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在哪个地方亲历“愚公移山”所在地探寻其中真相

从小在语文课本里就读过《愚公移山》的故事,是选自《列子·汤问》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讲的是住在太行、王屋两座山对面一个90岁叫愚公的老翁,为了打通外出的道路,带领全家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结果天帝命人将这两座山背走。 太行山可以说是中外闻名的
原标题:亲历“愚公移山”所在地探寻其中真相从小在语文课本里就读过《愚公移山》的故事,是选自《列子·汤问》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讲的是住在太行、王屋两座山对面一个90岁叫愚公的老翁,为了打通外出的道路,带领全家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结果天帝命人将这两座山背走。太行山可以说是中外闻名的山脉,而王屋山就少为人知了。一直都很想见识一下这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大山,最近终于有机会去一睹它的真容。王屋山位于现在的河南省济源市西北,距离市中心大约四十公里的路程。济源市是河南省面积最小的一个市,人口也很少大约七十万。王屋山的得名有三种说法,一是姓王的人家在山上盖了房子;二是山的形状像帝王住的房子;三是传说山上有个很深的洞,洞里非常像帝王的宫殿。但不管怎么说,这座山除了愚公移山的典故外,本身就是一座充满了灵气的山。王屋山不是太高,主峰天坛峰最高处海拔也才1700多米,但据说这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祭天的地方,世称“太行之脊”、“擎天地柱”。后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都纷至沓来,或为拜祭天地,或为感受山川奇秀。另外这里也是道家修炼的极佳之地,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在汉魏时期被誉为道教十大洞天之首,可见地位之高。《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昆仑虚就是在这里拍摄取景的。如今王屋山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并于2006年申请成为了世界地质公园。王屋山脚下的愚公村,是王屋山旅游线路的起点。村中有巨大的群雕、愚公的故居、愚公塑像、愚公移山之地等景点,营造出一幅当年愚公生活的图景。与多年前学习课文的懵懂完全不同,亲历此情此景,内心的触动很大,那就是,对愚公精神的敬仰与感佩。这种坚持的信念、不懈的毅力、勇于挑战的信心,是任何时代、做何事情都不可缺少的。参观完愚公村,50分钟左右的步行路程之后,就进入正式攀登主峰天坛峰的阶段。因为山的最顶端,有座天坛,据说是当年黄帝祭天的地方,所以,整个登山的路段,被称为天坛神路。一路上,看到的都是许多新建造的庙宇,什么天坛阁、十大名医殿、无生老母殿、清风亭等等。王屋山主峰上的高大建筑是天坛阁,天坛阁上下共六层,地下两层,地上四层,仿秦汉时代的建筑。第一层是轩辕殿,供奉华夏祖先黄帝;第二层是三清殿,供奉的是“三清老君”;第三层是王母殿,供奉的是王母娘娘;第四层是玉皇殿,供奉着玉皇大帝。愚公村西侧的阳台宫倒是古代建筑,它自南而北,依山就势,由低到高,错落有致。主体建筑三清殿和玉皇阁为明正德年间重修。最令人瞩目的是三重檐阁式建筑的玉皇阁。主体建筑上的几十对石刻柱子,使这座宗教圣地成为石刻艺术的殿堂。柱子上刻有翻滚的云龙、朝风的百鸟、闹梅的喜鹊、牧羊的苏武、过海的八仙、战蚩尤的黄帝等,无一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阳台宫内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其中的一株七叶菩提树,树围近3米,高14米,传为唐代所留。王屋山集雄、奇、险、秀、幽于一体,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是一处“天然氧吧”。炎炎夏日,这里就是一处休闲避暑的好地方。这里沿途处处是美景,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韩愈等众多文人墨客行走在山间,留下许多摩崖石刻和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文/大众互信图/网络)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z6A8aX1d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