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野餐现代野餐源于法国,但把野餐吃得最风雅的当属魏晋文人丨轻科普

撰稿:Kimberley City Picnic(图片来自Beautystyleandco) 野餐,一件充满仪式感的小事,现代人的生活也正需要这样的仪式感。 而这一点,早在几百年前,欧洲贵族们就学会了。 Holyday, 1876,
原标题:现代野餐源于法国,但把野餐吃得最风雅的当属魏晋文人丨轻科普撰稿:KimberleyCityPicnic(图片来自Beautystyleandco)野餐,一件充满仪式感的小事,现代人的生活也正需要这样的仪式感。而这一点,早在几百年前,欧洲贵族们就学会了。Holyday,1876,JamesTissot《圣日野餐》提斯特(图片来自网络)丨野餐出自贵族之手“说起浪漫我们真的玩不过法国人比如他们的野餐:身着华服的贵妇有质感的麻料格子布琳琅满目的食物……能把野餐吃的如此有情调真是对生活的一种尊敬。”——提斯特《圣日野餐》野餐,在古希腊时期王公贵族们的户外宴会中萌芽。14世纪末,法国贵族的野餐,侍从铺上桌布、斟上清泉、摆好大厨清晨准备的餐点,确保贵族狩猎后的味蕾得到满足。自此,在野外享用精美的食物,成为一种身份及地位的象征。17世纪,欧洲中产阶级也学会了享受野餐的乐趣,优雅的庭院,考究的餐具,宾客们在音乐中翩翩起舞。到了19世纪,野餐不再是贵族的专利,而是成为懂得生活的象征,成为大银幕小荧幕中推进故事的场景。Déjeunersurl\'herbe,1865,ClaudeMonet《草地上的午餐》莫奈(图片来自网络)20世纪,现代意义上的野餐诞生,这一时期被法国称为“LaVieModerne”(摩登生活时代),与摩登生活一起到来的正是全民野餐时代。野餐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亚麻餐布上分享的水果、树荫下光影流动的水晶杯、随风摆动的书页、交谈中的绅士和顾盼生姿的时髦女郎都成为印象派画作中奢华的场景。古人的《曲水流觞图》(图片来自网络)丨与人间烟火厮混的中国文人野餐看似为舶来品,实则在中国早有渊源。中国古代早有狩猎之举,捕获的动物就地炙烤品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喜寄情于山水,野餐的形式开始多样。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书写古代的野餐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其中,“流觞曲水”便是文人墨客在野餐中用来饮酒作对的游戏。发展到后来,野餐在中国演变为一种节令时俗。清明踏青或是重阳郊游之时,人们要随带繁重的炊具和餐具,雅人高士则用提盒和提灯作为专供野餐的用具,不仅将杯筷酒壶、果肴酒菜置于竹、木等制成的提盒中,另有炭和锅炉放于双层提炉中可供烹茶暖酒。如此看来,如今流行的野餐装备简直可以说是“简陋”。丨现代野餐,“餐”什么?现在去野餐到底要带什么?方便携带的冷食、甜点和水果是野餐的首选。热水壶,可以泡咖啡或是浓茶及时解去甜食的腻味。在时尚人士的朋友圈里,多了几本杂志和类似小烛台的装饰品。热爱音乐的人,或许还会随身带上尤克里里。野餐(图片来自flickr)WalterLevy曾在《ThePicnic:AHistory》里这样写到:“野餐是伴随着近代史而来的,从田园生活到城市生活的转变,村庄没落,城市兴起。”城市里野餐,在熟悉的场所,寻觅新鲜感,享受自由,恨不得钻进野餐这个网罗美好生活的难得场景里——期待已久的野餐趴,文艺范儿穿搭、棉麻格子野餐布、迷人野餐篮、糖果色心情;阳光、空气、好友和假期;精致食品仿佛油画般色彩浓郁;打开满载的篮子,一瞬间整个人都被治愈。说到底,野餐这件不负春光的美事,吃的是向往野餐的好心情。(图片来自FifthroomLiving)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vV6vjEAW6G.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