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高原援藏我的援藏手记①丨来自高原的问候……【552期】

编 者 按 今年7月,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双百计划”,根据浙江省人民检察院的统一组织安排,温州市检察院公诉部检察官叶丽芳与省内另四名援藏干部一起前往西藏那曲,开启了三个月的援藏生活……让我们赶紧来看看她的援藏手记吧! 序 言
原标题:我的援藏手记①丨来自高原的问候……【552期】编者按今年7月,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双百计划”,根据浙江省人民检察院的统一组织安排,温州市检察院公诉部检察官叶丽芳与省内另四名援藏干部一起前往西藏那曲,开启了三个月的援藏生活……让我们赶紧来看看她的援藏手记吧!序 言援藏检察官说很多朋友同事得知我去援藏的消息,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很佩服你的勇气。习大大说,“在高原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我深有所感,即使客观环境再恶劣,心态决定一切!△点击查看视频Part1高原的礼物——高反来到那曲,家人与同事最关心的莫过于我的身体状况,纵使喝了再多红景天、吸了再多的氧气,4500米的海拔不是说适应就能适应的。那曲不仅海拔高,且空气干燥,“种活一棵树,奖励四十万”在这里不是广告而是事实。我是在入藏的第三天直接从那曲市坐车到嘉黎县,车程需3小时,途中需翻过一座5300米的高山,途中顶不住翻腾的胃,“哇”的一声吐了。顿时天旋地转,肚子里酸的、苦的、甜的、辣的五味杂陈。来接我的同事问我,后悔来这吗?我难受的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还是坚决的摇了摇头。人生难免不顺,当遇到那些当下的坎时,会后悔之前的决定吗?如果这个决定有可能要了你的命呢?看看四周,蓝天白云,绿草牦牛,山高水静,安歇在此处莫不是一种幸运或幸福,有几人能有此归宿。凡事做最坏的打算,如果连这个也能接受,那么虽千万人吾往矣!若没有高反过,哪算到过高原,这既是高原送给我的礼物,也是一种切身之痛,告诫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却这纪念。我坦然面对,欣然接受,待时光流过。当地人都说,高反最大的敌人不是身体而是心态,其实无论工作、生活,甚至人生,很多时候都是如此。Part2且把嘉黎当“家里”尤记得初到嘉黎,嘉黎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洪玖及其他领导都出来迎接,颇为隆重。在陈检的带领下,看到单位特地为我准备的宿舍,只一眼,便爱上了——客厅里满是植物,鲜花朵朵,家具齐全。这里就是我接下来三个月的家了!人生多么奇妙啊,几天之内,我从祖国最东边来到了这“世界屋脊的屋脊”的某个角落,与这几十见方的空间建立了奇妙的缘分,这是上辈子擦破了多少肩、扭坏了多少回头的脖子才修来的缘分呵!在嘉黎县检察院上班的第一天,一切充满了新鲜。检察院现有员工19人,员额检察官4人,检察官助理才2人,其他都是书记员。办公楼虽简陋却也整洁,硬件设施与沿海相差不大。与陈检交流当地的案件情况,案件数量虽不多,有时一年4、5件,最多也就十几件,但与全国大部分地方不同的是,这里的案件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处理起来极其棘手,在打击与保障之间分寸极难拿捏,看来正义的分寸感需要因地制宜!Part3人生新挑战——高原讲课受县委组织部的邀请,2018年8月21日下午,到县政府为全县干部讲课,我的题目是——《实现正义,不缺氧气》。之所以接受邀请,一方面是入乡随俗,与嘉黎的干部做个面对面的交流,另一方面也是法治宣传,实现司法机关的普法职能,同时于个人而言,在高原上站立讲课也是个全新的挑战!一个小时的讲课,小心翼翼,偶尔心跳加速,喝口水,偶尔气接不上来,喝口水,偶尔喉咙焦躁,喝口水…喝完五杯水,我最后讲完——“实现正义,我们不缺氧气!”终于这堂高原上的法律常识普及课完美落幕!结 语在西藏流行着一句话,叫“远在阿里,苦在那曲”,因为那曲处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寒缺氧、气候多变的环境中,但也正是在那曲的最高海拔4513米处,写着这样的标语“4513,意志如山”!感谢领导给我这个机会,让我能在雪域高原交流工作、体验生活,我相信这短短的三个月时间,会让我的生命因为这片土地而变得更有意义!文字丨丽芳供图丨丽芳编辑丨碧滢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ErqyRMYr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