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国际雕塑节围观丨首届平遥国际雕塑节开幕,让我们一起去开开脑洞

7月20日,首届平遥国际雕塑节在拥有2800多年历史的平遥古城盛大开幕,来自中国、意大利、美国、德国、瑞士、奥地利等十余个国家的80余位艺术家、策展人齐聚古城,共有百余件横跨传统至当代的中外雕塑作品参展,是古城平遥继国际摄影大展和国际电影展
原标题:围观丨首届平遥国际雕塑节开幕,让我们一起去开开脑洞7月20日,首届平遥国际雕塑节在拥有2800多年历史的平遥古城盛大开幕,来自中国、意大利、美国、德国、瑞士、奥地利等十余个国家的80余位艺术家、策展人齐聚古城,共有百余件横跨传统至当代的中外雕塑作品参展,是古城平遥继国际摄影大展和国际电影展之后,又一张国际文化名片。“首届平遥国际雕塑节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原则,借鉴德国“明斯特雕塑展”的模式,精心策划了主题展览、学术论坛、驻地创作等活动内容,致力打造中西融合的新品牌、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和文化版图的新标地,旨在把平遥国际雕塑节办成“东方明斯特”,把平遥打造成“中国雕塑之都”。为什么在平遥举办?平遥的双林寺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镇国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这些建筑中的雕梁画栋巧夺天工,琉璃彩塑精美绝伦,石刻木雕异彩纷呈,完美保存和呈现了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精华。在平遥举办这样的国际雕塑节是在合适不过了。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称,在这样一个充满古代人文精神的大地上举办雕塑节,吸引全世界的眼光关注平遥古城,吸引全世界优秀的艺术家到这里展示自己的艺术创造,这是具有着高远眼光的文化行为。据策展人劳伦佐·柏内德蒂介绍,之所以选在平遥古城办展览,原因有两点:一是平遥有着2800年历史,囊括了很多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元素,这让他非常着迷;另外,中国的发展壮大让全世界都为之瞩目,因此他很想在中国举办一次展览。本次展览的主题是“雕塑和历史”,过去的概念中,雕塑就是雕刻和塑形,然而现在的雕塑范围很广,不仅包括传统的雕塑,还有表演艺术和装置等。本届平遥国际雕塑节国际策展人由曾担任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主策展人劳伦佐·柏内德蒂担任。据他介绍,平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在充满着历史意义的城市里,他希望在这里能够看到中西文化的交流,来参展的艺术家带来的作品80%都是全新为平遥而创作的,让平遥变得更国际化,也让世界都看到平遥的美和厚重。雕塑节上有点啥?首届平遥国际雕塑节设置有国际对话单元、中国写意精神单元、非遗展单元以及学院展等多个板块。其中“国际对话单元”以国际艺术大师约瑟夫·博伊斯的作品为主展基点,邀请了当今活跃在国际艺术创作领域中的近20位国外艺术家和20余位中国顶尖艺术家,进行一场同一空间的展示和艺术对话。艺术家张羽参展作品:《种山计划:20180720水墨山》戴着帽子,留着小胡子,张羽看起来就是典型的艺术家。本次平遥国际雕塑节,他带来的时12件为一组的装置形态作品——《种山计划:20180720水墨山》,即在展览现场要种植12座“水墨山”。“艺术是创造,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张羽认为自己的创作就是打破原有格局,创造一些新的东西出来。一直以来,水墨的表现形式大多是水墨画。而“水墨山”就是这样崭新的一个概念。12个木箱上错落摆放,每个箱子上是一个透明的亚克力盒子,盒子内是一块来自印尼的咕咾石,它具有很好的吸水性。每一块石头形态各异,但更像是一个缩小版的山。往亚克力盒子里加入一定量的清水,张羽拿着一瓶墨汁,在盒子内角洒下几滴,黑色的墨汁立刻在水面晕染开来,然后像是幻化成为一条黑龙,经过咕咾石和盒子内壁的碰撞,围着咕咾石完成一个圈,然后再渲染、碰撞……这些水墨也会渐渐地随着咕咾石的纹理,慢慢向上浸润。每一块石头都不一样,每一个“水墨山”都有其特殊性,而每一天这些“水墨山”的纹理也都会因为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很多装置都是一成不变的,而我的作品是活的”。艺术家:拉斐尔·海夫提参展作品:《我们并非前往火星一去不复返的人》这位出生于1978年的瑞士艺术家擅长操作和转化材料、物体和物质形态,用火来塑造熔融金属的形状。他的艺术表现力堪称现代“火神”,创作的雕塑和图像富有戏剧性的变化,令人叹为观止。在本届平遥国际雕塑节中,拉斐尔·海夫提将以平遥古城的建构规划为创作灵感,为平遥量身打造一件全新作品,并使其每年保持在“未完待续”的创作状态,以探讨自然与人文环境对艺术作品的持续性影响过程,为古城平遥留下当代艺术最前沿的潮流印记。作品将分为室内和室外(平遥古城迎薰门广场前)两部分,地上被喷出一条条色彩斑斓的彩带,细看都是很多立体小颗粒,看起来有些眼熟。拉斐尔介绍,这些涂料和我们马路上人行横道的材料是一样的,只不过,在这里,他把所有的颜色都汇聚在一起,像是彩色的田野。他把人们每天都能看到的材料以一种新的形式展现出来,给参观者一种不同的体验。艺术家:拉奎尔·勒杰尔格参展作品:《OUTINTHEOPEN》该作品作为乌拉圭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在奥地利的一项国家倡议,曾于2017年11月在联合国(维也纳)圆形大厅展出,当时大约有近万人在维也纳联合国城参观了这次展览,同时也曾在有关于国际移民、气候变化的环境退化对话(2011年)、瑞士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CICG)屡次亮相。据拉奎尔介绍,作品共由2000多张纸,纸上有她个人拍的照片,也有文字,包括一些人的引语,一些故事,一些关键词,和她的一些想法。一张纸片上写着:“Absenceofhome.Thatisalsooutintheopen.”这也是她所要表达的核心意思。创作的灵感和拉奎尔的日常工作有关,在10多年的工作中,她曾经多次看到因为洪水而损毁的家园。水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赖以生存,水也是人们信仰的载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看着各种极端气候变化,她开始思考人类和水的关系,人类和环境的关系。最终,拉奎尔选择用绳子把纸片串起来的方式来呈现,参观者可以走进去,随意翻看每一张纸,像是在阅读她的回忆碎片。目的只有一个:明白家园和水的关系,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也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艺术家:向阳参展作品:《可抵达的彼岸》作品约7米高、10米长、4.7米宽,形式主要由船体和建筑体组成,为全木质结构。船是中国古代文人画中的典型题材,其狭长朴素的形式体现了东方美学。之所以用船为原型,和向阳儿时的经历有关,幼年时他曾和母亲在一艘小船上在江边漂流了几日,这艘船之后也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如今,他创造的这件作品是“自己的船”,像是伊甸园一样,他把自己想要的其他东西都加了进去,人也可以站到船上去,每个船舱都可以住人,随时可以启航,驶向未来的彼岸。另一部分的主体建筑结构结合了中式的禅屋和西方建筑的穹顶,它是一个多元文化和宗教内涵的包容体。历时三年打造的船,未来可能真的在海上航行。向阳接下来将在这艘船的基础上打造一艘长约40米的船,去参加环球航海。航行一年后,一边访问路过的国家,一边在船上进行艺术再创造。展会还有不少其他雕塑作品,放图让大家一睹为快。↓↓↓▲中国艺术家宋东的作品《同窗异梦》▲中国艺术家邵译农作品《道和门》▲欧阳苏龙作品《影》▲艺术家李严作品《太空-浴女》▲艺术家隋建国作品《泉涌与圆柱体》▲艺术家徐冰的作品《背后的故事:溪山秋色图》后记一趟雕塑节下来,感受了艺术家们的各种脑洞大开,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当然,很多时候也难免费解。一件作品要表达什么?一边观察作品,一边思考艺术家背后的目的,有时候猜得中,有时候很迷茫。也许,绕到作品背后,看到一个人形影子,这就是你的收获。或者纯粹觉得美,也是一种解读。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求甚解也是一种态度。采写:韩雪冰图片来源于平遥国际雕塑节山西媒体智慧云平台出品(编辑:王宇)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ErqWyNdJ7.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