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注册和防沉迷系统未成年人防沉迷,人脸识别靠谱不?

腾讯每天500元未成年人游戏消费上限的规定引发热议,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如何破解?近日,中山大学第七期“互联网+城市未来”圆桌思想会,邀请了业界和学界专家,就网络游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问题共同讨论。 游戏是否一无是处只能“娱乐至死”?中山大
原标题:未成年人防沉迷,人脸识别靠谱不?腾讯每天500元未成年人游戏消费上限的规定引发热议,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如何破解?近日,中山大学第七期“互联网+城市未来”圆桌思想会,邀请了业界和学界专家,就网络游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问题共同讨论。游戏是否一无是处只能“娱乐至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钟智锦研究发现,玩家在集体游戏过程中能加强自身的公民性,比如能更深入地理解互惠原则,并提高对差异的包容心。但她提醒,游戏行为本身不能直接促进玩家的公共参与行为,要借助线上参与和线下接触来推动。她建议游戏企业在设计游戏时要重视合作机制与游戏社区机制的设计,增加玩家间的良性互动。研究同时发现,碎片化的网络游戏不利于玩家长期的社会关系和公共参与,但游戏的号召力越来越大,如果能利用这种号召力动员更多玩家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利用直播平台组织更多游戏外的公共活动,则有利于唤醒和激发玩家的公民性,从而提高游戏的公益功能。最被社会关注的问题集中在未成年玩家避免沉迷游戏上,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游戏失控现象正在变得严重。钟智锦表示,留守儿童的父母都会给孩子配备手机方便联系,但往往因为对孩子的亏欠感而疏于监管,调研发现,在有些乡村,高达八成以上的留守儿童都在玩游戏同时学习成绩不合格,他们虽然低龄,却拿着爷爷奶奶的证件注册游戏账号,轻易就绕过了国家设置的防游戏沉迷系统的保护。对此,有业界人士表示,可引用更先进技术来提高未成年人“作弊”的难度,比如运用人脸识别注册和登录游戏。但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媒体系理论教研室主任何威认为此举效果不佳,“且不说人脸识别成本过高,又有泄露用户隐私风险,主要是监管的问题没有解决,”何威说,“留守儿童能用祖辈的证件绕过监管,也同样能在人脸识别的环节作假。”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认为,孩子沉迷游戏的根本原因是父母失陪,父母更多陪伴未成年孩子或参与孩子的娱乐活动,是解决沉迷的有效方法。与会专家认为,父母不了解孩子玩的游戏,不了解孩子为什么喜欢游戏,亲子缺乏交流,导致解决沉迷问题非常困难,开发适合家庭的亲子游戏或能破冰沟通困境。文章:羊城晚报记者王倩皮佑虎图片:视觉中国编辑:云雀实习生小风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Erql5G6J7.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