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 ADPKD_实质_儿童_回声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 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DPKD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原名成人多囊肾病,是遗传性肾囊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达1:1000。常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

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DPKD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原名成人多囊肾病,是遗传性肾囊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达1:1000。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的致病基因是PKD1(位于染色体16p13上)和PKD2(位于染色体4q21上);其中,16号染色体异常的患者约占90%。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的外显率100%,但表达可不一样;此外,高达50%的病例源自于自发突变。

在病理上,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累及的肾脏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的囊肿,这些囊肿存在于皮质和髓质中,而不仅限于髓质,正常肾组织则呈岛状散在分布于这些囊肿之间;这些囊肿并非孤立的,显微解剖研究发现它们和肾单位以及集合小管是相通的。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可在肾脏和肝脏形成囊肿,也可在胰腺和脾脏形成囊肿,此外还可发生于肺、卵巢、睾丸和精囊等;有研究认为它和中枢神经系统动脉瘤有关。

在临床上,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可表现为新生儿可触及的腹部包块、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侧腹部疼痛以及血尿等。

新生儿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在超声上表现为双肾增大,外形不规则,肾实质回声弥漫性增强,肾实质内可见多发小囊肿;此时期的超声表现与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相似,诊断需根据家族史或肾穿刺活检。有文献提出,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早期的皮髓质分界更为显著,这点与我们之前讲过的常染色体隐形多囊肾病有所区别,后者的皮髓质分界通常不清或消失。

图1-2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新生儿。可见右肾增大,实质可见多发小囊肿。左肾也有类似表现。

而在年长儿童和青少年中,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可表现出更为典型的表现,双肾大小可正常或增大,肾实质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的囊肿,导致肾盏形态改变或畸形。当这些肾囊肿合并出血时无回声囊肿内可出现低回声、液平、分隔以及囊壁增厚。其中一些囊肿时间长了,还可出现囊壁钙化灶。囊肿还可见于其他器官,尤其是肝脏。

图3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年长儿童。可见右肾实质多发大小不等的囊肿。

图4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年长儿童。可见患肾外形失常,内充满多发大小不等的囊肿,其中一个囊肿(C)因出血而内部出现回声,透声不佳。

超声可用于筛查有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家族史的小儿,判断他们是否已表现出此病;有学者提出的诊断标准为一个肾内至少存在2个囊肿或两个肾内至少各存在一个囊肿,可作参考。有文献指出,尽管大多数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患儿存活下来,但他们往往比他们成年亲属(父母、长辈)发病更早、高血压更严重、肾功能也下降更快。

=下期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z6AZVqXr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