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托孤白帝城托孤传为佳话,可惜滁阳王不是刘备,朱元璋更不是诸葛亮!

滁阳王想学刘备,用托孤警告朱元璋,可惜朱元璋不是诸葛亮! 文学漫谈第一百六十八期,点评的是徐渭(或无名氏)的小说《英烈传》。不是历史人物,不是影视剧人物,不是其他文学小说,请大家予以区别!欢迎大家吐槽,但是吐槽前,请先看下徐渭(或无名氏)
原标题:白帝城托孤传为佳话,可惜滁阳王不是刘备,朱元璋更不是诸葛亮!滁阳王想学刘备,用托孤警告朱元璋,可惜朱元璋不是诸葛亮!文学漫谈第一百六十八期,点评的是徐渭(或无名氏)的小说《英烈传》。不是历史人物,不是影视剧人物,不是其他文学小说,请大家予以区别!欢迎大家吐槽,但是吐槽前,请先看下徐渭(或无名氏)的原著好吗?上回咱们说到,由于滁阳王担心自己的王权不稳,开始担心和猜忌朱元璋的实力和势力。于是,在一次战斗当中,滁阳王郭光卿有意不再让朱元璋领兵打仗,以便培养属于自己的亲信势力。但是没想到,强大的元军,给了朱元璋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为了长久考虑,滁阳王不得不放下猜忌,再次启用朱元璋。但是,在滁阳王的心里,朱元璋的日益强大,始终是块心病,却也无可奈何。尤其是当滁阳王忽然生病之后,更是处心积虑的想着,如何能安抚朱元璋的情绪。虽然说,滁阳王是朱元璋的娘舅,并且把义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形成了朱元璋与马氏的表兄妹的亲上加亲的婚姻。但是,在滁阳王的心里,还是不踏实的。无奈之下,在滁阳王的弥留之际,忽然不知怎么的就想到了三国时期的刘备。大家都知道,刘备的白帝城托孤被传为佳话,于是乎,在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之后,开始学习刘备,想学刘备的那一套招数,用托孤警告朱元璋,来让朱元璋死心塌地的辅佐自己的儿子。对此,在书中第十一回《兴隆会吴祯保驾》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却说滁阳王未及半月,偶因惊疑成疾,太祖日视汤药,十分狼狈,因召太祖及李善长、徐达等至榻前,说:“某生民间,因见元纲解坠,群盗蜂起,吾奋臂一呼,得尔等贤能,共守境州,希成大业,救民涂炭。不意遇此笃疾,我死不足惜,所恨群雄未除,天下未定耳!朱将军仁文英武,厚德宽洪,尔等可共谋翊运,以定天下。”太祖顿首说:“愚昧不堪承大王之志,然敢不竭尽股脑,以报厚恩。”少顷,目瞑。咱们一起来看下这段描写,和刘备在白帝城的托孤,是否相像。首先,刘备在白帝城托孤,并没有单独托孤诸葛亮,而是由诸葛亮、赵云和李严,组成了托孤小组。此时的滁阳王,同样这样做了,在进行托孤的时候,不仅召见了朱元璋,还召见了徐达等人。在这里,朱元璋在滁阳王的心里,等同于诸葛亮,徐达等同于赵云。其次,刘备在进行托孤的时候,也回顾了自己起兵之后的经历,类似的话语,也出现在了滁阳王的口中,不难看出,这是滁阳王在刻意模仿刘备。再者,刘备对诸葛亮说过,如果刘禅能辅佐就辅佐,不能辅佐,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滁阳王的这番话当中,虽然没有明说,自己的儿子能不能辅佐的话题,但是滁阳王把朱元璋定位那么高,就是想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利用朱元璋定天下的功劳,来让自己的儿子最终坐上皇帝的宝座。如此看来,滁阳王的心态,真是和刘备一样的。最后,刘备的一番话,把诸葛亮吓坏了,赶紧表明自己的态度,那就是誓死辅佐刘禅,绝无二心。而滁阳王的一番话,却没有达到警告朱元璋的作用,朱元璋只是轻描淡写的表示,“愚昧不堪承大王之志,然敢不竭尽股脑,以报厚恩。”也就是说,滁阳王想学习刘备,完成托孤的大任,以便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后来朝代的主宰。只是,可惜滁阳王不是刘备,朱元璋更不是诸葛亮,用托孤这件事进行警告,完全没有效果,朱元璋有他自己的野心,又怎么会容忍别人来代替他日思夜想的皇帝梦想呢?好在,朱元璋也知道,现在不是自己强出头的时候,也只能按照滁阳王的意思,暂时做个诸葛亮。于是,在滁阳王去世之后,便力排众议,让滁阳王郭光卿的儿子为和阳王,自己担任开基侯兵马大元帅。看到没,这就是朱元璋厉害的地方。滁阳王一死,儿子继位,非但没有继承滁阳王的称号,反而被朱元璋重新立了一个王号。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测试手下人的态度,结果无一人反对,如此一来,和阳王就完全成为了一个空架子。再者,朱元璋通过和阳王,把自己封了个开基侯兵马大元帅的职位,完全掌握了实权。从这点来说,朱元璋永远不可能成为诸葛亮的。那么接下来,在《英烈传》当中,还有哪些你没注意到的有趣的故事呢?咱们下回再说!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虫子天下,看更多有态度的原创文学点评!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BdOVVzMwV.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