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打卡吸引粉丝48小时吸引28957人打卡,姬十三亲任馆长的这座博物馆有啥意思?

从图文到音视频再到沉浸式体验,科学传播进入3.0时代。 刺猬公社 | 杨雨晨 摆放着巨型《物种日历》的文创馆,30家品牌、1000多种文创产品,还有扭蛋机、胶带万事屋; 各类bling bling矿石,新奇贝壳、化石,以及软萌可爱的绿植
原标题:48小时吸引28957人打卡,姬十三亲任馆长的这座博物馆有啥意思?从图文到音视频再到沉浸式体验,科学传播进入3.0时代。刺猬公社|杨雨晨摆放着巨型《物种日历》的文创馆,30家品牌、1000多种文创产品,还有扭蛋机、胶带万事屋;各类blingbling矿石,新奇贝壳、化石,以及软萌可爱的绿植,都聚集在大自然造物馆;还有“喂饱”身体和心灵的吃货研究所、科学艺术画展、AVR体验馆、科学开运饭馆······以及横贯两天,信息量密集的六场博物馆式演讲:菜市场常见的油菜其实叫青菜?记忆大师原来是刻意练习出来的?原来我们都有病?市集、展览、潮馆、演讲分享,这些都是此次果壳主办的“有意思博物馆”的组成部分。2天时间,这家快闪博物馆吸引了近3万人前来,除了果壳的核心受众——硬核科学青年外,更多的是泛科技爱好者。成立之初,这个多元的泛科技兴趣社区便做过多种线下活动:“小姬看片会”、“未来光锥”、“果壳时间”、“万有青年烩”······但前两年,如此热衷线下的果壳突然没了什么动静。“这其实是我们对于线下活动价值思考的重新启动,也是对科学传播在不同阶段发生作用的一些思考。”果壳CEO姬十三说。果壳CEO姬十三他将科学传播分为三个阶段:1.0阶段:2008年果壳刚刚成立之时,通过PC端的传统网站,以图文形式跟受众讲科普。2.0阶段: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快速崛起,果壳迅速反应,生产大量的碎片化内容,通过音视频的形式,利用各种新型社交渠道,对受众进行全方位的科学知识传播。同时,各类线下活动也相继启动,比如“万有青年烩”让每个人用7分钟讲述自己的故事,现场互动感极强。线上线下交织进行的这几年,果壳团队陷入了“线下活动价值在哪”的思考。毕竟一场线下活动只能面对三四百人,但线上一次能影响10万,甚至20万人。思考没有结果,部分线下活动也被暂时搁置了。直到最近一年,他们发现科学传播好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3.0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大家已经不满足于简单地学一个知识,而是通过沉浸式的现场互动体验,即在吃喝玩乐逛买当中获取知识。姬十三以果壳为例,用户除了能在果壳网上看知识、讨论知识外,还能去吃货研究所购买东西,在消费的过程中学习、了解知识。除了消费,用户还可以观看果壳视频的节目,参加线下活动进行更深入的互动等等。“未来大家还有可能看到果壳的综艺节目,我们会呈现出一套线下的高科技互动展览,这些都是基于科学传播1.0、2.0时代所带来的更加沉浸式的互动体验。”他说。至于为什么选择今年筹办“有意思博物馆”,以及这场活动的初衷和未来走向如何,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和果壳的市场总监冯颖聊了聊。Q:何时萌生了要做“有意思博物馆”的想法?A:从刚成立开始,果壳就在不停地做线下活动。最早果壳的用户和粉丝还没有今天那么多,那时候还是一些更硬核的科学青年,你想去凝聚这部分人,必须要有线下活动作为线上的补充。有一个历史最悠久的叫万有青年大烩和万有青年烩系列,它相当于国内最早的中国版ted,我们差不多做了4到5年。但像今天人流量、规模那么大的,这是第一次,它算是以往线下活动的升级版。Q:为什么选择今年做这件事?A:更多是业务内容驱动的。以前我们以内容为主体,可能核心诉求就是每年请KOL来讲一下,然后粉丝过来聆听,它就是比较单一的内容传播导向。但到了今天,各个板块都有了自己的粉丝,而且各自的粉丝和果壳网的粉丝不是百分之百重合。(这次活动)相当于我们总市场部去搭建一个平台,各个业务部门都以这个平台为依托,和自己的粉丝有一次深层次的互动。Q:“有意思博物馆”的具体策划如何确定?A:对我们来讲,果壳的活动一定要有知识、有干货、有科学的元素在里面。“有意思博物馆”这个IP是怎么提出来的,果壳的slogan叫“科技有意思”,我们不太想取“科技”这个词,因为“科技”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会严肃,有一种被灌输感。我们还是希望只要你年轻、好玩、有好奇心,都可以来。然后在体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科学,或者这种价值观知识的魅力。博物馆呢,是因为自然博物是果壳耕耘了挺久的一个重要标签,一开始大家也脑暴了很多东西,要不要叫嘉年华或者什么节,但觉得这些第一不够有果壳的特色,第二都无法呈现出包罗万象的感觉,最后还是觉得“有意思博物馆”最合适。Q:果壳在尝试通过各种易于接受的科学传播方式?A:果壳的一个观点是,我们已经没有必要非常生硬地,像布道一样地跟人家说科学怎么样怎么样,更多的是先让他们感兴趣,再体验过程中逐步领略科学的有意思。今天我们在内容传播上也是一样,为什么每次谣言一出来,我们就“啪”一个科普帖先发出来,或者每当社会热点出来以后,我们都会以最快速度的去跟,因为这个阵地如果果壳没有在第一时间占领,可能谣言或一些不正确的说法就会占领。我们的线下活动同样如此,如果过于强调这个活动只适合科学青年,或者把它弄得过于硬核让所有人都望而却步,反而是和科学传播背道而驰了。Q:所以,每个人都离科技很近?A:对,并不只有公式或高深的理论才算科学,科技现在无时无刻都在改变大家的生活。比如今天你在场馆里还能很自由畅通地使用微信,是因为我们已经在这边加了很多通讯点位,如果提前不在会场做这样的安排,今天所有人的手机都是卡顿的。Q:此次“有意思博物馆”的目标受众是?A:可以画一个同心圆来表示,最中间肯定还是硬核的科学青年,我们也叫果壳的死忠粉。当然这中间还有一个更小的群体——我们的科普KOL,比如冈瓦纳老师,还有来演讲的speaker,以及虽然没有演讲任务,但是来现场潜伏着的KOL,这是更中心的圆点。外围的这个圈层我觉得是有好奇心,或者单纯喜欢玩的都市青年。他可能不会天天来看果壳网的微信,也可能不是我们网站、APP的注册用户,但是他偶尔会看到我们的一两篇文章,或者关注了某个子公众号,看到这样一个好玩的活动,就来了。这部分人的画像就是在都市中随处可见的接受过良好高等教育,很爱玩的年轻人。最外围可能就是被辐射到的一部分人群,我不知道这个活动,但我朋友知道,他就把我拉来了。Q:今年“有意思博物馆”会有硬性盈亏指标吗?A:对于我们来讲,它的首要目的是两个:第一,我们希望更多的人通过参与这个活动知道果壳,尽可能把果壳的名头传播开来;第二,希望给子品牌带来流量,我觉得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现场的每个互动摊位都有很多人。从这个角度来讲,它的转化率远远高于线上拉新的转化率,而成本又是远远低于线上拉新的。我们并不指望从这次活动中盈利、收费,如果我们要做一个收费的活动,有其他方式去做,我们也有收费的活动。但“有意思博物馆”更多还是为了品牌的传播和给子品牌引流。Q:相较于其他的线下市集、潮馆,果壳的不同之处是?A:你看到的所有漂亮的装置或是特别有意思的互动,只要有足够多的预算,任何一个公司都可以做到。我们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的内容,我们是一个有内容的线下活动,比如说你在市集买到的贝壳,里面会有一个小标签、附录去讲解相关知识,你在小剧场听了一场演讲,最后是带着六个演讲人的头脑输入离开的。我们一直认为果壳是在用各种各样的形式生产内容,包括我们的线下活动,也是要用线下活动的形式生产内容。比如今明两天一共六场演讲,每场是6~7位讲者,每位讲者会产出内容,相应地我们还有很多小的讲座和互动,这些也会产生内容。内容产生以后,会在我们矩阵化的渠道进行第二波传播,这是文字的,再往后还有第三波的视频传播。而且每一次活动,我们都会把它看成一个内容发生器——内容在这里发生。我们会把现场制造出来的内容、素材,以及我们通过各个板块挖掘的作者加以培养,为果壳接下来一年提供更多的传播素材。Q:未来“有意思博物馆”还有哪些可能?A:接下来如果要把它打造成一个IP,我们的想法是它可大可小,形式多种多样。因为博物馆本身就不是一个单一形态,有的特别庞大,有的可能就是由民宅改造的,我们大概也会按这个思路去打造。“有意思博物馆”的IP树立起来以后,果壳会针对不同领域和不同人群定制,可能有些活动特别小规模,但有些又规模特别大,而且它不一定拘泥于北京,未来可以在全国各个地方。Q:你希望参观者从“有意思博物馆”带什么走?A:第一我希望大家都能开心,这点是最重要的。第二,他能带走一些小的物料,丝带也好,购买的小什物也好,留一个东西可以去回忆它。第三大家能够从中了解到一些东西,就足够了。杨雨晨关注综艺、音乐、影视领域微信号:yangyuchen0327完转载、媒介合作联系微信号ciweimeijiejun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Erq40n46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