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做家务“该不该用金钱鼓励孩子做家务?”“你能接受他讨价还价吗?”

展开全文在《妈妈是超人》节目里,冉莹颖曾经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育儿经验,她为能让孩子更积极的参与到做家务上来,制定了一个“工资制度”,以按劳得报酬的形式鼓励孩子。在别人提出:“这样做,对孩子有好处吗?”冉莹颖说:“这可以告诉孩子,只要通过自己
展开全文在《妈妈是超人》节目里,冉莹颖曾经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育儿经验,她为能让孩子更积极的参与到做家务上来,制定了一个“工资制度”,以按劳得报酬的形式鼓励孩子。在别人提出:“这样做,对孩子有好处吗?”冉莹颖说:“这可以告诉孩子,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获得一定的报酬,同时孩子也能得到锻炼,何乐而不为呢?”这个事件里,可以肯定的是,冉莹颖的出发点是好,而且我们生活中,也经常有这样的例子。“好好做作业,做完了可以买冰激凌!”“今天把扫了地,到了垃圾,给你一块钱。”“今天洗了碗筷,奖励一块钱。”……家长为什么想用金钱的方式来吸引孩子做事情?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被宠得不得了,不愿意孩子被累着,只要孩子高高兴兴的,家长什么都能帮助孩子。孩子小尚且可以理解,但孩子慢慢长大了会怎么样呢?毫无疑问,在让孩子做点事情,孩子就跟要了自己命一样抗拒。也许有的孩子还因此被打骂过,但是还是没什么改观。钱,虽然不是万能,但可以买到许多想要的东西,它的吸引力也是巨大的。家长就想以给钱的方式,吸引孩子“主动”去做家务。孩子也会看在钱的份上,而去做家务事来获得。用金钱的方式“鼓励”孩子去做事情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呢?1、对孩子好处①.能增强孩子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乐乐被奶奶宠坏了,导致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想要让乐乐做家务事,或者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简直比登天还难。这样下去可不行,爸爸妈妈很着急,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想出了一个用钱的方式,来让乐乐参与到劳动中来。现实社会中,我们也是需要付出一定的劳动,才能获得一定的报酬。做什么工作,也是看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报酬。给孩子适当的钱,可以增加孩子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孩子也能增加动手能力,也能从中学到一些生活和学习上的技巧,再有一份额外的报酬,就会让孩子感到付出的劳动是值得的。并且孩子也会看在报酬的份上,让父母安排一些简单的事情,这种方法也是能让孩子长期参与到劳动中去。②.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理财的意识别看亮亮才上幼儿园,但对金钱的意识很强,每天都要向妈妈要两块钱,但是自己很快就花光了。妈妈不给,亮亮就哭。妈妈也想着这样没任何理由的要求,长期下去也不是办法,然后就要求亮亮必须要些什么事情,才能获得保持。这让亮亮很高兴,居然自己做了事情就能获得报酬。但是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依然存在,这时候,妈妈才说:“钱是你通过劳动得到的,你有支配权。但你看做家务多辛苦啊,做家务要做好长时间才有报酬,但花钱却只有一分钟。如果我是你,我就先存着,或者存一半,留着下次想要买特别想买的东西时再用。”在这个事情里,让孩子知道了劳动的意义,让他知道了“赚钱”的途径,通过劳动是能获得报酬的。也能让孩子在劳动中知道艰辛,从而理解父母的辛苦。也能从中找到快乐,那就是能获得报酬,能去购买自己想买的东西。同时让孩子知道花钱很容易,但赚钱不容易,当看着自己的钱越来越少了,但不劳动又没有钱花的时候,他就会感到“危机感”,所以要“省”着的花。2、对孩子的坏处①.孩子容易养成用钱来衡量事物现在的孩子精得很,就如可可,长期就是在父母的用金钱的诱惑下才做家务的,以前扫地加拖地给两块钱,现在他觉得有点少了,想要三块钱,有时要四块钱。还找着理由说很辛苦,必须要多点。这让妈妈很头疼,这样下去以后越要越多,反而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造成了做任何事,孩子张口就是要多少钱,出去买包盐,也是需要跑腿费的。孩子在做事情时,出现了讨价还价,钱少了就不做,来要挟家长就范。这确实是不好的现象,本来想着做家务的目的就是鼓励孩子全方位发展,本来做家务是每个人的义务,结果孩子当成了任务,真正宁愿不要钱,也不做不符合自己心中价位的事情。这对他以后出生社会影响很大,外面的世界可不会照顾他的“情绪”。②.孩子和父母成了雇佣关系,成了经济关系阳阳就是一个爱计较的孩子,什么事情都要算一下划不划算。每次妈妈让他做事,他第一句说的就是多少钱,比如:“去把碗筷收拾,洗了。”“两块”。他愿意为了钱而劳动,但妈妈没让他做一件事,他都要说好价格。在以前,妈妈还觉得孩子可爱,从小那么爱计较,长大了不会吃亏。但现在妈妈隐约敢到了对孩子造成的危害。父母长辈工作已经很累了,还要管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下班回家了就想休息一下,让孩子丛个事情,他还要各种计较,让妈妈感到“心疼”。孩子和父母本来都是一个家庭的成员,本应该相互体谅,相互帮助的。但孩子却做任何事情都要讲价钱,这就成了父母和孩子孩子间只有雇佣关系,只有经济关系。影响孩子成长和发展,和影响家庭幸福和亲子关系。如何让孩子做家务时摆脱对金钱的依赖?让孩子做家务没有坏处,因为这是对他非常重要的素质教育,是孩子成长中必须经历的。不要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扯上金钱,不要让孩子是看在钱的份上才有动力。也学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1、列举自己对孩子不计报酬的付出相信每个家长对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不求任何回报的。但是家长不说出来,也许孩子是不知道具体原因的。可以适当给孩子晒晒账单:孩子从婴幼儿时的奶粉、尿不湿等;孩子的衣食住行;孩子的学费;还有孩子的各种玩具等。孩子会感受到父母的不容易,孩子会体谅父母的爱。不要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是你给他灌输什么样的思想。而且父母还是他的榜样,你怎么带,他怎么学。2、和孩子一起参加一些义务劳动的事情带孩子去参加一些义务劳动,比如去敬老院,帮助他们打扫卫生,比如去孤儿院,给小朋友们送一些学习用品,甚至陪他们一起玩耍等,让孩子知道世界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过得很幸福,他们甚至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更别说有自己单独的零花钱,但他们依然快乐的生活和学习。做一些义务事,不仅是付出,也能得到快乐。尤其是带给老人和孩子的快乐感影响着自己,让孩子知道,那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只有自己主动的认清事实,才能真正改正自己的缺点,从而成为一个优秀的人。3、带领孩子一起做家务,让他知道每个人都有义务做家务活孩子小就要培养爱劳动,捡一下垃圾,拿一下东西,鼓励孩子的行为。教育孩子做家务是一种对家庭的奉献,也是一种回报父母的方式。别心疼那样做“累”坏了孩子,其实是一种锻炼。从小让孩子养成劳动光荣的观念,形成一种责任感。养成了习惯,他会主动的做事情,偶尔给予一定的奖励,比直接用钱让孩子做家务事,要好得多。从各个年龄阶段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1-2岁的孩子,他们喜欢跟着家长后面跑,想要帮助父母做一些事情,可不要因为孩子弄得乱七八糟的而阻止孩子行为,给他空间和自由去做他想做的,他会很高兴的。3-4岁的孩子,能力更强一点了,除了模仿父母的行为,还想要亲自尝试一下。这个其实就是很好的培养孩子劳动的机会,表现在他愿意自己穿衣,自己扫地等,而且做得有模有样,别看结果有些不如意,但孩子却得到了锻炼,这时候鼓励他就是很好的做法。5-6岁的孩子,孩子的学习能力加强了不少,能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但不要嫌弃孩子墨迹,其实他在用自己的方法,很认真的做,需要的就是耐心的等待结果,别忘了表扬他。7-13岁的孩子,他接受了更多的新知识,而且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是是比较强的时候,可以和孩子一起去验证那些科学,比如洗衣机,洗碗机,微波炉等,鼓励孩子去尝试使用,让孩子感受到付出带来的成就感。13岁以上的孩子,孩子能力提升了,但主要以学习为重,做家务的时间就比较少了,其实还是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向他说声谢谢,给他一个肯定的微笑,他就感到很满足了,因为他更懂事了。从小给孩子树立劳动的重要性,和劳动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孩子孩子正确看待金钱,也要知道有些东西是金钱不替代的,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z6AmGVO6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