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class要肉体的安适,还是灵魂的永恒

读完《月亮与六便士》,说不上是怎样的感觉。只觉得周身弥漫着一种深重的肃穆,不是哀伤,亦非疼痛……是超越了肉体的六感之外的东西。我说不清是什么,但那种感觉就那样低低的,沉甸甸的在心里,蛮荒无涯地蔓延…… 英国作家写故事很有特点,喜欢以主人公身
原标题:要肉体的安适,还是灵魂的永恒读完《月亮与六便士》,说不上是怎样的感觉。只觉得周身弥漫着一种深重的肃穆,不是哀伤,亦非疼痛……是超越了肉体的六感之外的东西。我说不清是什么,但那种感觉就那样低低的,沉甸甸的在心里,蛮荒无涯地蔓延……英国作家写故事很有特点,喜欢以主人公身边,旁人的视角来看待一切。《福尔摩斯》系列是以华生的视角来看的,而在这本书中,则是以“我”,一个并不出名的作家和剧作家来看的。因为以旁观者的眼光来看待主人公及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所以小说的整体描述没有太多感情的起伏,就像是在讲给别人一个无关紧要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对主人公,作者没有太多的价值判断,更多的是引发读者的思考。偶尔,在某一种特定的情景之中,作者会轻描淡写地发出几句感悟,但那些感悟并没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而是采取了中庸的态度。那个态度是放之四海皆行的,是一种并不狭隘,很广阔恢弘的人生准则。也正是因为这种引发读者思考式的写作手法,使得这本畅销小说的内涵深刻了许多。一般的畅销小说都只写故事,各种故事,靠情节和文笔取胜,故事越离奇越好,越是离奇才越会吸引人。可是这本书呢,故事很简单,就是讲了一个人到中年,事业有成的证券经纪人,放弃富足舒适的生活,可谓抛家弃子,一意孤行,自我放逐追求理想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没有翻这本书之前,想象不到该怎样构思、落笔才会使得小说读起来更有趣。但读完这本书之后发现,所有的情节都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勿需多巧妙。因为这不是一本故事书,而是一本人生之书,是探讨人性的深刻之作。作者毛姆生活的年代是百余年前,但奇怪的是,他作品中想要表达的观点却具有很超前的意识。正是现在,人们一直努力挣扎,想要寻求,却又不敢付之于实践的东西。据说故事的主人公是以著名画家高更为原型的。虽然文学素材来自于真实生活,但文学作品总要有其适当的夸张及虚构成分。有些时候,为了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丰盈饱满,作者也会适当地运用一些蛊惑人心的小技巧。但无论怎样,这是一本探讨复杂人性,寻求人性本初的佳作。一个成功的证券经纪人,有着温婉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富足安逸的生活,与之相匹的受人尊重的社会地位……这一切,他竟然可以完全割舍放弃,而选择自我放逐。那一年,他已经四十岁了。先是流浪于艺术之都巴黎,住在肮脏的小旅馆中,食不果腹;然后是流浪在荒岛之上,过着完全脱离现代社会文明,近乎于原始人的生活,和土著女子同居并生下孩子,最后双目失明,死于麻风病,甚至死后的肢体都不能完整而是残缺不堪的。他图什么呢?放弃了肉体的安适,而是选择了穷困潦倒的一生,在极大的肉体痛苦中死去,(他已感觉不到肉体的痛苦,因为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有一股近乎于神的力量)。在尘世大多数普通人看来,他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换做是你,你会那样选择吗?或许正如作者所言,他身上有一股无形的力量,那股力量钳住了他的心智,令他不安甚至发狂,他找不到一个,释放这种热情的宣泄点,最后终于在绘画中找到了。在绘画的那一刻,他成就了自己幻境中的世界,也使那颗躁动狂热的心安静了下来,他寻求到一种神与灵魂的接引,那该是创世之初的那种原始冲动,冲动及平静。与主人公相似的,还有小说中用很短篇幅提到的一个医生。这个医生名校毕业,各种奖学金拿到手软,顺利进入有盛名的医院,年纪轻轻就要在医院高层就职,前途一片锦绣。然而就在他就职前的一次旅行中,他乘船来到了亚历山大港。当他抬头看天,低头看海,被海风吹拂的时候,眼前的一片碧蓝忽然令他升起莫名奇异的感觉,曾经在尘世中那让人艳羡的一切都成了虚空,那一刻,他就想留在那里。他说,他和这个地方仿佛相识了很久,他从未离开过英国。但他的双脚踏上这片大地的那一刻,他有回归的感觉。回家了。很多年后,作者在港口又见到了这位医生。此时的医生头发斑秃,身材粗壮,完全没有了青年时的秀美丰姿。医生穿着脏兮兮的制服,在港口的防疫站工作,坚持来往乘船客人的身体。因为医生的辞职,另一个人万般经营谋得了那份空缺。同样是很多年后,作者看到的那个人穿着得体的衣着,有着高挑优雅的妻子,身兼七八家大医院的主要职位,年薪至少一万英镑。这个人对作者说:“听说他(医生)在港口做着最粗陋的工作,和一个丑陋的希腊婆子住在一起,生了几个半张脸都长着疙瘩的孩子。你知道吗?如果当年不是他辞职,我根本没有机会。他是一个外科手术的天才,只要有他在,就没我的份。可是你看看他现在的样子?”到底哪一种才是成功呢?事业辉煌,钱财满钵,衣食无忧,娶了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吗?那个选择在港口栖居每个人都在寻找着自己灵魂最初的故乡。无论人和事,都是一样的。所以才有了“一见钟情”,“他乡似故乡”……等等所有无法用科学解释的东西。人与人之间的磁场,人与自然之间的磁场都是很微妙的,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灵魂,那颗灵魂对外界敏锐的感知也是不同的。大多数人屈从了尘世的安排,过着安逸的日子。在那种安逸中,敏锐的灵魂生锈腐朽失去了感知灵妙万物的能力。而有一些灵魂,依旧不安躁动着,总在寻找着释放那股原始冲动的契机。一旦找到,那股原始的力量便会喷薄而出,将每个契机都渲染的辉煌,我们称他们为“天才”,天才都不是后天生成的,而是,在懵顿的世间,找回了本初的自我,在伊甸园时的模样。引发人们思考的,一直是这个问题,你要如何选择?最终,要寻求怎样的归属?是安适的肉体?还是灵魂的永恒?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ErqyqJGr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