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辅导孩子作文家长如何辅导作文系列4,拆掉将作文与生活隔绝的思维之墙

亲爱的同学们、家长们,大家好!这里是平凉家长之家频道,我是祁祁喵。今天是2018年8月26号,是我们的第190期。本期主题:家长如何辅导作文系列4,拆掉将作文与生活隔绝的思维之墙近期的作文辅导系列专题课程,祁祁喵将手把手教会家长如何成长为一
亲爱的同学们、家长们,大家好!这里是平凉家长之家频道,我是祁祁喵。今天是2018年8月26号,是我们的第190期。本期主题:家长如何辅导作文系列4,拆掉将作文与生活隔绝的思维之墙近期的作文辅导系列专题课程,祁祁喵将手把手教会家长如何成长为一个作文辅导业余专家,以自身的能力和能量引领、带动自家孩子走上作文高分之路!本期是继上期家长辅导作文要配合“五步走”的第三步:一次“恶作剧”。1、中小学生作文能力学情诊断,家长配合“五步走”:一次“恶作剧”怎样写好作文呢?应当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龄段来具体分析和辅导。常规来说,家长所能够提供帮助的阶段,只限于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阶段,到高中高考作文时候,大多数家长就无能为力了。但话说回来,只要小学阶段、初中阶段的作文基础牢靠了、扎实了,到高中时候,通过高考前的魔鬼式综合训练,高考高分作文就自然而然了,家长们也不必再费心和操心了!为了方便非跟读的家长准确捕捉本课程重要信息,有必要重复说明一下中小学生作文能力学情诊断的五个原因,以及家长成为自家孩子作文辅导专家的“五步走”:五个原因:一是写作文门槛定得太高。二是学生自己心理设限而生出了畏难情绪,认为“我不行”。三是把写作文从语文课和生活中,完全独立了、脱离了。四是写得太少。五是写了不改。五步走:第一步,一通电话。第二步,一个故事。第三步,一次“恶作剧”。第四步,一个输入法。第五步,一台家用打印机。孩子作文能力学情诊断的五个原因,以及家长必须学会并熟练掌握、反复应用的这“五步走”,既是针对学情诊断五个原因,分别制定的五个相应解决策略。这些小方法、小策略都是祁祁喵在辅导孩子们作文时候,根据不同学龄段同学的不同作文能力,针对性实践过的,且是确确实实可以快速见效的。言归正传,我们来说说恶作剧。恶作剧是什么意思呢?有两种倾向性解释,一种是完全负向的和否定的,是指捉弄耍笑、使人难堪的行为。第二种解释则是不带情绪色彩的、纯客观的描述,是指故意与他人开玩笑、戏耍、互相捉弄的行为。既然咱们的一次“恶作剧”是特意带了引号的,那明显就是指向于后一种,在本文中则特指父母与子女之间有默契的、双向授权的,相互之间实施的、程度轻微的、不会给彼此心灵或身体造成伤害的一种打破常规去沟通、去体验、去参与的生活小事件——符合这个长长描述的“恶作剧”,才是孩子作文能力学情诊断第三步“一个恶作剧”的实施前提。2、“一个恶作剧”的设计思路和原理是什么?有必要强调的一点是,这个系列课是环环相扣的,哪个环节都偷懒不得。有句话咋说来着?你如今偷得懒,都需要余生加倍奉还!通过第一步的“一通电话”和第二步的“一个故事”,我们已经针对性解决了“写作文门槛定得太高”、“学生自我心理设限而生出畏难情绪,认为写作文我不行”这两个问题。如果家长和同学们确实“听话照做”了,确实“反复操练”了,那么,关于作文难的“高门槛”被拆掉了、“写作文?我不行”的错误标签被揭掉了——好作文成长之路上最难的两个堡垒被攻克了、两座大山被搬走了,接下来的进展当然会加倍顺畅、加倍高效。一个“恶作剧”的设计思路和原理是什么呢?是对互联网思维进行的迭代迁移,是为彻底推倒孩子们将“写作文从语文课和生活中完全独立了、脱离了”这个思维之墙。互联网思维真正的核心是什么?走在互联网最前沿的大神大V和产品经理们总结了许多,有的概括了用户、简约、极致、迭代、流量、社会化、大数据、平台、跨界等九大核心思维,有的概括了大数据、零距离、趋透明、慧分享、便操作、惠众生等六大特征。对于孩子们写作文、学语文而言,互联网思维真正的可借鉴和可迁移处,只有两个字:连接。互联网+一部手机,于是,世间的一切人、物、钱、服务都可以刹那连接、为我所用。生活+一本语文书,于是,世间的一切柴米油盐、阳春白雪、情感体验以及独立之思想、精神之自由都可以刹那连接,为我所有。简而言之,中小学生作文为什么写不好?原因不过是:他们把作文这个东西,与鲜活的生活完全隔离开了。这可真是个奇怪的现象呢,本来一切都好好的,心情像绸子缎子那样柔软飘展,也或者像鱼儿在海里那样恣肆和自由,突然,“要写作文了!”这简直就像个来自于暗黑世界的恶毒咒语,咒语一出,世间一切就都被巫婆给“定住了”,不鲜了不活了不动了,身体木僵僵地不算,就连脑袋瓜都死呆呆地了——可是,作文要交啊?!于是,可怜的孩子们,就像被关进只有50厘米高、30平方厘米大的小小囚室的囚徒一样,想站?站不直;想坐?坐不下。只能以很别扭的姿势特别憋屈地半蹲不蹲,胳膊腿儿没法活动不说,就连呼吸都越来越稀薄……这简直太磨人了有木有?真的那样磨人么?其实不。那囚室不过是硬纸壳子糊成的高仿真房子!打眼粗瞧,确实跟水泥钢筋的囚室没啥两样儿,但只要孩子们勇敢地、用力地一撑,“唰啦”一下,那囚室就能破开了,新鲜的空气如同整个银河最鲜亮的星星那样迎脸儿扑来,僵硬的胳膊腿简直就像百灵鸟的歌儿那样轻盈自由了——这个囚室的墙壁象征着什么?象征着中小学生脑海中一篇作文与实际生活之间那道墙。分明能够一戳即破,可对已形成思维定势的孩子们而言,却又壁垒森严、坚不可摧。原本活蹦乱跳的各种搞怪、奇葩、好玩,一到要写作文,脑袋就自动化成为把广阔世界和鲜活生活完全剥离、自动化关进那个憋屈、憋闷的小囚室。3、“一个恶作剧”是怎么样“彻底推倒将作文与生活完全隔绝的思维之墙”?“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家长都听过这句话,但有没有哪位家长把这句话以及背后所昭示的时代意义与自家孩子直接关联起来呢?大概率肯定没有。为什么?因为绝大多数家长虽然嘴上心疼孩子,但真心里却都普遍认为如今的孩子是跌进福窝窝里了,压根儿就不认为孩子们是真的苦辛——当然,我这里要强调的苦辛,不是身体上的劳累,而是心理上的劳累。于是,另一个更深入的拷问便是:孩子们小小年纪分明已是八十岁的心灵负荷了,可家长们为什么却不觉得孩子们心理已经严重超负荷、已经危机重重了?因为家长们的比较系统是错的。家长的比较系统怎么错了呢?这一代家长,是在后工业时代成长起来的,他们最鲜明的记忆是来自于他们父母那一代关于饥荒、饥饿以及斗争、战争的。于是,他们父母那一代,即孩子爷爷奶奶那一代关于幸福和满足的等式是:能否顿顿吃上雪花花的白面馒头,便等于人生幸福的全部。等到孩子父母这一代人,虽然确实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但来自于父辈关于物质极度匮乏的生命烙印依旧在起作用,于是他们传递给孩子的关于幸福的等式便是:吃得饱、穿得暖再加上物质极度丰富,便等于孩子幸福的全部。事实真相真是这样么?不!这样的幸福等式正确吗?显然不。就连这些年轻的父母自己,他们也不能够在极度丰富的物质中享受并体验到幸福,整天整夜的各种不得安宁各种无明焦虑是吧,更何况“何不食肉糜”的、完全不知人间疾苦的孩子们?所以,错误的比较系统,便形成了另一种近乎于极端的认知:物质极度丰富=幸福,所以要想得到更多的幸福=得到更多的物质。这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态势下,要如何才能得到更多的物质呢?当然是要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不然将来就得搬砖贩苹果去……好吧,这是学生的原话。说起为什么好好学习,他像口里含着百灵鸟的相声大师那般一气子不打顿儿地说了长长长地一串理由。设若将这长串理由录音整理成文字,就是八九百字不带标点符号的那种超厉害吐槽。看看,经孩子的嘴巴一说,问题就显而易见了——他们没有生活!一个没有生活的人,如何写出能打动自己、打动别人的好作文呢?当然只能按考试套路和模式化写了呗。于是,中国式学生作文的诡吊便在于,爷爷奶奶小学初中的作文套路,爸爸妈妈们小学初中时候在用在写,如今的孩子们也原样儿照着写……三代人,写着几乎一样的套路作文,恐怖吧?三代人,分别跨越了怎么样的时代啊,为什么在学生时代的作文却是差不多的套路?答案是:爷爷奶奶们有生活,但不敢写真的生活,于是就削尖脑袋、挖空心思也要写出个“有意义”。爸爸妈妈们也有自己的生活,男孩子调皮时候打架爬树、担当时候春种秋收,女孩子三四岁时候跳啊跳皮筋,但十多岁差不多就成了家里的小妇人,成了妈妈最得力的助手,主管着一大家人的吃喝拉撒事——可爸爸妈妈的作文依旧走的是“有意义”的套路,为什么?因为老师们的思维、家长们的思维、社会普遍性认知等等,都只认“有意义”的作文啊!所以,他们就挑挑捡捡写点自己的真实生活。而到了如今的孩子这里,他们生来的唯一要务,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他们是真的没有生活!于是,他们只能照搬照抄祖辈儿的老套路了。既然,大部分中小学生能打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经验太少了,那么,咱们就给制造点深刻的、愉悦的体验呗。于是,“一个恶作剧”的创设新鲜出炉。4、“一个恶作剧”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是什么?拆掉思维之墙的“一个恶作剧”怎么实施呢?第一:随便孩子发挥呗。如果有些孩子早已经被无形绳索捆绑得忘记了如何智计百出、痛快淋漓地“恶作剧”,那么,家长就主动点,拿出当初追心仪女孩(或男孩)时候的狡黠,以孩子为中心人物搞点事儿出来嘛,搞点既能吓人一跳,又能增加情意的事儿。第二,在“一个恶作剧”痛快淋漓大笑大闹之后,主动跟孩子多交流,有意识引导他陈述刚才玩闹的过程,描述刚才玩闹时候他自己的心里感受。第三,瞅准时机,在孩子爱上这种“小恶作剧”游戏的时候,可以提条件,比如一天一次一周可以玩五次“恶作剧游戏”,但至少要有一次能够被完整记录,作为家庭“黑历史”或亲子“黑档案”留存,以备头发白了的时候坐着摇椅慢慢翻。第四,“恶作剧游戏”要有创意、有新意,家长和孩子可以商量着轮流做主创人,也可以搞突然袭击,总之不要长期炒剩饭的。第五,“恶作剧游戏”举例:例1:比如,桌子上有个羽毛球,父母可以乘孩子不注意,偷偷藏在手里,然后乘孩子不注意时候瞄准了,“嗖”一下照小身子给飞过去。孩子肯定吓一大跳啊。等他发现天天板着张扑克脸跟催命阎罗似的只会催他去学习、去作业的父母,居然跟个调皮小孩子似的,搞这种小动作!保准,孩子立马兴奋了啊!于是,一场小范围的、满是爆笑声的、能够让爱欢快流动的“战争”爆发了。例2:或者,在某个周末,孩子睡了个懒觉起来,懵懵懂懂去上厕所,却发现厕所门打不开了,于是习惯性喊爸爸叫妈妈的,却发现没人应声儿!糟了,他们出去了?孩子于是在各个房间窜来窜去找人,没找着。尿急啊,都快急哭了!却突然听到卫生间窃窃笑声……好嘛,这对“无良”父母故意使坏!例3:我家孩子小时候,每次进家门就跟《潜伏》里最厉害的特工似的,眼耳口鼻所有感觉器官都得全部总动员、全线绷紧,不然的话,不知哪里会冒出什么稀奇古怪的袭击。当然,刚开始的主战方和主胜方,理所当然都是我啦。后来,精灵古怪级数与这小家伙的年龄同步增长啊同学们,每回我都惨啊惨惨败!有时候满手拎了吃的喝的一心一意翻钥匙准备开门,冷不丁黑憷憷楼道里“哇”一声怪叫,吓得冷丁丁直哆嗦。敢情,早早潜伏在上一层楼道就只为等瞧这一刻!见我真给吓着了,人家就心满意足乐呵呵、屁颠颠地来个熊抱,那叫一个亲切友好啊,贴心贴肺的把我手里东西全给接走,并附带旁白曰:“我特好吧?专门在这儿等着接你!”例4:还有最古老的“挠痒痒攻击”啦,把车钥匙或手机钱包藏起来然后自个躲在门背后偷笑啦、在对方睡着时候往脸上画个小丑啦等等,值得好好发挥的“恶作剧”简直跟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哦。拆掉思维之墙的“一个恶作剧”,其注意事项有4项:第一,恶作剧的程序一定要可控,也就是平凉话的“知道轻重”,即一定要符合前文重点强调的那个前提——特指父母与子女之间有默契的、双向授权的,相互之间实施的、程度轻微的、不会给彼此心灵或身体造成伤害的一种打破常规去沟通、去体验、去参与的互动式生活小事件。第二,千万不要每“恶作剧”一次,就要求孩子同步写一篇作文啊,这最要不得!还是那句,“心急吃不了热豆饭”。至少玩上十来次,引导孩子写一篇这方面的作文,总之,一定要让孩子沉浸其中痛痛快快玩的愉悦感和兴奋劲,远远大于写作文的畏难情绪。不然的话,你懂得。第三,写作文题材不限于某一次或几次的“恶作剧”。极度“愉悦感”“参与式”的“恶作剧”,可以只是一个某一篇作文里小小的契机或引子,作文内容可以是任何孩子想写的,比如将他人或书本上的经验,以及大量素材,在自个大脑里进行转化,转化为以自己为第一视角的观察角度,提升自己的观察力,观察生活、观察自然、观察身边一切人与事、人与物、人与人。第四,“恶作剧”本身就像是大超市门上一把小小的钥匙,超市大门打开后,具体要取用什么东西,让孩子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就好——小学初中的同学,只要先解决了能写出来、字数不愁这个问题之后,再解决怎么写才符合高分作文要求,这个就不难了。无非是在大超市货架上,按照购物清单往小推车里装就是了。总之,通过“一个恶作剧”这个小小的热身活动,既能够推倒“作文与生活”的思维定势之墙,又能够推倒“家长与孩子”的亲情隔阂之墙。坚持下去,持续进行,孩子最终才能够真正实现并解开心灵上紧紧捆缚的那些无形绳索,从而以现实生活以及书本知识、大量素材为基石,像自由地小鸟或登月勇士那样,通过想象力和创造力,重建一个卓然的作文新世界。喵儿曰:语文即是生活,生活即是语文语文即是生活,生活即是语文。只要把这道无形的墙给摧毁掉,那么,以孩子为圆心的无数个同心圆所囊括的鲜活生活、无垠想象、知识海洋,就都能够通过“作文”这个神奇的媒介连接起来了。就仿佛是拥有了数以亿计的积木块,脑子里想要有什么就能搭建出什么、组装成什么——好作文嘛,当然唾手可得啦。因为脑袋里真有货,手里头才能有得写不是?只要先解决掉“脑袋里有”这个最艰难、最磨人的问题,好作文顺理成章。至于怎么把脑袋里的东西在手底下划拉出来,即“我手写我心”,并且写得更加高竿、更加高分,之后的系列课会一一教给家长和同学们。这里是平凉家长之家作文在线课堂,欢迎转载分享,欢迎互动留言,祁祁喵将用心为你答疑解惑。明天同一时间,我们不见不散!祁云:专注于家庭教育、亲子关系、作文辅导、好书评读、语文综合素养提升。原创版权: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plqiyun)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BdOmb7brV.html

(0)

可能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