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周松芳新书《饮食西游记》:中餐(粤菜)西传背后的奋斗史_胡文

岭南文史学者周松芳著《饮食西游记:晚晴民国海外中餐馆的历史与文化》一书,日前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为“知味”系列分量之作,该书以饮食(粤菜为主)为引线,对近代以来的中西交流、人文民俗变迁等

原标题:周松芳新书《饮食西游记》:中餐(粤菜)西传背后的奋斗史

岭南文史学者周松芳著《饮食西游记:晚晴民国海外中餐馆的历史与文化》一书,日前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为“知味”系列分量之作,该书以饮食(粤菜为主)为引线,对近代以来的中西交流、人文民俗变迁等,做了详细的考证与阐述,还原晚清民国海外中餐馆之面貌,释饮食文化“逆行”之奥义。而今人捧读,大可在其中“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

《饮食西游记:晚晴民国海外中餐馆的历史与文化》,周松芳著,2021年

为写作《饮食西游记》一书,作者周松芳爬梳两百余种文献,追本溯源,梳理近代以来中华美食在西方世界传播发展的独特历程,从“李鸿章杂碎”的风靡美国到巴黎“万花楼”的逸闻趣事;从伦敦“水手馆”的独特风味到越南“食在西贡”历史变迁;引领读者重温那段以粤菜为首的中华美食传播域外的“饮食西游记”。

作者用讲故事的方法讲历史,围绕清末民国众多显赫人物——李鸿章、蒋梦麟、胡适、赵元任夫妇、朱自清等,在海外的就餐经历、饮食爱好等,拼贴成了一幅国人海外食景图。

同时见微知著,以海外中餐馆的常变兴衰,揭当时中国与欧美列强之间的关系。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自此西学东渐之风盛行,从科学技术到思想文化,中国处处扮演着学习者,甚至仰人鼻息。在近百年的中外交流史中,唯独“中华美食”一项,随着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步伐从东方传播到世界各地,上演了一出独特的东方味道自东向西流动的剧目。

周松芳,文学博士,文史学者,专栏作家。出版学术专著《自负一代文宗:刘基研究》《汤显祖的岭南行:及其如何影响了〈牡丹亭〉》,近年来尤其致力于饮食学术文化研究,出版有《岭南饕餮:广东饮膳九章》《民国味道:岭南饮食的黄金时代》《广东味道》《岭南饮食随谈》《岭南饮食文化》《海派粤菜与海外粤菜》等专著,《饮食西游记》是他在这一领域耕耘的又一成果。

著名岭南文史学者胡文辉为《饮食西游记》作序。胡文辉在序言指出,在中国文化花果飘零的岁月,中餐和功夫片却能在禹域之外灵根自植,首功是要记到广东人身上。或不妨说,在海外,华人史的一半是广东人的,中餐史的一半是粤菜的。为中餐西传做一份历史总结,入手看似低端,意义却堪称“高大上”。那么,周松芳此书也是在为广东人及广东美食树碑立传了。“严格来说,松芳此书确不属于饮食写作,而是饮食史写作。他是文献派、朴学派、故纸派。他最突出的长处,就在于勤搜史料,研究古典时期就往笔记野史里找,研究晚清民国就往报章杂志里找,凭史料立言,有一分材料则说一分话。对于饮食史来说,这才是决定性的”。

4月24日晚19时30分,周松芳、胡文辉两位学者将做客广州学而优书店“大家讲堂”,在文学评论家申霞艳的主持下,就《饮食西游记》畅叙中餐西传的渊源、趣事等,并探讨饮食文化研究小中见大的旨意,也是和公众一起搭建粤菜历史的宝贵拼图。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BdObRVowV.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