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实名举报黄渤“喜剧编剧”查慕春:黄渤了解创作规律,王宝强从不乱提意见(1645期)

文丨随芳芳 从第一部电影《即日启程》开始,查慕春就与喜剧密不可分,《防不剩房》《妖铃铃》《大闹天竺》等多部喜剧电影从他笔下长出。电影之外,他还是蔡明的御用小品编剧,从2009年开始,每年都为春晚贡献出令人难忘的小品。这样密切的关系,查慕春
原标题:“喜剧编剧”查慕春:黄渤了解创作规律,王宝强从不乱提意见(1645期)文丨随芳芳从第一部电影《即日启程》开始,查慕春就与喜剧密不可分,《防不剩房》《妖铃铃》《大闹天竺》等多部喜剧电影从他笔下长出。电影之外,他还是蔡明的御用小品编剧,从2009年开始,每年都为春晚贡献出令人难忘的小品。这样密切的关系,查慕春和“喜剧编剧”这一标签似乎已经无法割离。查慕春并不排斥被打上标签,他并不觉得这会限制自己的创作,仍然积极探索各种创作类型,如《一出好戏》的文明演进、《恋爱中的城市》的奇幻爱情、《逆时营救》的科幻尝试。编剧、导演查慕春入行13年,查慕春的履历中除了编剧,还多了导演这一角色。近日,在编剧帮(bianjubang)的采访中,他表示,在一部作品中一人分饰两角,只为了作品好坏都自己扛。黄渤了解创作规律王宝强从不乱提意见编剧帮:《大闹天竺》和《一出好戏》分别是王宝强和黄渤的导演处女作,他们都是从演员转型当导演,和编剧合作的时候是什么状态?查慕春:他们俩有个共同点,就是特别拼。他们能把在片场演戏的态度一直用在创作上,那种努力是肉眼可见的。他们很愿意听编剧们的想法,而且很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会特别准确地告诉编剧,不停地和编剧讨论,希望剧本提高到更好。比如王宝强,《大闹天竺》的故事核心就是他和弟弟那条线,他特别明确地知道跟他自身的生活经历有关,就是要这种兄弟之间的感情线。黄渤也是,他知道我们在小岛题材下要做的是什么。我们刚进入这个项目的时候,很容易想成荒岛求生,他特别明确地告诉我们,他要的不是求生戏,不是单纯发展人物关系的戏。这个电影要讲社会的演进,从野蛮到文明是怎么演进的,人性在里面是怎么起作用的。演员做导演有一个好处,这一点在黄渤身上特别明显。和他聊戏,他直接能把所有角色演出来,编剧会明白拍摄的时候表演状态是什么样。做喜剧通常靠经验来判断这个东西好不好笑,把宝押在现场演员发挥上。黄渤在的好处就是他一演你就立刻知道这场好笑还是不好笑,有意思还是没意思。编剧帮:王宝强和黄渤毕竟不是专业的编剧,会不会提出一些违背创作规律的要求?查慕春:黄渤其实很了解创作规律,他演了那么多戏,而且他这个故事他自己想了很多年。可能从2010年开始,他一直不停地在看片、学剧作的相关知识。和我们聊的时候,除了他这个故事,其他故事每种类型怎么做,他都很清楚,我们之间的沟通非常有效率。我觉得他比很多拍过几部戏的新导演或年轻导演更懂、更能抓住创作规律,他又努力又有天赋,演员、编剧都不会觉得他是一个来糊弄的新导演。宝强也是,他从来不会乱提意见。他是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知道自己的短板。比如他会问你们觉得怎么样更好,提出几个方案,他来做判断、做选择,不胡来。这个其实挺简单也挺难的,导演知道自己的强项和弱项,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别人的帮助,什么时候需要坚持自己,不是很容易能做到的。编剧帮:你和蔡明合作过很多年小品,也合作过电视剧,这两种形式的创作中,合作时有什么不同?查慕春:我跟蔡明老师合作,她就是演员的身份。小品对她来说,就是她的主战场,太熟了。在排练的时候,她能知道台上所有人的节奏对不对、台词错没错、调度合不合拍,她已经达到了完全可以掌控舞台的境界了。电视剧比如《超人马大姐》,对我们来说是第一次创作,但是那个角色她已经演了很多年了,她比编剧更了解那个角色。有些台词、心态、反应,哪些是她的,哪些不是她的,她自己就会做一个很准确的判断,她聊那个剧本,角色跟她是合二为一的,她就是马大姐。编剧帮:和这么多大咖合作之后,你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查慕春:其实能学到好多东西。首先是这些在自己领域非常成功的演员具有同一个品质,就是对待创作极认真,他们这个层级的演员做的功课要比很多年轻的演员还要多。比如蔡明老师,大家念几段剧本之后她是第一个扔掉剧本,然后可以和所有演员对词的,她真是演了一辈子的戏,在自己的领域又有天赋、又努力。黄渤也是。我们第一点要学的就是这个,你付出的努力和收获是一定成正比的。然后这些老师丝毫没有架子,对作品、对所有人都很尊重,就是以创作的态度来的,我觉得每个从业人员都应该学这个,技术是一方面,更大一方面就是职业精神、职业态度,每个行业都是。写小品有创作冲动“喜剧”标签不是坏事编剧帮:你写过情景喜剧《超人马大姐》,后来为什么没再写过情景喜剧?查慕春:一是因为情景喜剧这个形式现在几乎没人做了,它可能是被观众或市场选择,慢慢边缘化了的一个形式。以前像《我爱我家》最鼎盛的时期,没有那么多娱乐形式,电视上看的除了小品、相声、情景喜剧就没别的了。现在有各种综艺、网剧、网大,把观众分流了,而且新的形式可能更适合现在年轻人看。第二是我觉得情景喜剧很难做,每集20分钟,要求喜剧密度特别大。情景喜剧真正好看的就那几个,像《我爱我家》当时是梁左先生、英达导演,包括那几个演员,真是一帮喜剧天才、最棒的喜剧人才做出来的,想拿掉谁都不行。但是现在这个市场环境很难凑出很多人来做出那种水准的剧。编剧帮:你写小品是从2009年的《北京欢迎你》开始的,当时为什么突然开始写小品呢?遇到过哪些困难?查慕春:当年做完《超人马大姐》之后,春晚快开始了,蔡明老师就跟导演组说想用新的创作团队,因为磨合得还挺好的。因为我也是从小看春晚,当时觉得这个事新鲜,好奇这个事到底怎么干,还挺有创作冲动的。小品本身创作就难,十几分钟之内要第一时间最快速地建立人物和情境,没有铺垫的时间,建立的同时就要有有包袱、笑点出来。我们大概算过春晚一个好的小品,十几分钟大概要有60-70个笑点,平均5-10秒一个。央视又是一个特殊的平台,我们面临着中国最严格的审查,不能被引申出任何歧异和不好的理解,这个难度就翻番了。编剧帮:除了情景喜剧和小品,你还创作过不少喜剧电影,会不会介意被打上“喜剧编剧”的标签,限制你的创作?查慕春:已经被打上那个标签很多年了。其实我不是很介意,我不觉得它是坏事,专业细分嘛,编剧也是,比如悬疑剧看谁,喜剧谁写得好,行业剧有谁,它是一个行业市场分工。对于我自己来说,我不会把自己限定在喜剧的范围,我其实对所有题材都不排斥。我知道有些是我不擅长的,比如我喜欢看恐怖片或悬疑片,我可能就不会尝试这些。我也做了很多不是喜剧的电影,比如《逆时营救》不是喜剧,《恋爱中的城市》是有奇幻色彩的爱情故事,《一出好戏》其实也不是喜剧。后面我可能会尝试一个热血、励志的故事、青少年荷尔蒙飞扬的那种。编剧既独立又需依附委托创作是商业行为编剧帮:你入行已经十多年了,入行前后对编剧的认识有什么变化吗?查慕春:其实入行之前我觉得编剧挺神秘的,到底干什么我不是很清楚。现在经常有行业外的人问我:“编剧干吗?”“写剧本。”“你是把故事编出来,还是他们说的每一句台词都得写出来?”“都得写出来。”那个时候也差不多也是这样,直到真的看到剧本才知道原来是要干这个,写成这样。现在我觉得编剧有两个属性,编剧既是一个独立的创作者,也是整个工业体系中的一环。编剧从一个手艺人到开始自如地表达一些东西,变成一个真正的创作者,它是一个独立的状态。但编剧和作家、和网络写手不一样,剧本不是作品,只有拍出来的电影才是作品,编剧只是工业产品的一环,它依附于整个制作体系,编剧是要平衡这些的。编剧帮:以前的采访中你提到过以前合作的时候经常被骗,但是现在您十分钟之内就可以辨出对方是真是假,您能不能分享一下到底是从哪些方面辨别?查慕春:不能说全是骗子,就是不靠谱的项目。很多人一上来什么都没有就跟你说我有一个项目,晓明特感兴趣、子怡觉得可以。你现在想怎么可能?你连故事大纲都没有,凭什么晓明感兴趣?这明显就是骗子。还有那种跟小编剧聊完了,说写一稿我们回头再聊,这种要么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要么是完全不专业,这种完全可以pass掉,不理他。委托创作是一个商业行为,我们至少要先聊出周期是什么、预算是什么,签一个合同,有没有定金,退出机制是什么样的,奖励机制是什么样的。既然是一个商业合作,就要服从商业合作的规律,就像一个工厂下订单,说我要一千个这个产品,你先做二百个拿出来,我凭什么先做二百个?原材料需要成本的。编剧帮:你现在已经转型当导演了,几部作品下来,你觉得编导合一有什么优势?查慕春:我当导演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要对作品有尽量多的话语权,这样好了坏了都是自己的,不用背锅,也赖不着别人。好处是因为自己拍,在写剧本的时候每一场戏脑子里都想到怎么拍,也有了预算的概念,执行起来我觉得会更顺利一点。编剧帮:电影和小品的创作方式差别挺大的,这两种形式的创作方式你是怎么自由切换的?查慕春:首先他们的内部规律是一样的,都要从人物出发,塑造人物、建立情境、产生喜剧效果,基本原理是一样的。有些电影里面的段子不是从人物出发,不是从情境出发,是直接从喜剧效果或者从一个喜剧逻辑出发,衍生出一个段子,所以会出现不符合电影创作的东西。但是驾驭一个十分钟的东西和一个一百分钟的东西还是有区别。对我来说有一个便利条件,先学会了电影剧作,然后再去做一个短的东西,这个规律完全能用进去。但是从十分钟扩展到一百分钟时长的东西的时候其实还要学很多东西。END▽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zdnoo5K6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