鳝食纤维食鳝翁俊安

鳝鱼的诸般吃法,总能让人难忘,江南水中至味啊。但这无鳞公子具有一定的季节性,须在端午后至中秋前食用,方为最佳时段。《本草拾遗》曰:“鳝鱼,夏月于浅水中作窟,如蛇,冬蛰夏出,宜食之”。 夏日江南湖河池塘,鱼虾云集,荷叶田田;
鳝鱼的诸般吃法,总能让人难忘,江南水中至味啊。但这无鳞公子具有一定的季节性,须在端午后至中秋前食用,方为最佳时段。《本草拾遗》曰:“鳝鱼,夏月于浅水中作窟,如蛇,冬蛰夏出,宜食之”。夏日江南湖河池塘,鱼虾云集,荷叶田田;梅雨季节,田垄因雨水冲刷出的小昆虫有机生物一下子汇聚到河中,给在淤泥里栖息生活的鳝鱼带来丰盛养料,此时的鳝鱼不仅变得肥美,身段也愈加金灿,在江南地区长大的人,大多有着不一般的鳝鱼情结。早年,鳝鱼多见不多食,一斤鳝鱼能换几个月的盐用钱,抓了鳝鱼多去卖,想吃,也只是卖不上价的细小货色。雨季时节,总会抓些鳝鱼来给灶头添点鱼腥味。抓鳝鱼最常用的方法是“引鳝入笼”。用竹篾编织成胳膊一般粗细筒状笼子,尺余长,一头大,一头小;小头是颈口,串上蚯蚓诱饵放入笼内,大头无出口;其实,这是一个只能顺着进,不能逆着出的“单向通道”,利用鳝鱼不能逆游的特性而设置的。贪食的鳝鱼一旦入笼,只得一动不动乖乖就擒。鳝鱼性味甘温,富含DHA和卵磷脂,是脑细胞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有补中益血,治虚损之功效;《本草纲目》载:“鳝鱼性味甘温无毒,入肝脾肾三经,能补虚劳、强筋骨、祛风湿”。按“冬病夏治”中医理念,夏吃鳝鱼,可以对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有很好的先期辅助治疗和预防作用,因此,在江南,有“夏日黄鳝赛人参”一说。年轻时在一酒店做小厨,师傅是扬州人,喜把鳝鱼称作长鱼,擅长鳝鱼做法,软兜长鱼是他拿手的鳝鱼菜。有次师傅做完这道菜,问我,新中国成立前夜举办的开国第一宴中第一道菜你知道是什么菜吗?还未等我张口,师傅说就是这道菜:软兜长鱼。取鳝鱼脊背肉一掐两断;炒锅旺火热油,投入蒜片炸香,放入脊背肉,加绍酒、味精、生抽速炒,烹香醋离炉装盘,撒白胡椒粉、蒜末葱花即成。鳝鱼脊背油光烁亮,软嫩异常,拿筷子挑住断生的鳝脊背,两侧带有轻微的颤动,很像古代双髻童子围系的肚兜带。中华名菜炝虎尾、红烧马鞍桥等耐人寻味的名字,都是由鳝鱼衍生而出。红烧马鞍桥,选用粗大黄鳝,治净后斩去头尾切段,佐以时蔬、香油、酱油、白糖等料旺火爆炒,鳝段收缩弯曲,形似马鞍而得名,具有滑、嫩、鲜、香等特点。炝虎尾也就是将鳝鱼去骨比一般炒鳝丝切得长一点,有十来公分,热油滑透后,长长的鳝丝糅合一起好似静止的老虎尾巴,吃口清嫩柔爽,软滑细腻。江南人还有种食尚吃法,将鳝鱼与猪肉红烧,名曰鳝筒烧肉。粗黄鳝切段,五花肉切小块,一起放在锅里,武火烧文火炖,半个多小时出锅,鳝段与猪肉相得益彰,鱼中有肉味,肉中带鱼鲜,香浓可口,入嘴即化。江南人吃得精细之处,绝不体现在大肉菜上,往往就仰仗每天桌子上的鱼虾时鲜,无论是寻常百姓,或是富贾土豪,更多的河鲜食事,在意的就是一个字,嫩!(皖江晚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a6lDa7P6m.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