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觥献斝壶爵觥彝卣罍杯卮斝盉,这些古人的玉质酒器你能区分清吗?

珠宝匠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前些天,有位土豪朋友来找J先生定制了一套和田玉的玉壶和玉杯,出货以后非常惊艳,他于是问,还可以做其他玉器吗? 当然有,必须有。只要你想要,从文房雅器到庖厨小物,我们都可以让你和古代的成功人士一样,被玉器包
原标题:壶爵觥彝卣罍杯卮斝盉,这些古人的玉质酒器你能区分清吗?珠宝匠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前些天,有位土豪朋友来找J先生定制了一套和田玉的玉壶和玉杯,出货以后非常惊艳,他于是问,还可以做其他玉器吗?当然有,必须有。只要你想要,从文房雅器到庖厨小物,我们都可以让你和古代的成功人士一样,被玉器包围!一、书房中的玉器:古代的文人墨客尚玉,常以玉自比,不仅将玉作为装饰之物随身携带,更是放置在书房中、书案上,以时时欣赏、随时把玩。1.水丞/滴砚:水丞,又称水中丞,丞,有辅佐之意,古语中通假“承”,一般多称就是水盂。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制作古朴雅致,为文房一重要器具。古人以水研墨,染墨濡笔,水丞便是置于书案上的贮水器,用于贮砚水,多属扁圆形,有嘴的叫“水注”,无嘴的叫“水丞”。由于水丞口阔,往砚中倒水时难免泼洒在外,且水量难以控制,因此,人们又造出一种滴水入砚的器皿——砚滴。砚滴的出现,并没有让水丞就此消失,钟情于水丞的人们为水丞配置了金银铜制小勺,二者共存,反而给文人墨客更多选择。2.镇纸:镇纸,又名书镇、镇尺、压尺,除整体形状为长方形外,镇纸的造型各异、材质多变,是文房中必不可少的一件器物。最初,镇纸不过是一些文人在放在书案上把玩的小物件,类似于我们在书桌上放个手机、pad、kindle之类的,有青铜器、也有玉器,把玩的同时,也用用来压压书、压压纸,类似于我们用pad、kindle盖泡面。。。这种功能逐渐被越来越多人所重视,镇纸终于有了自己的地位,成为了文房四宝之外的“小五”。3.笔架:笔架,也叫笔搁,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记载,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古人用毛笔,需要有东西将沾染墨水的笔尖架起,以免误染其他地方,因此,笔架成为了文人书案上必不可少的一件器物。小课堂·笔架因造型不同,还有不少别称:笔山:多为五峰造型,中间最高,两边次之,平底;笔床:造型如床,可卧四笔;笔枕:卧置笔的架子,形状如枕头,中间略微凹陷、两端微微翘起;笔悬:用以悬挂毛笔的架子;不同时期的笔架,造型均有所不同,唐代笔架流传下来的较少,世人难以得见;宋代笔架大致为两种,一种是简单的长方形,一种为山形(山峰数量较多);元代开始,长方形笔架逐渐消失,且山形笔架的峰数逐渐减少为四、五峰;明代的主流为山形笔架;清代则是以天然之物(鹿角、水晶簇等)为尊。4.笔洗:除了有防止墨水误染书案的笔架,还有用来清洁毛笔的笔洗,笔洗的形制以钵盂为其基本形,其他的还有长方洗、玉环洗等。最常见的笔洗材质为瓷质,玉质笔洗是仅次于瓷质之外,数量最多的一种,由于中华民族尚玉,因此玉质笔洗通常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准,最大特征便是“一洗一模样”,鲜有雷同。除了实用价值之外,笔洗还因其雅致精巧、造型装饰各有千秋,加之材质稀有,成为收藏爱好者的心头好。二、餐桌上的玉器:民以食为天,无论古今,对于大户人家来说,餐食酒水的味道固然重要,摆放盛置的容器也不可忽视,于是便将稀有的玉器做成容器。其中,以玉质酒器最为出名。1.壶:首先介绍的这个壶,大家一定不陌生,因为壶作为一种盛水的器皿,尚未完全退出现代人的生活舞台。早期的壶多由口颈、腹、足构成,有加双耳、无流与柄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壶的样式越来越多,大致有圆形、方形、扁圆形、八角形、弧形等。和笔架一样,不同时期的壶,造型均有所不同:商代:断面为扁圆形,深腹下垂,带边防性贯耳和圈足;西周:承袭商代,同时多设圈顶壶盖、半环耳或兽首衔环壮耳;春秋:多为扁圆壶或方壶,壶盖上端做成莲瓣、壶身或壶盖处装饰鹤、龙等动物形象;战国:多为鼓腹,下腹内收,壶足微外撇或平底,底部小巧;2.爵:爵是中国古代一种酒器,常见于商周时期青铜礼器的考古发现中。除了商周时期,乾隆时期也经常有仿古爵杯的出现。经常会有人认为爵就是古代的酒杯,其实不然,最初,爵是为了温酒而出现的,其三个外撇的足是为了在火上支起杯子。3.觥(gong):觥,是一种古代的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西周后期逐渐消失。觥通常带盖,盖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鼻子上卷的象头,也有部分觥的整体造型即为兽形,头、背为盖,身为腹,四腿做足。4.彝:彝,中国古代先民的盛酒器,同时还是宗庙里面的祭器,彝的名称由来,是沿用宋人的称谓。彝流行于商周之际,形制多是高四方体,四面坡屋顶形的盖,有钮;多直腹,也有鼓腹;个别为长体有肩式,似二方彝合并,称之为偶方彝。5.卣(yǒu):卣,具体出现时间未知,和彝一样盛行于商周时期,商朝的卣多为椭圆形,西周时期则多为圆形,底部有脚,周围雕刻精美的工艺图案。考古发现中,卣的数量很多,除了常见的圆形、椭圆形之外,还有鸱鸮(chixiao)形、虎吃人形等鸟兽形卣(鸟兽形有提梁的容酒器,一般统称为鸟兽形卣)6.罍(léi):盛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是一种体量略小于彝的酒器/礼器,罍的形制有方形和圆形,其中方形出现于商晚期,圆形存在于商晚期和周初期。罍的器身一般都满饰花纹,常见纹饰有饕餮纹、龙纹与蕉叶纹等。从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渐由瘦高转为矮粗,繁缛的图案渐少,变得素雅。7.杯:前面的没见过,杯你一定见过!在古代,杯是饮酒器的通称,也作“木否”。古时的杯,容量有大有小,杯身有深有浅。深者用以盛酒,而浅者用以盛羹(肉汁等),这是较为特殊的。总体来说,古代的“杯”与现代的“杯”还是有很大区别的!8.卮(zhī):卮,繁体字为巵,是一种圆形的酒器,学过《鸿门宴》的应该都还记得,樊哙闯帐,项羽惊愕,赐樊哙“卮酒”和“彘肩”,而樊哙仅仅是食尽“卮酒”和“彘肩”,就被项羽称为壮士。那这个“卮”到底有多大容量呢?应劭曾写过:“卮,饮酒礼器也。古以角作受四升。”按照古时计算:一升折合等于一市升,故一卮酒等于市制四升(换算为公制,四市升等于4升,即4000毫升)。4000毫升,那得是十多瓶啤酒(330ml那种)啊,不管度数如何,真的不涨肚吗?小课堂:写到这,J先生忽然想到了“斗酒诗百篇”的诗仙李白,“卮酒”都已经这么厉害了,这个斗酒又是啥概念呢?古代十升为一斗,按照卮酒的方式换算,斗酒即十市升酒,10000毫升,差不多是10斤酒吧。。。emmmmm,就算古代的酒度数低,也不能一下喝十斤啊。。。9.斝(jiǎ):斝,初见于夏代晚期,盛行于商,西周时期。和爵的用途差不多,都是温酒的酒器。斝的侈口较同类的爵要宽。口沿有柱,一侧置鋬,长足,有盖和无盖的形制并存。10.盉(hé):盉,在J先生看来,这种酒器非常时髦: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用水来控制酒水浓淡,有没有点调鸡尾酒的意思?盉的形状较多,一般是圆口,深腹,有盖,前有流,后有鋬(pan),下有三足或四足,盖和鋬之间有链相连接。盉作为一种调酒器皿,在我国出现得很早,大约六七千年前就有了。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器中就有盉。三、卧房中的玉器:在古人心中,焚香是一大雅事,所焚之香为“合香”,香材多为沉香、檀香、麝香、龙脑香等名贵香材。因此,焚香所用器物也一定是精致至极。历代使用的香器包含香插,博山炉、手炉、香斗、卧炉、香筒等不同形制的香炉,以及熏球、香插、香盘、香盒、香夹、香铲、香匙、香筒及香囊等配套器具。其中,香插是民间流传最广的焚香之器,用于插放线香的带有插孔的基座。基座高度、插孔大小、插孔数量有各种款式,以适用于长短粗细不同规格的线香。除了香插之外,还有一种不与明火直接接触的熏香方式——香炉,形状上常见为方形或圆形,方形的香炉一般有四足;圆形的香炉,都有三足,一足在前,两足在后放置。香炉起源于何时,尚未有定论,香炉的用途也不仅局限于熏香,还可以用于祭祀祖先、供奉神佛,由于香炉的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精美,材质易保存,因此成为广大收藏爱好者的挚爱。四、推荐阅读:和田玉|揭秘山料、籽料、山流水、戈壁料的形成、开采红绿黄白黑粉青,这些颜色居然都是真的和田玉?原创|看过这十句话,没人敢再说你是和田玉小白J先生说:作为一个尚玉的民族,玉器早已深深融入古人生活的各个角落。尽管如今,我们有了更物美价廉的其他材料替代,但玉器器皿能够带给我们的精神享受远大于实用价值,这种精神享受,大概就是所谓的仪式感吧?在一成不变的生活中,加入一点点改变,你会发现,一切都不再枯燥、无味。来珠宝匠,花明白的钱,买真的好东西!一款好珠宝,让您更自信!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vV6vKpWrGg.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