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婚嫁险的改革改革40年中国人婚嫁“标配”从“三转一响”到有房有车

40年前,中国人结婚很简单,基本没有所谓的仪式,很多新郎骑着28寸的永久牌自行车把新娘平安接到家就算是礼成了。随着改革开放40年,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议提高婚嫁配置也在发生不断变化,镌刻上深深的时代烙印。 上世纪70年代:婚假高配
原标题:改革40年中国人婚嫁“标配”从“三转一响”到有房有车40年前,中国人结婚很简单,基本没有所谓的仪式,很多新郎骑着28寸的永久牌自行车把新娘平安接到家就算是礼成了。随着改革开放40年,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议提高婚嫁配置也在发生不断变化,镌刻上深深的时代烙印。上世纪70年代:婚假高配:“三转一响”70年代,社会上开始流行“三转一响”,“三转”即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一响”则是收音机,要是谁家有这四样,那就是传说中的“大户人家”。四样东西配齐要好几百块钱,对于当时的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一笔巨款了。听老一辈的人说那时候买一辆自行车大概就需要200块左右,还不是谁都能买得上的,普通人买个手表已经了不得了,买到手都是细心保养,平时出门带上,每天晚上回家用手卷稳妥的包起来。那时候即将结婚的人对于婚房也没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大多数结婚的小青年都是和父母住在一起的。上世纪80年代:“四大件”最受追捧到了上世纪80年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曾经被当做“奢侈品”的“三转一响”已经成为了不少家庭的日常用品,人们结婚开始追求新的“四大件”:洗衣机、录音机、电冰箱和黑白电视机。邓丽君等歌手的歌声通过录音机传遍神州大地。很多70后都还记得当时最开心的事情便是每天晚上到有电视机的街坊家里,和小伙伴们一起追看《霍元甲》等电视连续剧。满屋子的人,特别热闹。上世纪90年代:机动车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那时谁要是骑着摩托车在街上转一圈,所有人都会看着你,很拉风。极少数的家庭能买得起小汽车,那也是当时的土豪了,随着经济条件的转好,年轻人结婚开始有了彩礼和陪嫁的嫁妆,黄金首饰也是必不可少的,婚房也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城市发展,房子也逐渐成为了结婚的必需品,90年代还是有很多单位分配的员工宿舍。21世纪:婚假标配房子、车子进入新千年,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们消费能力也日渐提升,房子、车子成为新的“标配”。对于现在结婚的年轻人,房子、车子是必备品,对于女生来说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小窝会很安心。改革开放40年,随着经济发展,长春人的婚嫁大事也在不断变化。从“三转一响”到房子车子,时代的每一次潮流都深刻记录着人们生活的可喜变迁,印证着大家越过越美好的日子。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个高品质、精装交房的婚房供大家参考吧。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zdnzgP2d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