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新发现4例XBB.1.5和3例BQ.1变异株..._分支_全国_病毒

2月25日晚,中国疾控中心通报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中疾控通报内容显示,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23日,全国共报送18618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36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

2月25日晚,中国疾控中心通报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中疾控通报内容显示,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23日,全国共报送18618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36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48(60.5%)和BF.7.14(28.9%)。共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22例,其中,1例XBB.1,5例XBB.1.5,4例BQ.1,5例BQ.1.1,1例BQ.1.1.17,4例BQ.1.2和2例BQ.1.8。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变化趋势图

记者发现,与2月18日中疾控发布的本土病例病毒变异株监测情况相比较,新增4例XBB.1.5、3例BQ.1,共计7例,涉及两种毒株。据中疾控通告,新冠病毒变异分省份情况,总体来看,北京、内蒙古和天津以BF.7及亚分支为优势株;其他省份均以BA.5.2及亚分支为优势株。

“虽然XBB.1.5传播力较强,但目前数据显示,个体感染XBB.1.5后出现的症状与其他奥密克戎毒株相似,没有发现其致病力增加。”在2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说。

据中疾控介绍,BQ.1是奥密克戎BA.5在人群流行传播过程中,通过病毒的变异变迁产生的第六代亚分支。BQ.1.1是BQ.1的第一代亚分支。这些进化分支对人的致病力明显减弱,致重症和死亡比例明显低于早期流行的毒株和变异株。

著名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专家曾光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目前中国10多亿人群在短时间内集中发病后获得了自然免疫,相当于普遍接种了一次疫苗,而且这次自然感染免疫是在全国已经接种34亿剂次疫苗的基础之上获得的,我国易感人群已经不足全人口的10%。可以说,我国民众短时间内形成如此大规模的免疫屏障,其他各国没有出现过,我国的自然感染率已经高过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免疫屏障是相当牢固的。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编辑:秦小健 舒云 君辉

审核: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z6ANMkbr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