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精神传统精神回归的先锋|陈琦:只有在我们手上进行转换,传统才能延续发展

陈琦 CHEN QI 博士,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全国艺术硕士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馆展览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
原标题:传统精神回归的先锋|陈琦:只有在我们手上进行转换,传统才能延续发展陈琦CHENQI博士,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全国艺术硕士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馆展览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作为今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参展艺术家,陈琦是当今罕有的以木版水印为媒介的当代艺术家。他的作品虽然以严谨高超的技艺而著称,但事实上陈琦更关注技术背后的精神与哲思。这也促使他的艺术不断突破媒介限制,尝试以更为当代和多元的方式进行表达。正如本次在威尼斯双年展上亮相的作品《无去来处》,虽无人们惯用的东方符号,却巧妙传达出东方文化对自然与时空微妙的认知与感受。传统文化精神的当代转换也正是陈琦几十年来一直在实践的方向。』陈琦初本(局部)水印版画2016陈琦:只有在我们手上进行转换,传统才能延续发展采访人_与谙库艺术=库:在我们的印象中,基本想不起木版水印的当代艺术家,版画在当代艺术中也长期被看做是边缘。您为何选择坚守这一媒介?陈琦=陈:首先我不认为水印木刻排除在当代艺术之外。在我的认知里,当代艺术没有画种、媒介之分。你刚才提到的确实是一个存在的现象,可能还是因为没有这方面艺术家的作品足够引起大家的注意,并将之纳入到当代艺术的讨论之中。在这方面我可能算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案例。我之所以将水印木刻当做自己最重要的创作媒介,有两个方面的机缘,一是因为我在学习版画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媒介不仅是物质,媒介也有文化的属性。比如为什么油画没有出现在中国,卷轴画没有出现在西方;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用毛笔,而西方人喜欢用鹅管笔和钢笔?这不仅是一种偶然,而是与不同的生活形态、文化背景息息相关的。在版画范畴中也存在着东、西方不同的媒介使用,有以水印木刻为代表的东方式的版画形态和以意大利铜版画为代表的西方媒材表现。只不过这几百年以来,西方文化的影响力强于东方,因此我们往往将自己看作是边缘,其实从文明的高度和文化的发生学上来看是一样的,不存在高下之分。必须要承认,近现代以来自然、社会、人文等诸学科大都建立在西方体系架构基础之上,但当我们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等各方面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是否应该去建构属于自己的艺术形态?同时它又应该是当代人都能够接受的普适性语言。从版画来说,我觉得水印木刻应该是首选。用铜版等版画形式当然也可以做出好的作品,但我总感觉那个传统属于别人。为什么不能把我们自己伟大的传统变成国际通用的艺术媒介?传统是活化的生命体,只有在我们手上进行转换,传统才能延续发展。传统的延续和发展,是我们这代人应该有的文化担当。陈琦无去来处(局部)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参展作品陈琦无去来处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参展作品1000cm×1000cm×400cm铝合金、卡叽布、铝板喷漆2019库:传统木版水印因为其传统和技术,长期被看做是一种传统工艺,而非当代艺术表达方式。而您最早将木版水印与西方的写实技法相融合,是否也是希望让木版水印进入现代表达?陈:最初的版画都不是专门的艺术创作,而是图像生产。在照相术发明之前要进行图像复制最便捷的方式就是通过版画。无论东、西方,最初的版画都是带有明确指向的功能性的“图画”。我们今天赋予它一种艺术欣赏的意义,这是源于语境的转换。无论丢勒或伦勃朗,他们当时所做的版画都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创作,而是出版商的订件或具有实用价值的图画。从这个角度讲,他们所作的版画和今天艺术家通过印刷创作的艺术在性质上有所不同。中国传统水印木刻大部分是由历代技艺卓越的匠人制作,带有很强的手工艺性质。今天这种手工艺传到了具有艺术情怀的艺术家手中,我们的诉求必然不会拘泥于传统范畴。这种突破在技术上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当下人们对于视觉艺术在审美和接受上是带有普遍性的,这一点跨越东西方和种族,那就是人们今天对于图像的认知。这种认知其实是源于照相机镜头呈现现实世界的方式。因此,我就要在传统基础上生发出一种具有今天图像特征的技术,这就是我选择写实方式的用意,也是以前水印木刻中没有的一种表现语言,目的就是为了让今天的水印木刻具有符合现代人视觉体验的观感。陈琦12cm90cm×180cm水印版画2018陈琦刺破冰面的湖120cmx180cm图心水印版画2018陈琦喧嚣的尖叫90cm×180cm2018库:您以往的作品相对都是具象的,意图比较明确。而水的作品则更为强调整体视觉张力,更具观念性,但并没有给观者明确的信息,而是通过巨大的尺寸让人身临其境。这似乎是您将木版水印带入当代表达的又一次跨越?陈:艺术家的类型不同,有的艺术家是把艺术表现的重点放在社会、公共事件等现实干预的层面,但这并非当代艺术的全部,艺术没有标准,也没有界限,我之前作品采取的把一个事物与周围环境割裂开的聚焦式写实,在我看来是一种“格物致知”的方式。我们在看一个对象的时候,不仅是看它外在的“物”,更是透过外在的物关照内在的“理”,“理”就是事物内部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种规律。因此我认为自己的艺术创作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努力,更是一种精神和哲学上的思考。无论是对传统器物还是荷花、玻璃、水晶烟缸的高度写实,不过是我的一个画题,是我格物致知的一个对象而已。到了“水”的作品,我是想呈现一个视觉图景,在这个图景中没有明确的描述性,以此来解放观者的思维。以往我绘画的对象是一个话题,这次我把自己的作品作为了话题。通过这个话题,观者可以各自展开想象。如何让“水”具备话题的功能?这就是我为什么选择做那么巨大的尺幅。当一个人面对如此巨幅的水的图景时,能够将他从现实中抽离,让他进入到一种冥想状态。我的设计意图是当你站在作品前,眼睛的余光看不到其他任何物体,满眼都是水。作品本身也提供了丰富的细节,不仅是描述性的水的波纹,同时也有很多抽象性符号化的元素。远看会感觉很写实,但当靠近到一定距离,则又变得非常抽象,如此就在真实与抽象的幻象之间进行一种思维与精神的交替,现场观众的真实反应也印证了我当初的设想。陈琦天人之际240cm×120cm水印版画2019陈琦天涯240cm×120cm水印版画2019库:一贯作品制作精致的您,在2017年左右制作了一批名为《无题》的类似书法线条随意挥洒的抽象作品,这在您以前的作品中似乎没有出现过,为什么会创作这批作品?是否也是一种对于抽象性的尝试?陈:艺术家在所从事的创作领域中,如果要想获得高维度的突破,就一定要有基础理论的创新,就一定要对艺术的本体深入思考。版画的本体是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过去版画承载的是图像复制的功能,所以需要通过制版对图像进行复数化的生产。放到今天,这显然已经不是版画最不可或缺的属性。如果弱化了“复数性”的功能,版画的本体是什么?它跟绘画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什么是版画最具特色的部分?如果把这一点提取出来予以强化,版画就会获得新生。在我看来,版画的魅力就在于印版媒介的物性以及通过印刷获得的具有特殊肌理美感的视觉图像,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将“印痕”语言加以运用。另一方面,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应该有激情燃放与即兴表达,而这一点在过去的版画创作中是缺失的。一定是先有画稿,然后进行分版、刻制,再进行印刷。所有的创作激情都要转化为一种秩序才能适应量化的生产。那么我就放弃掉量化生产的部分,只保留“印”的独特性,如此一来我就可以把艺术家的激情与即兴释放出来。这就是你所说的2017年我创作的一批名为《无题》的独幅版画作品。你看图片好像是直接绘画,但看原作就会发现它们具有的印痕之美,力度之美是直接绘画所不具备的,但它们又确实是艺术家的激情即兴之作,具有生动的书写性。陈琦云立方建筑作品2011库:实际上感觉随着您的艺术的进展,您逐渐地从木版水印的技艺里提取出很多有关审美和文化的体验,并将之投入到更广范围的艺术尝试中,比如说时间、自然和对生命的体会等等。比如说《云立方》,来自于您对“虫洞”的体会,并催生出这一空间作品。空空的房间中只有光的形状,也让人联想到老庄的智慧。这一作品看不出是中国艺术家所作,但又具有真正的东方智慧,这是否是您一直追求的?陈:艺术家创作作品,其实不仅是一种图像生产,更是哲学思考的产物。在版画的载体之外,或许还存在着更为直接有力的表达方式,这需要去循序渐进的寻找,有时也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因为我研究中国传统版画,自然就对中国的善本书有兴趣。在翻阅善本书的时候,就会留意到上面的虫眼,并由此联想到消失了的生命,也联想到我们人类自身。看到这个虫眼,让我联想到在浩瀚的星际中,地球就如同是一粒尘埃。虫眼在讲述着这本书中曾经存在过的生命的故事,同样,假如外太空存在生物,如果它根本没有看到地球,又怎会想到在这里所上演的爱恨情仇呢?由小观大都是一样的。思想需要通过艺术语言进行转换。所以《云立方》就显得非常巧妙而具有智慧,在这个空间里,如果没有阳光,就不会有投射下来的那样美妙的光影。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对此视而不见,而在一个非常纯粹的空间中我们对光影有了新的认识。《云立方》没有提供具体的物象,脱离了文学性的描述和再现,让你去感受光影本身和它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变化。或许也正因如此,会让身临其境的观者感受到一种禅意。这件作品在此次威尼斯双年展展出,很多观众都非常喜欢,在里面待很长时间。有一位观众出来之后说,这件作品之美和寓意是不需要言语解释的。我觉得这句话是对这件作品的完美诠释。陈琦美杜莎200cm×600cm2019库:您是本次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参展艺术家之一,而您本身又是非常关注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艺术家。我们知道本次双年展主题“愿你生活在一个有趣的时代”,其实是略带了一点担忧与嘲讽的。您在观看本次威尼斯双年展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陈:威尼斯双年展作为一个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艺术盛会,是一次各种文化竞相呈现,各种价值观竞相发声的艺术平台。以前双年展大多是以欧美为主,这些年来有越来越多亚洲、非洲、南美洲的国家和艺术家参与进来。我的感觉是,这里没有统一标准,也没有所谓好坏,在其中可以看到丰富的艺术现象,可以看到每一个国家馆背后希望呈现的价值观念。有的国家馆呈现原住民的生活,有的国家馆则会关注后殖民或者生态的话题,这些主题对特定的国家或许有着强烈的意义,但对另外地区或文化圈的人来说可能没有什么感觉。通过艺术家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同行们在关注什么,在用什么方式进行艺术观念的传递。展场庞大信息量繁杂,充满感官刺激和视觉好奇,这些让威尼斯双年展充满了精神力量,我想,今天的艺术盛会就应如此多元,开放与包容。陈琦时间简谱·最初的书(白)手制书36cm×28cm×2cm2010《传统精神回归的先锋》THEPIONEEROFTHERETURNOFTRADITIONALSPIRIT·呈现十一位极具创造力又兼具传统精神的艺术家个案;·全方位回顾首届《库艺术》“自由绘画展览季”;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a6lA3vgrm.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