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城市三水微征文【中秋征文】中秋欲来心读月

2018-09-05 中秋欲来心读月 作者:王汉勤 叶落了,秋就乘着落叶来了。秋来了,人就随着秋瘦了,随着秋愁了。 金黄如菊的苦菜花,曾是年少时一首强说愁的诗,无奈的任由它在笔记里一朵朵干枯。淡淡的苦香,伴随季节的更迭在梦里梦外萦绕,熏
原标题:【中秋征文】中秋欲来心读月2018-09-05中秋欲来心读月作者:王汉勤叶落了,秋就乘着落叶来了。秋来了,人就随着秋瘦了,随着秋愁了。金黄如菊的苦菜花,曾是年少时一首强说愁的诗,无奈的任由它在笔记里一朵朵干枯。淡淡的苦香,伴随季节的更迭在梦里梦外萦绕,熏满了岁月与身心。伴随苦菜花盛开的那一定是一个金黄的中秋。这是一个温馨而浪漫的夜晚,人们虔诚地把思念捏成一个圆圆的月亮,贪婪惬意地一口口品尝着那种积蓄已久的向往和想象。中秋节的月亮,银晃晃地像个盘子,由树梢慢慢爬上山顶,由山顶慢慢爬上高空,最后悠悠地挂在天上。月亮下面,有个奶奶,咿咿呀呀依然讲述着讲了无数遍人们也听了无数遍的古老传说:玉兔、嫦娥、吴刚、桂树……它就这样牵动着一代代华夏儿女的心,洇浸着离愁,粘满了相思,温馨着团圆。这是一场天上人间的对话,更是一次徜徉心灵的旅行。中秋读月,总会读出一页页的甜蜜,也会读出一行行的心酸,掬一捧月华入怀,你会感觉到它的凝重,吟一曲天上人间,你会领悟出它的通透。不必说寂寞素娥,清冷玉蟾的往事,也不提“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的心情,在“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的光景下,单是一声“今夜明月入尽眼,不知秋思落谁家”的哀叹,就足以道尽千百年来人们“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所有内涵。都说家其实就是祖先流浪落脚的地方,作为男人,应该四海为家的。然对于生身的家,却是每个人日思夜想的牵挂。我自十七岁离开家乡,算来30多年了,每每看到圆月,自然就越发的想家。诗人说,故乡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我觉的,这棵树随着生命时光的流逝却变得愈法盘根错节。叁看到头顶的月亮,我就看到了故乡,看到了老家门前那棵生生不息的老树,看到了炊烟因为游子的归来而晃动。对于远走他乡的脚,对于飞上天空的翅膀,炊烟是永不能扯断的绳。就像路口的大树,它的枝干指着许多的路,而起点只有一个,终点也只有一个,每个离开村庄的人,都带走了一片绿叶,却留下一条根。我的老家,在鲁西南一个偏远而闻名的农村小镇。说她偏远,是说离城市有很远的路,自济宁向西南约30公里,自金乡向西北约15公里。说她闻名,那是因为在这里发生过一场中国解放战争史上著名的“羊山战役”。现在这里已经是“羊山古镇国际军事旅游区”了。村前有一条小河,中秋季节,河里的水就会少了很多,这时候会有很多小鱼和小虾。在与农田的交界处还会有很多小螃蟹。当夜幕降临以后,孩儿们就会争先恐后的来到河边,手里举着“嘎斯灯”(一种用矿石做燃料的自制灯具)开始捉拿。等罐头瓶装的满满了以后,便送回家让大人放到锅里用油一炸,好家伙,那味道,可不是现在人都能尝的到的。也许油炸螃蟹是村里每个孩子都喜欢的一美味了,啃着又香又脆的蟹脚,只听到耳朵里满是“咯吱咯吱”的声响,只看的大人们都“哈啦子”直流的。依稀中,我看到了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在冬天里挨冻,她拾起一节节枯枝,犹如把那些破碎的日子一一点缀,然后,把温暖交到我们手上。柴垛越码越高,母亲却越来越矮。忘不了老妈用爬满蚯蚓的老手,把鸡蛋和进玉米面,给孩儿们自制月饼的情景;更忘不了月圆之夜,兄弟姊妹从四面八方赶来,一家老少围在葫芦架下,吃饼赏月的幸福。母亲的手,就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母亲在灶坑里点燃的红色的昏暗的火焰,成了那些夜里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肩膀,唯一可以贴住的暖暖的脸。我看到了父亲,看到了您原本伟岸的身材因为儿女遮风挡雨而慢慢变得佝偻。每每儿子有不如意或伤心的时候,都是您面带微笑,用宽大而温暖的手轻轻拍拍我的头:“傻孩子,不要难过,一切有爸在,没事的”。在我的心里,您就是棵大树,一棵顶天立地的大树。如今父母都已不在,想起幼时那艰苦却美好的一切,都成了过去的定格。举头望月,月明如镜,光寒若霜。读不尽的思念,更有读不完的哀怨。这思念由“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而生,这哀怨,由“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亲情而来。中秋读月,月色通幽,风声渐老,在这样的夜晚,你与谁共?我似乎听到一串银铃般的笑声,那笑声,一定是来源于苦菜花……你来时携风带雨我无处可避你走时乱了四季我久病难医和(电子邮件应包含以下内容:1.以中秋为主题的原创文章一篇;2.作者姓名;3.可以联系到您的手机号码;4.作者照片或者全家福一张。)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zdnvM1gd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