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理学的误解这位同学,你对心理学是存在着什么误解?

世界上总有一些孩子,相对与外面的花花世界,对内部世界更感兴趣。 他们会更细致地观察到别人的言行,更入微的体会对方的情感,也更充分地去理解每一种生命绽放的姿态。 然后,然后他们会选择心理学。 呐,就出现了这个躺枪六万八千里的学科。 可
原标题:这位同学,你对心理学是存在着什么误解?世界上总有一些孩子,相对与外面的花花世界,对内部世界更感兴趣。他们会更细致地观察到别人的言行,更入微的体会对方的情感,也更充分地去理解每一种生命绽放的姿态。然后,然后他们会选择心理学。呐,就出现了这个躺枪六万八千里的学科。可是,对于不了解心理学的人来说……学心理学的人大概都不是地球人吧。撕开误解标签误解一心理学家知道人们在想什么我是学心理学的,但我真的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当周围人得知了你是学心理专业的时候,他们会马上好奇的发出这种问题:“那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知道知道!我们学了心理学的人知道全世界的银行卡密码呢!这位同学,你对心理学是存在着什么误解?学过心理咨询的人(只是心理咨询,不泛指所有的心理学哦)会更加懂得倾听,懂得全心全意关注一起聊天的人,我们能够比普通人更容易读懂对方说的话,以及话外之音。但是……读心术?!呵呵……误解二心理学家会催眠催眠术并不是所有心理学家招牌功夫!很多人对催眠有浓厚的兴趣,因为觉得它很玄妙。提起催眠,人们又往往想起心理学家。想必有这些想法的人都看过关于催眠的影片吧,比如……催眠……确实是存在的,很真实!(蔡仲淮老师的国际催眠认证培训班了解一下?)但是!催眠只是心理咨询过程中会应用到的一项技能啊!不是懂心理学的人就会催眠呀!催眠也是要考虑催眠人的意愿呀!像《催眠大师》里面这么粗暴炫酷的催眠是不存在的呀!催眠术并非所有心理学家必然会的招牌本领,实际上,大多数心理学家的工作是不涉及催眠术的。他们更倾向于运用实验和行为观察等更为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在国外,催眠术常用于帮助审讯嫌犯,以期使嫌犯在催眠状态下不由自主地坦白情况。所以催眠术不是心理学必备的哦。误解三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只是心理学的一个应用分支。类似心理咨询是心理学的其中一个孩子~国内的心理学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在近几十年来蓬勃发展,越来越火。但是走到大众面前的,基本上都是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辅导等(是的,这几个词是不同意思的,具体这里就不赘述了)。对大多数人来说,倾向于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去认识一门学科。而心理学最为广泛的应用就是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较之其他心理学知识更为大家所熟知,所以很多人将心理咨询等同于心理学。各种各样的心理门诊、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等不断涌现,通过不同的渠道冲击着人们的视听。再加上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实施,使心理学的社会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些动向使很多人一听到心理学就想起心理咨询,以致使它做了心理学的代名词。但是……认知心理学了解一下?工业心理学了解一下?广告心理学了解一下?护理心理学了解一下?心理学是关于人的学科,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需要心理学。曾经读书的时候,同学之间就常开玩笑,说学心理学的人可以和全世界的人抢饭碗……感觉自己很厉害有木有!误解四我们只研究变态的人?我们很正常的好吗!很多人对心理学有这样的看法:接受心理咨询的人都是心理有问题的人,而有问题就是变态;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与心理学有干系的非专业人士都是变态的。这些看法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人在决定进行心理咨询时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为什么会对心理学和心理学家有这样的偏见呢?a这和我们的人文传统有关。中国人的病耻感让我们觉得“有病”是很不光彩的一件事,不管是生理上的异常还是心理上的异常,都不应该对外宣扬,倾向于自己解决。病耻感让我们很难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证的帮助,而是选择一个人在痛苦中煎熬。b和媒体的误导有关。为了谋求利润,媒体会抓住人们的猎奇心理,在表现与心理学有关的题材时,喜欢选择和炒作心理变态。从电视、电影、报纸和杂志上接触心理学的,很难逃出这种误导。好莱坞和日本的所谓心理电影便是典型,如《沉默的羔羊》《精神变态者》《发条橙》《催眠》等,描绘了心理变态中最为严重的情况,应该对人们对于心理学的这种偏见负很大责任。c混淆了心理学与精神病学人们也常常把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混在一起。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精神病学家是医生。他们的工作对象是心理失常的人,即所谓变态的人,主要从事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的治疗。和其他医生一样,精神病学家在治疗精神疾病时使用药物;与此不同,尽管临床心理学家也关注精神病人,但他们不能使用药物进行治疗。要知道,大多数心理学研究都是针对正常人的,如儿童情绪的发展、性别差异、智力、老年人心理和跨文化的比较等都是心理学研究的内容。误解六心理学就是解梦?我们不是“解梦大师”这种误解的产生和弗洛伊德分不开。对于多数了解心理学的人来说,解梦是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最吸引人的部分。这是因为人们总是喜欢挖掘自己和别人内心深处的秘密,而梦被当作是透视内心世界的一扇天窗。由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家的代表性,许多人把弗洛伊德的理论等同与梦的分析,进而使解梦成了心理学的代名词。其实解梦和心理学的关系,与催眠和心理学的关系是一样的。解梦也只是心理学中的一种技术而已。本质上,解析你昨晚的梦和解析你昨天为什么会和老公吵架,是一样的道理。因为无论是梦还是吵架,这里面都包含着你的需求、情绪情感。唯一的差异就是梦境是没有逻辑性的,故事情节弯弯绕绕,和现实世界不同。而释梦咨询师懂得透过弯弯绕绕的剧情看到背后的本质。-留言-对于心理学,你还有什么好奇?说出来一起解答新浪微博@上馨心理每天分享一点点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BrgY00gdP.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