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区司令深圳被打事件奇了,蒋介石清明节逝世,原来自己看准了时间!

1975年4月5日,清明节。 当晚11时许,台北士林官邸,88岁蒋介石在昏迷了两天后,心脏停止了跳动。 当值班医生告诉御医熊丸时,他急忙从楼上穿上袍子,跑到楼下蒋的寝室。 在连打两针强心针,都没能使心脏恢复后,熊丸准备再打一针。 这
原标题:奇了,蒋介石清明节逝世,原来自己看准了时间!1975年4月5日,清明节。当晚11时许,台北士林官邸,88岁蒋介石在昏迷了两天后,心脏停止了跳动。当值班医生告诉御医熊丸时,他急忙从楼上穿上袍子,跑到楼下蒋的寝室。在连打两针强心针,都没能使心脏恢复后,熊丸准备再打一针。这时,蒋夫人拦了下来,“停了吧……”(蒋介石灵堂)4月5日这天,台北本是朗朗晴坤,并未出现“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情况。但当晚午夜时分,天气突然大变,几乎是毫无预兆的,一阵狂风夹着暴雨落下。这一奇特的天气现象,不少人都认为与蒋介石的逝世有关。当日午夜,台湾许多人通过广播得知了蒋介石刚刚逝世的消息。事情是如此巧合,蒋介石弗一离世,就有天气异象!美国作家陶涵在其著作中说,“即使哈弗学成归台的官员,也认为这不应该是纯属巧合”。清明节这天,“全中国传统上都相信祖先的鬼魂在四处游走……”(蒋介石在灵柩内)然而,蒋公逝世前还有更为巧合的异象。蒋公从1972年7月因心脏病等陷入昏迷,6个月后神奇恢复意识。1974年8月尼克松因丑闻下台时,他还在和蒋经国通过电视看报道。但当年冬天,一场流感席卷台湾,风烛残年的蒋介石,再次被击倒。从1975年1月,蒋介石就一直半昏迷状态。御医熊丸在回忆录中说,蒋介石4月5日逝世前两天,突然清醒过来。(蒋介石的灵车)这或许是传说中的老年人逝世前的回光返照。医学上也有此说,称是因为人体细胞在生命最后抵挡不住病魔袭击时,会释放出最后一次强大的化学物质,三磷酸腺苷。在它的作用下,身体各器官、血液、神经等会突然出现好转,病人会出现面色红润、意识清醒、能够交谈,、手脚也能动弹的好状况。但好景不长,短的几个小时,长的不过1天,人就彻底走向天国。(跪送蒋介石)蒋介石在逝世前两天,突然从昏迷中不可思议地醒来,精神还不错,就对女护士罗小姐说,能不能给他读唐诗听。这是蒋介石暮年最大的喜好。后来唐诗三百首还陪他放进了棺材里。罗小姐就找来病床头的唐诗,不知道从何读起时,蒋介石要求他读《清明》。罗小姐找了找,有两首《清明》,一首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清明时节雨纷纷”,另一首是黄庭坚的“满眼蓬蒿共一丘”那首。奇怪的是,蒋介石要她反复地诵读这两首诗。直至再次昏迷,再也没有醒来。(台北蒋介石慈湖公园铜像)看来,蒋公是知道自己将在清明节逝世的。两首《清明》都是非常凄凉有意境的好诗,尤其是“牧童遥指杏花村”,颇有人间生命代谢相传的意味。而“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超然道出了作为生命过客,贤愚成败最后都难逃黄土一抔的人生终点。遥想蒋公一生,盐铺出生,少年丧父,负笈赴日,辛亥回国,追随孙文,北伐一统,乞援抗日,大国平坐,8年澡雪,内腐外斗,败走台湾,梦里复国……伴随着令人如此伤感、追念而又富有哲理的诗句,是否蒋介石在回光返照的几个小时里,也在抚今追昔,细细品味,而又超然释怀?值此清明,共缅怀之……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BdO2DLowV.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