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化常识文学看台973|文化之旅152:红楼,血染成的高楼【陈辚张佩兰沈洛羊王映婵王万然陈俊杰】

逸兴遄飞红海湾 ●陈辚 10月28日,灿烂的阳光被暮秋的风褪去了热度。上午9时,我和中山、汕尾的文友抵达遮浪渔港。这里听不见汽笛“哒哒”的声音,眼前的大海犹如一个摇篮,而渔船就是它的婴儿。一艘艘大小不一的渔船整齐停泊在港口的避风塘,时而
原标题:文学看台973|文化之旅152:红楼,血染成的高楼【陈辚张佩兰沈洛羊王映婵王万然陈俊杰】逸兴遄飞红海湾●陈辚10月28日,灿烂的阳光被暮秋的风褪去了热度。上午9时,我和中山、汕尾的文友抵达遮浪渔港。这里听不见汽笛“哒哒”的声音,眼前的大海犹如一个摇篮,而渔船就是它的婴儿。一艘艘大小不一的渔船整齐停泊在港口的避风塘,时而轻轻晃荡着惬意的身子。我想,这些船只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行走也是够累的了,正枕着微波好好睡上一觉,既安静又壮观。也许大家也和我一样,不忍心打扰它们,便转身走向遮浪炮台。遮浪炮台是清康熙十年(1671)建置的海防炮台,是碣石卫的沿海重要防御工事之一。据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初期,英军军舰慑于炮台威力,不敢在此海岸登陆寻衅。现炮台上有一门崭新的油亮的大炮和一个圆柱形的烽火台,一座废弃的营房和一个小花园。沿着石阶而上,便是花草鲜艳、树木茂绿的小园子了,看起来并无宋人陈师道所写的“秋声隐地,叶叶无留意”之意境。营房虽已变成一个长着树木杂草的破庭院,断垣残壁,依稀可见它曾经的坚固厚实。沿着石墙外新建的水泥路往上,途中可看到从石墙缝中生长出一串凤仙花和一株株仙人掌,悠然自得的样子甚是喜人。攀行约5分钟,我们就抵达炮台最高处——烽火台。伫立在炮台上眺望,浩渺、清澈、无边的大海撞入眼底。在太平洋海域国际航线上行驶的巨船,肉眼也能碰见。碧蓝的天空和茫茫深蓝的海水浑然一体,有一种“眼前好景道不得”的感叹,或可借用诗人周无君的诗句:“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也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描赞这一片秋天里美丽的大海。从炮台下去拐到南澳半岛,这里便是“遮浪奇观”了:半岛伸入红海湾与碣石湾的海面,形成景象迥然不同的“左看轻潮娇抚岸,右观巨浪卷千重”的奇异景观:一边波涛澎湃,犹如沙漠上万马奔腾;另一边则碧波万顷,像一位温婉、淑静的少女。令首次见到此景的中山作家对此赞叹不止,立即冲下风平浪静的那侧沙滩。海滩蜿蜒绵长,黄色的沙子洁净湿润,赤足行走,凉爽直抵心坎。若不经意吹来一阵海风,人略一不留神,那些淘气的海浪就会爬上沙滩,溅湿衣裤,逼使人惊讶后退岸边。瞭望大海,广东省海上运动训练基地的训练帆船乘风破浪,帆影剪剪,而阳光下的海面,粼光闪耀,海水也由近及远变换着色彩,正所谓“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我们在遮浪吃了午饭后,便乘车参观遮浪南海观音景区,内有《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的石雕像。海滩的岩石峥嵘峻峭,景色秀美,幽静宜人,是一个游玩的好去处。约半小时后,我们前往东尾村和田墘的红楼,聆听其红色故事,接受红色文化革命教育。作家们纷纷表示一定会将革命先烈和革命故事写出来,以激励人们铭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要热爱这片红色土地,把她建设得更加美丽富裕。离开内寮庵,驱车前往施公寮半岛。半岛是红海湾与碣石湾交接处突伸入海的一个半岛。半岛内山岗叠翠,连绵起伏,环境恬静,又有“粤东麒麟角”之称,总面积约13平方公里,也因岛上有许多风力发电机,也叫“风车岛”。大车一进入半岛水泥公路,便可透过车窗看到站立在山岗绿树之中的风车,足有20多米高。雪白的风车随着秋风慢悠悠地在空中旋转,构成了一个个优美生动的画面。在距半岛主峰一公里的海岸边,因山路弯曲又险峻,我们便弃车沿着一条绿树掩映的山路攀行。一路上,鸟语蝉鸣,“一半秋山带夕阳”的半岛景色着实令人心旷神怡,步履轻盈,不到15分钟我们就抵达岛上的顶峰。这个平整的峰顶,可供直升机自由升降。除了这里,岛上乱石遍布,秋风萧瑟,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我望着石缝间生长的一棵青翠、孤立、挺拔的松树,好像它也正看着我,心不禁惊讶,便无端发出生活不易、要想活出美丽需要多么坚强的感叹。俯视岛下,沙滩蜿蜒连绵,山岛竦峙,岩石星罗棋布,垒叠嶙峋,形状奇异,似爬行的海龟,又像奔走的骏马或倒立的猴子,更像卧睡的狮子,真让人感叹大自然神工鬼斧的奇异;洪波涌起之时,“惊涛拍石,卷起千堆雪”,十分壮观。远眺四顾,“秋水斜阳演漾金,远山隐隐隔平林”,大海和白沙湖一览无遗地映入眼帘,斜阳、蓝天、海岛和绿树倒映在白茫茫、晃荡的海水里,相互映趣,如此美不胜收的景色,仿佛,让人走进一幅秋天美丽的山水画,不禁想起李白的诗句:“我觉秋兴逸,谁言秋兴悲?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我们辞别施公寮半岛回汕尾市区途中,路过把白沙湖拦腰截断成二个半湖的“联岛路”时,又饶有兴味地停留下来观赏白沙湖,大家依旧逸兴遄飞,只见白色苍茫的湖水摇晃着霞光,一只只小舟穿犁在平静得像一面镜子的湖面上,还有三三两两的海鸟或轻翔或潜入水里捕鱼,整个辽阔的湖面洋溢着生动有趣的动态美感,令人“心潮逐浪高”,微波起伏的湖水似乎正在叙说着一个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在清顺治八年(1651年)农历三月二十五日,郑成功的小妹郑祖禧船队在遮浪金屿岛(神秘岛)海域与清兵战船相遇时展开一场激烈的海战。郑祖禧英勇善战,击败了清军,但不幸身中毒箭,两天后在狮头山营寨壮烈牺牲。清康熙年间,当地民众在白沙湖畔北面的鳄岩山下、郑祖禧下葬处修建了一间20多平方米的祖禧庙。据悉庙宇珍藏有郑祖禧宝剑,剑长59厘米,铸造精细,短小轻巧,玲珑精美,剑茎铸有浮雕狮头头饰,并有福、寿字花纹。庙宇后山脚下有郑氏祖禧墓地。“澹如秋水,壮在海岛,美在红海湾。”,我在心底无数遍轻念着这些语句,虽然不能恰当地道尽对红海湾旖旎风光的热爱和赞美,但我终于能鼓起勇气地大声说:“红海湾,我爱你!”印象品清湖红海湾●张佩兰“品清湖,我为你写诗”今夜,我为你写诗,写一座城市川流不息的路灯,湖畔成双的清影。再聊聊西湖的山光水色,聊一些白鹭、海燕、信天翁,老街里斑驳的青苔。偶尔抬头望望寥落的明月,再攀谈几句怀抱里孩子。今夜,我为你写诗,聊聊远方的亲人,怀抱手机的男女,攀谈攀谈没经历过失去的人,依旧不明白珍惜为何物。今夜,倒一杯清茶,我们围坐着明月一起品嗜,聊聊汤质在口腔中滑度、甜度、回甘,聊聊生活的苦与涩。再来攀谈攀谈一座湖的咸淡、一座城的理想和那些坚守的人们。致红海湾“遮浪奇观”我守在命运石之门,只为与你相逢。我的爱,在红海湾,海风惊醒了爱情。阿瑞斯与阿弗洛狄忒缄默笃意,一望无垠的蓝色闪着不朽的灵光。波浪连着波浪,阿瑞斯深情的歌咏;盈盈一水,美妇人的笑与颦,阿弗洛狄忒随风缥缈含羞草般的娇柔。飞珠溅沫与静谧神奇的同在,犹如揭示“亦此亦彼”的玄妙,犹如并蒂莲与连理枝。我的爱,这浮动的水放射着异样的光,沙滩晶莹柔软如丝,纯粹的一片蔚蓝里,谁在吹响爱情的风?我的爱,身在浩渺、简约而纯粹之中,可以感悟到一些实中的虚、虚幻的真。我的爱,执子之手,将一束束鲜艳的花枝抛到湛蓝的水中,愿如这相依变化的海湾,从此一生一世一对人,相拥着、相拥着朝朝暮暮。红海湾,出岫的白云、活泼的灵魂穿越爱情深处,琴音连绵、深厚,随风一曲脉脉相惜。写意施公寮岛(一)山海站在高处眺望,仿佛走到了世界的尽头,散落的山,嶙峋的崖,巉岈的乱石,平望去梦幻般纤薄的云气,脚下一波又一波奔跑上岸,顽皮地嬉戏沙滩的海子。站在悬崖上看海,仿佛回到了世界之初,天之蓝飞流直下渐变出了不同层次。蔓延天边的雾蓝、浅蓝、蓝、深蓝,直至成漫天的绸缎,似上帝之手将太阳系这颗幸运的行星包裹装置成无与伦比的艺术品,生命从此繁衍生息。以莫奈、理查德·索恩、等艺术家之眼看海,探索光色与空气的变换,探秘静谧背面惊涛骇浪、简单背后丰富。在现实、理想和浪漫之中,艺术的随心所欲与海的性情犹如孪生兄弟,或绰约若处子,或狂野的充满原始蛮荒。天际线迷幻,虚无。身体失衡,悬浮在了蔚蓝的天际里,听水声跌落得语无伦次。张开羽翼,让自己飞的更高一些,飞到这蓝色的星球之外,瞭望大道至简的妙境。(二)风车把你搂在怀里,这满天的蔚蓝,极目的不能忘记的沧桑。蔓荆、白茅、蒲草、蒹葭苍苍、维莠骄骄……亘古的花草,以自身的姿势,笃守着生命的枯荣。阳光在悠长的岁月里泛着粼粼金色迷人的波澜,微凉的风贪恋那千年的幽香。放眼是“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诗意,我欲踏花骑马留芳,却是英雄今犹在,良驹已百年。庄子说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亲吻大地和山海,想象红粉变白骨,沧海变桑田,鸟的飞踪、人的去迹不再分明,生命的涟漪茫茫奔赴。愿石化为雕塑,任凭风雨,默默留守,守望成永恒的眺望,迷恋眼前的一草一木。愿化身为贪恋浪花的飞鸟,享尽这里的幽静与安逸。野花般的立于岛之上,野花般的土气与雅致,是使命也是宿命,只为那人间灯火通明。作家们在遮浪炮台采风沈洛羊摄施公寮半岛漫笔●王映婵秋天的阳光是不带水汽的素净,白亮安静;秋天的山一步步后退,温和地待在远处,与底下的一湖一海相敬如宾;秋天的道路无限延伸,让你走着走着便忘了来路;秋天是个大气而温婉的女子,她一遍遍邀约你:莫问人生何处是归路,树树秋色,山山落晖也许会让人明心见性。人的一生会有多少个秋天?那一年的秋天你在家乡的河堤边闻听断断续续的蝉鸣,而那一年的秋天你在莲花山感叹瀑布已不如夏天时激越清灵……记忆中有多少个秋天在生命中饱满而深刻地留存下来?车子在湖光山色中一路进发,到达一条新铺就的盘山公路再于陡波无所畏惧地往上开,便到了美丽的施公寮半岛。在施公寮半岛往大海望去,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蓝,带着一种层次美感。近沙滩的海因为底下灰白的沙子,带着浅浅的的灰褐;往外海水逐渐深了,那蓝也逐渐深去,成了幽绿的玉石;再往远处,海的蓝竟带了琥珀的质地,像夏天里天空的湛蓝,又像白种人蓝色的大眼睛,蓝得剔透,深入人心,仿佛具有一股磁力,让你深深地被吸引。我的眼睛逐渐迷离,仿佛看到一条美人鱼,她有海一样的蓝色肌肤。她在海中翩跹起舞,海水温柔地拥着她——海水其实是个具有蓝色大眼睛的美男子……晃过神来,不觉嘴角一弯,奇怪这海的女儿为何会恋上尘世的男子,身边就有一个如此温情的男人,他的手宽阔温和……在这制高点上,眼睛从海的深处往回收,海滩沿着岛岸形成一道半弧形的曲线,沙滩上散布着凌乱的、大大小小的礁石,这石头不知在那安居了多少年,几万年或者几千年?历经沧海桑田,日晒风吹,礁石颜色灰褐,质地粗粝,散发着古朴的光芒。湛蓝与灰褐,礁石与泥沙,构成一帧空旷而悠远,沧桑而古朴,浑厚而沉雄的美的画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我不自觉地浮想联翩,在日落后的暗夜,这里会发生什么?海的女儿会来这里憩息么,或者等待她的意中人?那个海水幻化的男子,就像电影《西游记女儿国》中真人及数码合成的水一样的人儿。也许她只是坐在岸边的礁石上静静地听涛,看月落星移。或者什么也没有,只是涛声依旧,海风飒飒,岸边草木窸窣,偶有细碎的石子从礁石上“砺砺”滚过,时光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过了一秋又一秋。也许于这个美丽的海角,海水悠然地拍着海岸,在亘古无垠的宇宙中,并不存在时光的边涯……我们在这海岛上“咔嚓”、“咔嚓”地拍照,生怕错过了一块岩石,一簇草木,一朵高耸的浪花。一文友更是指着左右两块巨石天然垒成的石门,指导我们摆造型,说,左边一个美女,右边一个美女,中间是湛蓝的大海,照出来的图片非常好看。于是,不想错过“美”的我们,与礁石一遍遍深情相拥。从面海的那边转身,岛上遍植海边的绿色精灵木麻黄树,针一样的叶子一簇簇低垂下来随风摇曳,仿佛在喁喁私语,说着海的话语。树与树之间的空地引人无限遐想,那个有着湛蓝色肌肤的海的女儿会到这里来沐浴落日的余晖吗?我想她一定美得眩目,但她必不会穿金戴银,把富有与虚荣穿在身上,在这亘古的质朴中,她的美带着一种原始的怡然,就像亦舒所言,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什么珠宝,因她没有自卑感。在水天一线,在无边的湛蓝、亘古的广阔中,所有的“计较”都显得那样微不足道。于我,鲜衣怒马的时代已然过去,虽已倍感“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的怅惘,但对于别人流于表面的优越感已然不“酸”不“恨”,一如前人所言“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我忽然嫉妒起美人鱼所拥有的质朴的气质,而我们要读多少书,要历经多少生活的阅历才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才会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不一样的处世原则。再往上走,白色的大风车排列有序,一根根高耸入云,扇叶随风哗哗转动,悠然自得,遗世而独立。被台风打掉扇叶的风车柱子仿佛具有“残缺美”的维纳斯,几只小鸟飞过,和风轻诉,无限清朗惬意。不禁想,这整个的半岛就是一处旷世美景,它适合振衣濯足,适合锄月耕云种昙花祗树,枕流漱石听慕鼓晨钟……该回去了,我的手指轻轻掠过岛上黄色的岩石,摸一摸针刺感的木麻黄叶子,希望它们记住一个女人的气息,下次再来的时候,我将不止眷恋施公寮半岛上这无边无际的清澈纯净的蓝,更有这里的一草一木……坐上石鼓(外一首)●王万然没人能敲响这面鼓它已经被岁月破碎裂成十八巷道我在光阴中穿行爬上鼓面,手按住鼓皮海风随经脉而上暗流汹涌,如梁红玉的手腕一件大红的战袍,覆盖海面大海一片深蓝注:红海湾东洲街道石鼓村有石鼓山,山中有十八洞,濒临白沙湖。红烧石狮头对,是红烧石狮头不是红烧狮子头也不是红烧狮头鹅石狮头是一座赤色的山崖山崖上是一座炮台炮台上的大炮打沉过敌舰没有我没听说过倭寇的大炮打中炮台没有估计没有,因为它不敢靠近但残破的炮台,内外的灌木、荆棘都被烧成了黑炭原来,有人来这里烧烤注:石狮头炮台位于汕尾红海湾开发区风车岛,濒临白沙湖。红海湾之旅●陈俊杰游红海湾帆船退回远处,海水和海鸟逆风而来海鸟掠过南海观音寺顶海水,冲击岩石激起高高的浪花南海的海水比玛瑙蓝海浪比欲望大能轻易击碎石头顶着烈日,跟随众人在蜿蜒的海岸上走浪花溅起的水沫湿润我的脸颊走向细白柔软的沙滩弯曲绵长的海岸线拉出我们的背景施公寮看海从施公寮看海,要走很长一段路在巍峨的山上看海更辽阔天水相接,一片蔚蓝占据整个视线游客们爬上石头拍下险峻的一幕松柏和我昂首挺胸将远处的目光收回岩石围成一个浅澳激荡的浪滔翻滚着发出如雷的咆哮游人在海岸走小如细枣白沙湖上观落日金色的落日从湖中射出,刺穿天上的云絮湖是安静的湖上的船也是安静的和落日一同泊在水面湖水撕碎余辉和波澜白沙湖,一切安好我们柔和的视线如网般收回内寮庵夕阳下的庵无比祥和没有禅声,没有行人的喧闹。整座大殿在余辉中,金碧辉煌……三尊玉雕的佛像,慈眉善目两旁的殿宇和廊墙,并排如一双手臂。此时,木鱼声响,梵音袅袅红楼百年红楼,留下一声长叹那些故事,随硝烟远逝一定有丧钟,不知为谁而鸣多少觉醒者,筑成红楼血色的故事“这里是抗日英雄的丰碑”战士们整装待发,严守军纪硝烟弥漫,他们的肌体,化成灰烬……红楼的遗址,成为传播文化的根基。红场,红宫红楼,这些红色,塑造了海陆丰的灵魂……红楼,血染成的高楼铸成民族的脊梁总监制:王万然总编审:余小文责任编辑:贺燕编辑:林一秀你可能会读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a6lzX7vwm.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