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欣赏吴昌硕、齐白石心中的别样荷塘

盛夏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观荷赏荷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无论历代文人对《爱莲说》中荷之境界的崇仰和自标,还是百姓对荷塘之清凉、幽静的喜爱,从古至今中国人对荷花的审美观照可谓情有独钟。中国画家对荷花的创作毫不夸张地说完全达到了热爱的程度,
原标题:欣赏吴昌硕、齐白石心中的别样荷塘盛夏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观荷赏荷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无论历代文人对《爱莲说》中荷之境界的崇仰和自标,还是百姓对荷塘之清凉、幽静的喜爱,从古至今中国人对荷花的审美观照可谓情有独钟。中国画家对荷花的创作毫不夸张地说完全达到了热爱的程度,除传统文化原因之外,荷叶卷舒、流畅、飘逸的造型尤其适宜写意绘画快意淋漓的笔墨表达。历来写意画大师们以荷花抒发着各自心中不尽的情思和胸臆,荷塘还是那个荷塘,荷花还是那朵荷花,可在不同画家、不同心境和性情的作用下,每一位画家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精神世界的荷塘。吴昌硕、齐白石同为写意画大师,两者还有师承关系,但两人荷花作品具有明显的差异。吴昌硕的荷花气势苍浑、墨气淋漓,以气势取胜,情绪表现出意气纵横、性情狂放的感觉。吴昌硕的荷花完全体现了“苦铁写气不写形”的绘画追求。而齐白石虽然学习吴昌硕,但其风格与吴昌硕大相径庭,齐白石的荷花保持了吴昌硕的墨气淋漓,却以平静和韵味取胜。他的用墨温润、沉静,荷的姿态落落大方,气韵酣畅。而且,齐白石不在姿态上表现荷的气质,而以朴实、大气淋漓表现荷的气量和平和之美,其作品呈现一派和悦气象。他的荷花作品充分体现出平中寓奇创作理念。吴昌硕是典型的文人画家,考过科举,当过县令,具有诗文、书法、金石的坚实功底,尤以金石大篆成就斐然,这些特点使他以金石入画,自然带有朴厚苍浑的气质。尤其清末,文人治国的精神理念使他同其他不得志文人一样,理想与现实的困惑使他内心充满不平的胸臆,这种情绪和他金石的功力造就了他意气纵横、性情狂放的品性和大写意风格。通过理解他个人处境和精神状态及个人修养,我们会更好地理解吴昌硕的艺术风格和他的荷花作品。同时,吴昌硕45岁开始学画的因素,也是他重气势轻形象的一个客观原因,而这个不利因素恰是学习写意画难以做到的关键点,因为写意画的要领就是“写其神气,遗其形质”“离形越远,离心越近”。他的修养加之任伯年对他毫无保留传授画理造就了一个时代的大师。“今人但侈摹古昔,古昔以上谁所宗?诗文书画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吴昌硕这句名言更告诉了大家,绘画不仅要全方位修养,更要创新求变、贵能触类旁通,达理明义,对古人一定是借鉴,绝不是死守古人的成法。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就会明白吴昌硕大写意风格和他大写意“写气不写形”艺术观念的可贵之处了。齐白石出身农民,早年从事木匠,后以卖画为生,这些人生经历对他的画风影响很大。虽然学习了吴昌硕等文人画的语言形式,但他的作品意境、气质、气象与文人画主体特质拉开了巨大的距离。因为吴昌硕是文化人,具有文化人的情怀,画风自然狂放、豪迈、超脱、孤傲……而齐白石的人生经历决定了他永远不可能出现吴昌硕那样的文人情怀。在他的画面上大家看到了另一种美感:朴实、大方、快乐、喜庆、吉祥、天真。他作品中的这种气质正是民间美术的特质,齐白石可贵之处就在于他把民间美术的朴实、“乐感”文化内涵,带到了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创作中,使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精神为之一振,画面上充满了生活化的生动感、亲近感,情趣盎然、平和喜悦、一派天真冲和之气。几千年中华民族的民间“乐感”文化登上雅文化的殿堂,这也是为什么齐白石的绘画雅俗共赏的原因了。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我们会更深层地欣赏两位大师心中各自别样的荷塘。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ErqV9xxw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