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妹子美白中国妹子追求的“美白”,在欧洲人眼里却是“贫穷”的代名词......

文 | 雅思哥 ID | ielts365 初到国外,我们不习惯在超市买酒还需要出示身份证,不习惯早晨起来没有一杯温开水,不习惯外国人在课堂上大声擤鼻涕,不习惯室友总是在早上洗澡,不习惯恶劣天气街上没人打伞。 东西方社会因为文化差异存
原标题:中国妹子追求的“美白”,在欧洲人眼里却是“贫穷”的代名词......文|雅思哥ID|ielts365初到国外,我们不习惯在超市买酒还需要出示身份证,不习惯早晨起来没有一杯温开水,不习惯外国人在课堂上大声擤鼻涕,不习惯室友总是在早上洗澡,不习惯恶劣天气街上没人打伞。东西方社会因为文化差异存在着很多微妙又有趣的现象,cultureshock也是留学生涯中必然要经历的事情,而这些在书本中无法获得的乐趣,实在值得好好享受一番。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些故事,是我在德国留学和在欧洲旅行时遇到的一些文化冲突。希望可以能给大家一些新的视角来看世界,喜欢这个世界。关于审美美不是一个绝对的、一成不变的概念。东西方对美的认识和追求,必定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大三开学的时候,好友Tara得意地对我说“Ying,你快看,我终于变黑了,好开心啊!”Tara一个暑假都呆在西班牙,白白净净的她终于变了色儿。脸庞、脖子、胳膊、大腿,总之露在空气中的身体,都从粉白变成了古铜色。她还不甘心,怕过完冬天又会立刻白回去,每周还要去“美黑日晒中心”定期用“机晒(机器晒黑)“来维持一个均匀漂亮的古铜色肌肤。从她口中得知,美黑一次至少需要20-25欧每小时,而且美黑的项目,是需要长期且有规律的,如果要保持良好的效果,需要一星期去1-2次。深入了解就会发现,中国妹子千方百计想让自己白一点再白一点,常常抱怨变白太难了,其实对于天生拥有雪白肌肤的白种人,晒黑也是一件有挑战的事情,不能直接在阳光下晒,因为直晒对于皮肤的伤害很大,会加快细胞的老化,使人呈现老态,而且大部分直晒只能晒红,并不能晒黑,所以他们常常涂抹有美黑效果的防晒霜去室外直晒太阳,所以想变白的妹子在超市买防晒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买有美黑效果的防晒霜。欧洲美黑,追溯到历史原因,是因为以前的欧美国家,只有富人才可以常常去海边度假,穷人只能没日没夜地忙于工作,长此以往,拉开了富人和穷人的肤色差距,也逐渐形成一种以肤色来区分社会地位的习惯。而亚洲人爱美白,我们的原因和欧洲国家正好相反,中国古时候只有富人才能在家享受,穷人都出去干体力活了,因此白皮肤不仅是一种地位的象征,也带动了当时的审美。”一白遮白丑”“手如柔荑,肤如凝脂“,美白文化早就深深扎根在我们的审美文化中了。关于死亡在斯德哥尔摩南部有一个世界文化遗产——林地公墓。我很好奇,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墓地,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到了那边,发现整体设计风格体现了从浪漫民族主义到实用主义的发展,周围环境尽显自然之美,树木繁茂,鲜花盛开,鸟语花香,一片生机勃勃。相比中国与欧洲,你会发现东西方的墓地是有明显区别的。中国的墓地,大多远离市区,选在偏僻的山上,要徒步半小时以上才能到达。墓地阴冷凄凉,除了清明节祭拜,平常不会去那个地方。为什么中国的墓地大多都建在山上呢?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葬墓习俗按照风水学的原理建造,依山傍水乃是风水宝地,因此多在山上,另一方面,受祖坟的影响,去世的祖先大多集体安葬,因此需要选择体块大且费用低的地方安葬,山上正符合这样的条件。中国人都忌讳谈死亡,我们对“死亡”表现出极度回避的态度,也从未接受过真正的死亡教育。死亡这个话题在中国被认为是非常不吉利的,从小爸妈就不会和我们聊死亡,家门口经过一群披麻戴孝的人,会让我们关门别看,小区里有办丧事的家庭,我们也会绕远路不经过他家门前。反观西方文化,小学生课本里在介绍人生过程的概念是,死亡被作为一个重要的人生“event”,与恋爱、结婚、生子、工作等人生事件并列。它们认为死亡并不是生命最后的终结,而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存在,亲人或朋友的离世,他们的悲痛更多的是来自于一种对分别的惋惜和伤感。西方人能够直面死亡,在西方文化的背景中讨论生死问题更为轻松。西方人的墓地设计讲究,美丽的像一座公园,这是为那些去世者准备的天堂,这是人最终的栖息之地,必须隆重庄严。关于生活方式《梦想德国》一书的作者皮尔斯夫人在其序中写道:在德国的日子为我带来许多新奇与美好,然而最令我受用无穷的,应该是他们生活里所展现的平衡快乐。确实如此,欧洲大部分国家的人们,都处于一种平和、安宁、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不管是西欧的德国、意大利、瑞士、卢森堡,还是北欧的挪威、瑞典、芬兰、冰岛和丹麦。意大利曾经推行过慢食运动(slowfood),他们觉得吃饭太快的人,他只是狼吞虎咽填饱肚子而已,根本不是在品尝美食,慢食运动提倡放慢生活步调,好好享受食物,享受生活。欧洲周日商店不营业,周日是用来留给与亲朋好友好处的时光;欧洲机场和车站,人们手捧本书是很常见的风景;欧洲加班很少,就算是我所处的设计行业,一到晚上6点,大家都准时收拾东西回家了。欧洲不会有在休假日接到公司电话被召回去开会的情况,因为他们非常尊重你的私人时间;在欧洲最容易打熟的话题就是假期Vacation,“你什么时候放假啊?去哪里啊?”或是“你的假期去了哪里啊?好玩吗“”。欧洲有很多宗教节日,也有更多的时间让他们享受假期,在角落喝着咖啡或者和家人在海边感受阳光。合理的工作文化,整个社会的匀速发展,不与他人相比,专注于自己的生活,都是隐藏在欧式慢生活背后真正的原因。刚去欧洲的时候,习惯了中国的快节奏,急躁地想快速完成手头的一件件事情,长期处于高压的教育环境,很多媒体甚至蓄意贩卖焦虑制造恐慌,社会报道的都是一夜暴富、名利双收、嫁入豪门等被提速的人生,外国朋友觉得我的时间焦虑感太重,经常叫我“Hey,Ying,justrelax!“。后来在一个小镇里实习,春天户外经常传来绵羊奶牛和不知品种的马儿的叫声,夏天远远能闻到烧烤的味道,等到下班后同事们会组织一起去酒吧看球赛,秋天小道上铺满金色的落叶,草地上有牵着小狗散步的年轻夫妇,冬天上班前大家一起在公司门口铲雪,方便过往的行人。没有迎面匆忙的行人,没有拥堵在十字路口的汽车,从家到公司也不过步行10分钟。在国外的日子,是真正一些最简单的日常,大家都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结婚与否,努力晋升或安于现状,穿着光鲜或随意,旁人都无需置喙。身处新文化可以非常有趣,但同时亦很具挑战性,转换环境带来的cultureshock需要一段时间周期去适应。拥抱差异文化,不要太拘束,别害羞,别害怕犯错,毕竟你可以从错误里学到更多的东西,自己也能有所成长。最终你会发现,我们终于可以心无旁骛地,探索异国他乡的姿态,融入异国的生活中。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26WxNjlrP.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