分)的人。后来找了个普通高中去上,因为我爸爸的原因还是没有要我交调节费。三年后高考分数连专科线都不到。知道高考分数那天把我郁闷坏了,正好当天大雨,冲出去淋了一大转雨回来,身上全是泥沙。淋雨的当中,我醒悟了,回去说的第一句话是要家里想办法送我进重点高中重点班去复读。那是个复读班,都是想考一本考失误了的。我当时进班的时候倒数第一,离倒数第二100多分。班上有个特殊规则是,每次统考成绩倒数20名全部踢出去到其它普通班上。我就在这样的压力下从零开始追成绩。一年后我仍然没有出列,成绩进步不少,不过底子实在太差,最后也只勉强到了一本分数线。不过就这也在我住的当地引起了不小轰动,给那所复读的高中带去不少生源。进大学后的日子感觉却不妙,和想象中的重点大学完全不是一个样子。进去后特别郁闷,特别想回去再搞。因为当时身体拖垮了,还是没有回去。四年后又考研,终于进了梦想中的名校。一年后转攻博士,再一年后拿学校资助出国了。可以说我是在名校和普通学校之间反复切换了几次身份,跌跌撞撞至今。那些忽略名校和普通学校资源上的差别,只片面强调学生个人努力的说法我完全不赞同。但是这个问题细数起来可能会遇到一些学校的个体差异。我大概总结一下最显著的:1.老师照本宣科与教授学习方法的区别。普通学校的老师照本宣科的多,宣完了之后学生大多一头雾水听不进去。名校老师以教授学习方法为主,自然的提高了学生的视角,学生很容易梳理和发散整个知识点,并找到适合自己学习方法。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要求不一样。在名校自然的有一种竞争意识,喜欢从各方面去比(成绩好,素质当然也要要求很高,免得被说高分低能),从学生到老师都有这种意识。在普通学校,则可能从上到下都多少带点混混日子的感觉。这种风气的影响是非常大的。3.交流面不一样。普通学校感觉不存在多大的交流面,都是自己人在闹。名校的交流面在另一个层次上,越是好的学校和老师越是关注和外界的交流,知道当前最新的形势是什么,或者至少在努力去知道。4.经济情况不一样。这是事实,名校的经济情况要好太多了,与此带来的竞争力的增强不止一点点。而且越是名校经济情况通常是越好,钱也通常也更加用在点子上。5.跟贫富差距一样,似乎各个因素都在增加这种差距。想要逆反这种差距需要付出比一般情况更多更长期的努力。网友F:本人身处三线城市的二本院校,去年夏天在朋友的帮助下,有幸去感受了一个月清华的生活。关于题主的第一个问题,我觉得最大的差别就是人的差别,选取我感受最强烈的一点。我觉得名校的多数学生是独立的。在清华,好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哪怕他们是同一专业同一宿舍,在作息时间,学习方法,完成任务的方式上会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在我看来决不是简单的因人而异,而是有着强大的思想的独立在支撑着,正因为思想独立了,对于问题的思考,对于学习的思考,对于人生目标的思考会更深层一些,有了这些更深的思考,才有了行为的更加有效,也就能走得更高远。和那些朋友们有过几次聊天,当一个话题抛出时,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的见解,回答甚至也是风趣或者一针见血的,我对这感触良多!反观自己的生活圈子,这种独立就很难看到,COPY充斥着各种场合,作业,考试,活动,演讲,穿着……网友G:讲一个好像还没人提到的。面对一个重要的任务/创新/突破时,顶级学校的氛围是,我们不上谁上。/好像有意思,我们上她一下。。普通学校的氛围是,这么重要的东西,要是容易做的话别人早就做了吧。所以懒得去试了。所以无论那件重要的事是否困难,总是顶级学府出身的人更愿意去尝试。简单来说就是舍我其谁的气魄吧。这就是校园文化和名校基因了。网友H:引用一句《上海交大生存手册》国内绝大部分大学的本科教学,不是濒临崩溃,而是早已崩溃。在此,我无意争论是否复旦、中科大,或者清华、北大是否比我们崩溃的更少一些——这种争论是没有意义的。不要仰视那些所谓“名校”的学生,他们比你接受的教育好不了多少。如果非说有什么差别,他们的主动性好一点,生产自救积极一点。所以不管你在什么学校,赶紧生产自救是正途。网友I:我的本科其实也不咋地,高中时候觉得除了清北没别的学校,结果。。。唉宿舍里两个清华,一个北大,一个浙大,你说我绝望不?!绝望了很久,觉得没希望了,想复读,但是没有勇气,家里也不让,大二的时候,想自杀的心都有,觉得在这个傻逼学校,周围都是一群不读书的傻逼,还读个傻逼专业,都快成傻逼了。但是我想告诉你的是,这些所有的不如意都会过去的。真的,我原来不相信,看了天涯上一个帖子,说一说你最低谷的时候是怎么熬过来的。我发现比起他们我这个真不算什么,想退学,想自杀的想法真的图森破那一乌!好好努力吧!!大学本来就是自学的!!越是牛逼学校,本科的导师越不认真教,人家有自己的科研项目,反倒是不是很好的大学,老师会耐心一些。多去图书馆吧,没啥好讲的。你问名校和普通学校的区别,我告诉你最大的区别,不是老师,不是硬件,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名校的学生比你努力,我见过的聪明学生很多,我母校一年九十个清华北大,这当然有硬件资源的优势,但是这些学生最大的共同点是用功,勤奋。这点我深有体会。人生真的是一场漫长的积累,不会因为你一时的不顺影响你最后的高度。ps:被官V转了,一下子被@了上百,很意外,有这么多人认同我的吐槽。当然也有不少人表示了质疑或者不屑。同样感谢这些质疑的声音。这个答案回答的比较早了,还是想和大家解释一下,有一些微博上的朋友说:“你说的好像普通学校的都不努力一样”。嗯。我并没有表达这个意思,在哪都有努力向上的人,这是比例问题,名校确实比例高一些,有差距我们得承认。还有一些微博上的同学说学校氛围很差了,怎么努力。其实我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这让我抑郁了很久,也去看过心理医生。客观的环境有时我们无力改变,那就先从自身做起吧,远离那些可能诱惑你堕落的地方,我个人就是长时间泡图书馆。经常和优秀的同学交流,可以是本校的也可以是以前高中的同学,尤其是现在有这样的好地方,物以类聚,你坚持自己,身边自然也渐渐会聚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我觉得我的心理医生对我说的一句话挺有道理的:你和别人的差距不是一下拉开的,是每天的一点点,所以每天多努力一点,不要太浮躁,想熬几个通宵赶上别人,不现实,也会让你感到挫败。网友J:我来说说我的经历吧,我从二线城市来北京读大学,高中很好而本科一般,就是普通的211。因为高考的失利让我之前所有的梦想全部破碎。但是,我并不甘心。不幸中的不幸是,我的宿舍恰好是全系学习氛围最差的。大一的时候,每次上课宿舍其他同学都会坐在最后一排最不起眼的角落,而我则努力坐在前排,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吃饭的时候也是,同宿舍的人经常去外面吃饭并娱乐,一闹就是三四个小时。我并非不懂交际,但这样时间的浪费让我浑身不舒服。也许太不合群,慢慢的我被宿舍孤立,冷战持续了近一个学期,由于客观原因转宿舍很艰难,我不得不敷衍的做一些让步。我开始同他们一起做后排,翘课。但却私下中保持着同老师的沟通,我明白我的底线在哪里,我不能,也绝不可能被这样同化。但,代价就是我与我的宿舍同学大一成绩全系倒数,唉。也别提辅导员老师什么的了,我们系太小,内斗厉害,一学期就见过两次辅导员…大二时候由于脚跟站稳,我开始继续认真学习。我开始一个人坐在前排,下了课之后总是问老师问题,混个脸熟。我宿舍的人依旧保持不屑,但她们不会再干预我。于是第二年,我拿了奖学金。很艰难,的确。我来北京的目的也很简单,就冲着它的学习资源来的。我尽量减少在宿舍呆的时间,把学校周围所有的文化课程都上了一遍,从语言到声乐到舞蹈。这不就是我来北京的目的吗,利用它廉价而便捷优质的资源。我不停的学习,利用我可能接触到的一切资源。几年下来,确实有了质的飞越。我的成绩也一直领先,算是没有辜负自己吧。我想说的是,不论名校还是普通学校,把握自己最重要。同学睡懒觉醉生梦死成绩倒数,都跟你没关系。你要牢记你的志向和你来这个大学这个城市的目的,做好自己,要意志坚定,千万不能被同化。前几天她们在感慨,说要是重来一次就好了,我呵呵。我最自豪的一件事莫过于把握住了自己,如果研究生能申请到名校,会再来回答这个问题。说多了都是泪。匿了。----------------------更新在一年后:已入常春藤,谢谢大家!本答案负能量实在有些多,非常感谢大家能看完。在获得录取之后,回望四年我又有一些新的认识。老实说,我的心态并不好,等待录取的这段时间一直在反思。瞧不起周围不思进取不对自己对未来负责的同学,因此读书时不愿敞开心扉交朋友,毕业后没有丝毫交集。我用这样的语句为自己解释,“其实也真的很担心被他们同化,在大家都在堕落的大环境中,你一个人努力上进犹如逆水行舟,整个环境把你往下拽,你必须咬紧牙关固守意志才能保证缓慢前进,一个不小心就是万劫不复。你和他们,不一样”但其实这样的心态不好,抱着对抗的态度做事,学习很多东西的心态是“总有一天会亮瞎你们的眼”。面对高考失利后身边人的冷嘲热讽,时常耿耿于怀,这种被害者心理导致四年没有真正开心过。我以为自己没有同伴逆水行舟很艰难,后来才渐渐明白,孤独奋战才是人生的真相,结伴与扎堆不是。伟大的灵魂从不结伴而行,能彼此支撑着到达的目的地一定不是属于你的彼岸。所以,逆水行舟应该是常态,要习惯。很喜欢一个理论:高考真正受益者是资质在中间80%的学生,对前10%和后10%非常不利,但没关系,那前10%总能靠着自己找到自己的路。送八个字给同样高考失利而跌入很差环境的同学:韬光养晦,等待腾飞高考只是社会对你简单粗暴的衡量。当你在它手上受尽折辱或实在不服气,那不要这认可也罢。优秀的人应优秀于方方面面,如果你认定自己优秀,那就请拿出优秀之人应有的态度怕什么呢?只要你真的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网友K: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学生,忍不住也吐槽几句。先讲个故事吧。我有一个朋友,喜欢做生意,喜欢创业,他大三开学做完一笔生意后,迷茫。他感到我们学校不是他想要的,没有他想要的环境,学生平庸,没有激情,甘于堕落。我们学校的学生以这种状态居多:不逃课,但上课也不听。不挂科,但临考才复习。不出门,除了吃饭上课。如何形容?他们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他们完全按照学校的要求,就是感觉,不太对劲,他们在为谁而活?我朋友很痛苦,他复读过两年,可大学和他所希望的越差越远。他想退学。即使辅导员找他谈过多次。他想一个人跑到清华北大,去感受那里的氛围,去和那里的学生一起听课自习,去感受真正的大学,去寻找一个有激情,有梦想的地方。我们聊到深夜。我说,不要太冲动,决定做事之前要先了解情况。有没有清华北大的同学,打个电话先问问。他答,恰巧有。电话拨通。他像北大同学诉说自己的痛苦。北大同学答曰,都一样的,只要心中有佛,处处皆是佛。来源:知乎、易房网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oV6Mn1lmrg.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