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我们该以何种方式纪念海明威?|留言赠书

1925 年,默默无闻的海明威照例来到西尔维娅·毕奇的书店。毕奇把接到的一摞信件交给他,其中两封是麦克斯韦·柏金斯的约稿信。 看过电影《天才捕手》的人不会对柏金斯陌生,他是查尔斯·斯克里布纳父子出版公司的编辑,亲自发掘了菲茨杰拉德和托马斯
原标题:我们该以何种方式纪念海明威?|留言赠书1925年,默默无闻的海明威照例来到西尔维娅·毕奇的书店。毕奇把接到的一摞信件交给他,其中两封是麦克斯韦·柏金斯的约稿信。看过电影《天才捕手》的人不会对柏金斯陌生,他是查尔斯·斯克里布纳父子出版公司的编辑,亲自发掘了菲茨杰拉德和托马斯·沃尔夫。这两封信道出了海明威梦想从主流美国出版社那里听到的一切。向柏金斯介绍海明威的,正是出版社的明星作者菲茨杰拉德。柏金斯找到了一本海明威在巴黎出版的小书,对其印象深刻。他本能地理解海明威的文风。柏金斯暗示海明威,要是有一部长篇作品,他们会很感兴趣。但是因为收信地址不够具体,这封鼓舞人心的信件寄丢了,现在才辗转来到海明威手中。海明威失望之余,迅速回信,说自己收到约稿信非常兴奋,但如今已经受制于人,刚刚和利夫莱特出版社签了合同,如今利夫莱特拥有他接下来三本书的优先选择权。不过海明威已经开始琢磨合同的漏洞了。也许在未来,他还有希望和柏金斯合作。01当年11月,海明威开始构思一篇居心叵测的小故事,讽刺恩师舍伍德·安德森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暗笑》。这部近三万字的中篇小说,海明威只用一周的时间就完成了,起名“春潮”。安德森是利夫莱特出版社的当红作家,他无私地支持海明威夫妇来到巴黎,将他纳入左岸文学圈。在不少人看来,海明威这样嘲弄自己的恩人,实在是大逆不道。年轻时的海明威“我一直都明白,(利夫莱特)不可能也不能够出版这本书,因为它拿(出版社)最畅销的王牌作者开了拙劣的玩笑。”海明威致信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提示朋友,如果利夫莱特出于任何原因没有接受他的下一本书,那么出版社对于他后续作品的优先选择权也就失效了。这样一来,海明威就可以投入一家更有名望的出版社的怀抱,也就是柏金斯所在的斯克里布纳出版社。收到利夫莱特退稿信的一周后,菲茨杰拉德催促柏金斯赶快出价。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很快,斯克里布纳出版社签约了《春潮》,柏金斯拿下了出版海明威小说的权利,包括海明威即将写就的一本杰作——《太阳照常升起》。021926年7月,海明威和朋友们去了潘普洛纳奔牛节,节庆结束后,他开始动笔将朋友们的丑闻和八卦写成一部小说,这就是《太阳照常升起》。《太阳照常升起》还没有写完,海明威就把写小说的事告诉了左岸文学圈的泰斗埃兹拉·庞德,但又请求后者:“看在基督的面子上,千万别告诉任何人。”这话的真实意思可能是:“请你给能见到的人都宣传一下。”海明威自己正是这么做的。海明威知道这本书会成为抢手货,所以绝不贱卖,如果不预付1000美金,哪家出版社也别想碰它:“我知道这件东西的价值,我不会将它拱手相让。”海明威的理论是,出版社买一本书时掏的钱越多,就越有动力推广它。在小说的标题上,他也煞费了一番苦心。《太阳照常升起》最初题名《节庆》,但这个名字不够有分量,不足以为整本书创造一种肃穆的氛围。海明威和当时的很多年轻人一样拒斥教会,但这不妨碍他在《圣经》中寻找可能的题目。在笔记本上,他罗列了从《传道书》中搜集来的标题,包括“入海之河”、“两人同睡”(,“旧酵”,以及“太阳照常升起”。“太阳照常升起”是他从“生命的虚空”这一段落中提炼出来的: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地。03虽然编辑还没有见到稿子,但海明威觉得是时候考虑一下宣传推广小说的事了。他给足了柏金斯自己的照片,出版社的宣传团队一定用得着它们,他还添上了一张儿子邦比的照片——说不定媒体会对他的家庭生活感兴趣。海明威书桌上的一个细节一周后,他寄给了柏金斯一份名单,里面是一些大名鼎鼎的评论家和作家,他认为《春潮》和《太阳照常升起》有了试读本以后应该给他们各寄一本,甚至附上了他们的住址和签约出版社。名单中的人包括巴黎左岸和纽约文学圈中的大人物,有的还是海明威刚刚结交的。这段时间,他也在和一位代理人商谈,打算把作品卖到英国和欧洲大陆。04海明威还不知道,柏金斯为了把这他样一位现代作者纳入斯克里布纳出版社,引发了多少内部争斗。确实,这本书注定要掀起一番波澜。斯克里布纳是美国所有出版社中最文雅、最保守、最中规中矩的一家,而《太阳》毫无遮拦地使用脏话,人物没有节制地饮酒,还有一个对性事开放,但情感麻木的女主人公。实际上,柏金斯也认为《太阳》“几乎不可能出版”,但无论如何,他准备立项。当编辑们开会讨论这本书时,柏金斯走进会议室,带着保卫该书的决心:它不是下流小说,而是不容轻视的文学作品。“这就是一本粗俗的书,”出版社的老板斯克里布纳宣布,“书里有那四个字母的词。一家面向绅士读者的出版社,永远不该印有那个词的书。”柏金斯先让了一步。“好吧,海明威愿意删去一些这样的词。”他想冒险一搏。“哪样的词?还有哪些?”斯克里布纳追问。这样的词柏金斯没法大声说出口,他赶忙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回来的时候拿了一张纸,上面潦草地列出了一些词,把它递给斯克里布纳。斯克里布纳厉声一笑:“麦克斯,如果海明威知道你不敢在我面前说出这些词,他会和你绝交的!”柏金斯又试了另一种方法。他提醒同事们,出版社的声誉需要持续革新,年轻的作家认为斯克里布纳出版社“极端保守”,如果拒绝了海明威的书,这一恶名就板上钉钉了。终于,历尽千辛万苦,这本书通过了裁定。05一旦《太阳照常升起》正式加入了斯克里布纳出版社的出版日程,整家公司就准备投入全部的资源助力海明威。海明威完成修改稿仅仅两周后,柏金斯就通知他的新作者,斯克里布纳的同事已经为书设计出了封面,尽管他们还没有读过。推广人员已经整装待发,5月1日就可以拿到假书。(假书的内页通常是空白的,但封面和装帧都和最终的成书一致。假书可以早于真正的成品书制成,通常用于推销、展示或陈列。)06柏金斯匆匆忙忙地把《春潮》送入印刷厂,这本书的出版流程非常轻率,广告宣传也十分有限。不过出版社把这本书当成了引出《太阳照常升起》的一个契机,准备为海明威的出场搭起舞台,把他树立为“现代写作”的新领袖。出版社宣传海明威的文字“直截了当”、“无所畏惧”,会使读者“如落入冷水一般精神一震”。“《春潮》将让我们一瞥“这位作家的超凡天分,而这种天分将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中充分展现。《太阳照常升起》,秋季即将问世。”07海明威将《太阳照常升起》的稿子寄给了菲茨杰拉德,后者读了稿子以后,给海明威写了一封信,不留情面地提出了批评意见。菲茨杰拉德指出,整个开篇,像导览手册一样逐个介绍着巴黎文学圈的人物,这不是文学。一部开篇就这样拖沓的小说,读者很难保持足够的好奇,一直专注地读下去。海明威需要打磨情节,让作品更吸引人才行。菲茨杰拉德的批判没有恶意,这是出于友善的严厉——在所有编辑和作家寄给海明威的信中,也许只此一封。海明威能够一举成为一位重要作家,这封信功不可没。海明威位于古巴家中的书桌对于菲茨杰拉德的忠告,海明威作何感想我们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他在行动上立刻接受了建议。菲茨杰拉德提出的删减意见刚好吻合海明威自己的“冰山理论”。他立即告知柏金斯,他要砍掉小说的前两章(虽然他暗示这一改动是出于自己的本意)。海明威私下里确实感激菲茨杰拉德的帮助。同年秋天,小说出版后,海明威开玩笑说,他已经通知了编辑,给书加一两个副标题,反映出菲茨杰拉德对小说的功劳,此后的封面上应该这么写:太阳照常升起(若你体会得到的话,一如你的晨勃)一个更了不起的盖茨比(受助于我的朋友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爵士时代的先知)最后剩下的一个问题就是脏话。柏金斯明白,海明威需要真实、现代感,但是类似“bitch”、之类的词还是问题。“这样新颖的一部作品,如果被下贱、好色、愚蠢的庸人贬低了价值,那岂不是太可惜了?“海明威摆开架势为“bitch”展开了一场辩护,“我从来没有只为了修饰的需要而使用(‘bitch’)这个词,我相信它出现的几处都是必要的。也许我们应该接受,这就是一本不雅的书,我们只能希望接下来的一本不这么粗俗,更神圣一点儿吧。”柏金斯接受了海明威的让步,也和“bitch”握手言和。他恭敬地向海明威连连道歉。“我知道,你用的每一个音节都有恰当的意图。”修改文稿的事,柏金斯说自己本来就不该提起,为此深感抱歉。刚认识海明威不久,他就已真切感受到了对方的作家性格。柏金斯和海明威一直拘谨地相处,此时他们在通信中仍然互称“柏金斯先生”和“海明威先生”。即使当时海明威在私人情感上已经精疲力竭,他和柏金斯的关系却似乎单纯得让人感动。当斯克里布纳出版社准备发布《太阳照常升起》时,两个男人之间的感情越发亲近。通信中洋溢着幽默与兴奋,海明威婚变的绝望和焦虑,在信中一点儿也没有显露。081926年10月22日,斯克里布纳父子出版公司发行了5090本《太阳照常升起》。柏金斯决意把小说的问世打造成一个大新闻。宣传团队热情得近乎疯狂:他们把海明威“兜售”给所有人,上至高级评论家,下至小报专栏写手。他们推出的不单是一位文坛“坏男孩”,而是一种全新的作家:混合了巴黎的喧嚣、阿尔卑斯山的粗犷、拳击场的野蛮,另外还有一种别样的才华光芒。海明威古巴家中的打字机“我们有三位社内营销人员,每位都尤其对你作品的推广工作干劲十足。”柏金斯对海明威说。“不管我们给报社什么东西,只要是关于你的,他们都肯刊登,但我们手头没有足够的材料,很为难。”柏金斯甚至坦白,他还从海明威的信中挑挑拣拣,选了一些通信中的小插曲投给嗷嗷待哺的公众。海明威伸出援手,寄去了一些照片。不过他愤然拒绝透露更多自己的事。海明威可能觉得制造一些神秘感会增加他的吸引力,但他很快就改变了主意。因为媒体编造了大量有关于他的谎话,比如他大学期间靠当拳击教练赚取生活费。(“我从没上过大学,也从没对任何人说我上过哪门子的大学。”他抗议。)另一家报纸热情洋溢地讲述了海明威在高中时成为体育明星的事。(“我离橄榄球明星还差得远呢。”他反驳说。)还有一份更为夸张的报纸,把他塑造成了一个儿女绕膝的人。海明威担心在知情者看来,他就像一个大骗子。他要求出版社澄清事实。“只要可以宣传我们的作者,什么事他们都应该做。”柏金斯说。人们渴望了解他的兴致如此高涨,乃至海明威坐在自家马桶上,天窗掉了下来,在他头上砸出了一个需要缝针的大口子,媒体们都乐此不疲地做了报道。《太阳照常升起》赢得了满堂彩,那些错过了它的出版社,只好郁闷地在场外观望。”09对于《太阳》的走红,斯克里布纳出版社的广告文案功不可没,它使用与读者交谈的口吻,咄咄逼人——几十年后那种直截了当、语气急迫的电视广告,大概就继承自它们。广告团队甚至狡猾地用负面书评开玩笑。批评家海伍德·布朗说,看完《人间天堂》,他感到的只有“冷漠和困惑”。对此,出版社发布了一则广告,用超大的字体写着“海伍德·布隆鄙视又嘲笑——”旁边列着另外5条推荐语,说这本书“好到炸裂”,然后请求读者亲自读一读,自己做出判断。在广告和推广活动中,斯克里布纳出版社充分利用了我们如今所谓的“错失恐惧”(FOMO,fearofmissingout)。任何没有阅读新书的人都会掉队,落入历史的尘埃和蛛网里。“这本书是新作,最新力作,不读你就亏大啦。”出版团队还从书前的献词(“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中得到暗示,将它宣传为一部为一代人发声的巨著。一浪接一浪的广告把海明威本人渲染成了一位万众期待的人物。在一张广告中,他的大头像(带着沉思、凝重的表情)所占的版面完全超过了那些赞美他的文字。自然咯,出版社希望海明威那年轻、棱角分明的面容传得越广越好。这些广告登在了各大主流报刊上,任何一个人群都不容遗漏,从学生到牧师,还有初入上层社会的年轻女人,很快都会对《太阳照常升起》和它的作者耳熟能详。10小说出版后,一位真名叫阿施利的夫人,认为《太阳照常升起》将她的名字用在了书中“品格不端的女主人公”身上,这涉嫌诽谤。柏金斯觉得这封信只是来蹭热点的,没必要小题大做,但“不管怎么说,这又是一个不错的广告”。到了1927年新年,《太阳照常升起》销量喜人,已经印刷了4次,售出了将近11000本。“太阳已经升起了,”柏金斯向海明威写信说,“冉冉升起。”柏金斯和海明威(1935)这次在“坏男孩”身上押的注显然有了回报:《太阳照常升起》引发了疾风骤雨一般的响应,预示着这位新作者的无量前程。它明显赢得了一代读者全心全意的欣赏。5年前,所有人都在模仿菲茨杰拉德小说中那些彬彬有礼的人物;常青藤高才生的纵情声色,富豪大酒店的酒会风云,曾经是人人幻想的生活。而如今,每个人都想成为《太阳》中的杰克·巴恩斯、波莱特·阿施利夫人,甚至海明威本人。参考资料:《整个巴黎属于我》中信出版集团本文图片来源:https://medium.com/@ObamaWhiteHouse/inside-finca-vig%C3%ADa-ernest-hemingway-s-home-in-cuba-f54683420bc7点击图片购买《整个巴黎属于我》作者:[美]莱斯利·M.M.布鲁姆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出品方:中信·春潮出版年:2019-1做書福利请在文末留言讲讲自己最喜欢海明威的哪部作品点赞第一名的读者将获得赠书《整个巴黎属于我》一本第二、第三名将分别获得金属书签一个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26WzReVdP.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