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彩乡村行(38)|永湖镇彩二村:自然风光美如画

近日,区新闻中心《乡村行》采访组来到第三十八站,永湖镇彩二村。 彩二村,在群山之下,水系繁多,依山傍水,峰峦秀丽,树木葱茏,润泽了千亩良田,也孕育了淳朴的民风。 俯看彩二,纵览如画风光 彩二村,村南面是连绵的群山,北面视线较为开阔,东面
原标题:乡村行(38)|永湖镇彩二村:自然风光美如画近日,区新闻中心《乡村行》采访组来到第三十八站,永湖镇彩二村。彩二村,在群山之下,水系繁多,依山傍水,峰峦秀丽,树木葱茏,润泽了千亩良田,也孕育了淳朴的民风。俯看彩二,纵览如画风光彩二村,村南面是连绵的群山,北面视线较为开阔,东面是省一级饮用水资源地大坑水库,西面是与357省道相邻。近年来,随着村内积极开展“三清三拆”、“美丽乡村”等环境的整治,使得村子的环境愈发优美。乘车沿着村后蜿蜒曲折的道路徐徐而行,来到大坑水库上,可以俯瞰整个彩二村。彩二村依山傍水,有长坑、大岭头、石门坑、破边山、横坑等山岭,有白水寨、大坑水库,是个耕地、林地与水资源资源极其丰富的村庄。这条路依山而建,串起周围的几个村子,沿途不仅可以欣赏大片的菜场、果树林地,还能纵览如画的乡村风光。在水库堤坝上遥看,远处的千亩菜地,万亩山地,郁郁葱葱、层层叠叠,菜地上的高压电线,宛如空中的五线谱,而波光粼粼的水库,好似群山的眼睛,好一片欣欣向荣的大美景色。孖仔石桥,架起最美风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水系繁多的彩二村也毫不例外。“这是我们村保留最好的古石桥”。在大坑水库下,有一条从寨顶自上而下的山溪,在山溪边上,架起了两座古朴的石架桥。二桥同时建造,又相互连接,故被村民起名“孖仔桥”。这座石架桥,历经几百年沧桑至今,还横卧山溪两岸,是当地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石架桥由三条长7米的长条形麻石铺就,站在桥边,静静的溪流、古朴的石桥、秀美的山峦……美景让人流连忘返。据介绍,溪水有数米深,而当时如何将桥基打入水底令人费解,而该桥历经百年山洪至今不跨,实为罕见,也说明此桥浸润了能工巧匠的智慧结晶。村干部何燕忠介绍,过去当地村民来往劳作都靠此桥通行。“修路架桥做好事,拆桥占路为耻辱”。如今,周边地区已被村民承包,而据承包的村民表示,作为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自当会保护起来,让石架桥能传给村里子孙后代。各族齐心,同建美丽乡村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也让人不得不对当初选择到此处落户的先民们感到钦佩。据了解,彩二村杂姓繁多,大约15个姓氏。而据传,从清康熙年间开始,彩二就先后有各地族人迁徙到此处。有吴姓、李姓、曾姓等。后来,来这里聚居的人多了,为保安全,大家就把这个地方围起来,成为一个围屋里的小小村落。由于姓氏不一样,不好用姓氏给围屋起名,就依照围屋在水井旁边的位置,起名“井头围”。在附近,他们还修建了关帝公庙,供奉关公。庙门贴有对联:“志在春秋功在汉;忠同日月义同天”。几百年来,居住在围屋里的人,共同供奉关公,在“忠义”之下,同聚一围,和睦相处,造就了如今美丽的彩二村。而近年来,当地党心连民心,干群心连心,砥砺前行,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不断加强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引进农业产业,为永湖镇的社会发展及当地的乡村振兴做出新的贡献。吴氏族人集资百万重修围屋在井头围居住的各姓族人,随着人丁兴旺,也向外开枝散叶。清光绪年间(1875—1908),经营茶叶闻名的吴氏族人,就在井头围的东南方,建造了一幢坐南朝北、三进、两横的围屋,就是吴楼角围屋了。然而百余年来的风吹雨淋,以及80年代后居民的逐渐迁出,围屋也逐渐破败甚至坍塌,而该族宗祠也同样如此。“修好老屋,我是双手赞成”。今年68岁的吴国明,正在祠堂对面的月池上将垃圾捞起。据他介绍,如今这个池塘由他看管,清理垃圾是应尽的职责。去年,听闻要修整与重建两幢老屋时他也很是激动,力所能及的出一份力。修建两幢老屋,得到了当地族人的踊跃支持,纷纷慷慨解囊,筹得了一百多万的款项用于修整与重建。修整后的祠堂,修旧如旧,尽量复原了原有的样貌。而重建的祠堂,也基本按照原有的格局进行重建,并且内部装饰精美。祠堂内还立有乾隆九年恩赐给归善县丞史员吴吐玉的“茗著天乡”牌匾。该村村民吴吐玉带领族人经营茶叶有方而得到政府的嘉奖。祠堂还有两幅对联:“渤海家声远;延陵世泽长”;“渤海家风千古盛;延陵世泽万年兴”。对联记述了吴氏家族的源流历史。村庄名片|彩二村彩二村位于永湖镇东面,东与大坑村相连,西与彩一村相连,北与凤嘴村相连。全村总面积2.78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2200多亩,山地面积12800亩,下辖16个村民小组,分别是光尾岭、茶东、茶西、红专、塘背、井头围、下坝、元下、新屋、中心、吴楼角、吴老屋、大路上、薛一、薛二、薛三,总户数520户,人口2400人,党员人数70人。村民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各自然村之间道路基本硬底化。全村饮用镇自来水,村委办公楼一栋,全日制小学一所,医疗卫生站一间,图书室一间,民用篮球场5个。村落位于丘陵之间,主要山岭有长坑、大岭头、石门坑、破边山、横坑等。依山傍水,有白水寨、大坑水库,水库还是省一级饮用水资源,目前全永湖人民的饮用水都是来自大坑水库。公元589年,属归善县潮循道,民国时期,属惠阳县永湖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惠阳县,1957年,属惠阳县永湖乡,1963年,属惠阳县永湖公社,1974年,彩塘村划分彩一,彩二大队。彩二村杂姓繁多,大约15个姓氏。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产品有:水稻、花生、番茄、龙眼、荔枝、香蕉等。现今大部分田地出租作为菜场。村民收入来源主要有:农业生产及外出务工等。传统食品有萝卜粄、糍粑、喜粄等。每年有约500人外出打工、经商。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通水、电、电话和网络。村中文化设施有农家书屋、篮球场。(许文昌陈远翔何燕忠)《惠阳新闻》编辑:思秦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转载请注明:惠阳新闻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26WPEalrP.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