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的困惑农村幼教的困惑

农村幼教的困惑​ 文/胡夏莲​​ 家里没装宽带,她坐在网吧,噼啪噼啪噼啪……双手快速敲击着鼠标和键盘 。她疯了?不是,也是!快急疯了,怕调剂志愿,怕调剂到幼教专业。我从没摸过电脑,坐着,也只是坐着,干着急
农村幼教的困惑​文/胡夏莲​​家里没装宽带,她坐在网吧,噼啪噼啪噼啪……双手快速敲击着鼠标和键盘。她疯了?不是,也是!快急疯了,怕调剂志愿,怕调剂到幼教专业。我从没摸过电脑,坐着,也只是坐着,干着急,无能为力!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她对农村幼儿园的生活太熟悉,惧怕!烦,繁,杂,累,困惑……电话打来了。\\\"请问你是xx吗?你已经预录取在X专业。\"好!她跳起来了,一向比较文静的她跳得老高。为什么这么激动?毋庸置疑,不用去那惧怕的专业。这是四年前的一幕,记忆犹新。时光清浅,岁月流逝,记忆已成往事,话题还得回到幼教行业。随着教育部对大力发展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视,全面贯彻《纲要》内容,城市幼儿教育的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教育理念也逐步趋于成熟,教育质量也逐渐得以提高。可是农村幼儿园却始终存在着种种让人困惑的问题。一、家长期望目标小学化。现阶段,农村幼儿大多是留守儿童,他们大多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们隔代抚养,老一辈的农民本身就不识字,甚至很多老人自己的姓名都不认识,更别提什么教育理念。家长们普遍对幼儿教育很陌生,对幼儿教育这块还是一个全新的认知领域。在农村家长心中,认为幼儿教育的质量的好坏是以幼儿每天学会了几个字,做了几道题为标准。什么文艺活动、亲子游戏很多家长认为都没必要,甚至一年一次的“六一”活动,他们也以种田为借口没时间来参加。每天放学,家长来接孩子时都会问:“你写了字没有,没写完不要回家!”“老师教了什么,有作业吗?”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如果孩子回答不出来,就认为这一天老师没有上课,没有管理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对学校自然产生成见。我曾经接过一个孩子,入园时仅仅一岁零七个月,当初因为年龄太小,我就不同意接收。可经她父母再三要求,我才收下的。可是一年之后(也就是在第三个学期),她爷爷竟然说:“我孙女读了三、四年了,一个字也不会写,你老师怎么教的?”也时常听到农村家长说“一年一千多块钱能认识几个字,合到xx钱也买不到一个字”。在这种观念下,农村幼儿老师的身份是小学教师。殊不知,幼儿教育质量不同于中小学教育的质量评估,不是以考试分数作为标准的。二、幼师性质保姆化。对孩子的教育目标,家长对幼师的要求是小学化,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提前接受小学知识教育。但当家长贪图轻松时,农村幼儿老师的身份却更像是一个专职的保姆。每年开学时,我都会跟家长交代接送幼儿入园及放学的时间。为了照顾家长们干活、上班,我一般把早上入园时间提前在七点多。可是时间是我定的,似乎与他们无关。有的家长为了贪图方便,时常有家长六点钟之前就来敲门,先把孩子送入幼儿园,然后自己自由自在地去逛街、买菜。更有甚者,为了打麻将,亦或是在家里看电视、睡觉,下午放学竟然不接孩子,把孩子遗忘在幼儿园到晚上七点多钟是家常便饭。当然作为农村幼儿老师,家长们确实忙时,特殊情况,适当推迟时间,晚点来接,我们可以理解,也无可非议。三、入学考试应试化。小学入学考试,也在间接地制约着幼儿教育理念的落实。每年的九月份开学,一年级的小朋友都得参加学校举行的统一笔试,根据考试成绩分班,选班干。为了使自己所教的孩子能够顺利通过入学考试,幼儿老师也不得不违心地进行违背教育规律的教学。长此以往,老师教得累,幼儿学得累,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我不反对一年级新生举行入学考试,但为什么不采取口试面试的成绩分班呢?一年级的新生来自不同的幼儿园,有的入学早,有的入学比较晚;有的智商发育较早,有的发育的比较晚。原本孩子的基础,发育情况参差不齐,一次的入学考试其实也并不能证明孩子的素质与学习能力。四、班级混合化。农村幼儿园大多是民办园,收费低,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增添设备,也没有那么多的经费提高师资,致使幼儿园教学设备简陋,班级庞大化。基本上都是一个老师包一个班,而且大多是混合班。老师一天从早忙到晚,除了照顾学生的安全,维持最基本的常规课程也得集中精力,甚至恨不得有三头六臂,无暇顾及更多,更别提进行教学业务培训学习。综上所述,幼儿老师不得不违背教育规律,着实令人感到困惑。​要想让农村幼儿教育能更快更好健康地发展,只有家长的观念、小学入学考试的方法改变,不再以会不会写字,识字多少作为评判的标准,才能让“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一理念落到实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zdnvl78d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