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不喜欢李商隐林黛玉与李商隐:我不喜欢你,只因我变心了

林黛玉公然说不喜欢李商隐,一石激起千层浪。很难想象林黛玉竟然不喜欢李商隐。要知道李商隐的剪不断理还乱,不正契合林黛玉的柔肠白结么?事实上这可能是个误会。 刘姥姥进大观园,众人游园。行船到湖中,贾宝玉抱怨湖中枯荷恼人,提议将它们拔了去,林黛玉
原标题:林黛玉与李商隐:我不喜欢你,只因我变心了林黛玉公然说不喜欢李商隐,一石激起千层浪。很难想象林黛玉竟然不喜欢李商隐。要知道李商隐的剪不断理还乱,不正契合林黛玉的柔肠白结么?事实上这可能是个误会。刘姥姥进大观园,众人游园。行船到湖中,贾宝玉抱怨湖中枯荷恼人,提议将它们拔了去,林黛玉说了一句:“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这句话,多数人将重点放在了最不喜欢四个字上,认为林黛玉不喜欢李商隐。我却认为重点是“残荷”两字。要知道李商隐原诗:留得枯荷听雨声。林黛玉出口将之变为留得残荷听雨声,一字更改恰能证明曾经林黛玉是喜欢李商隐的。李商隐,又叫李义山,晚唐诗人。他是公认的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爱情诗和无题诗遣词造句秾丽,诗意缠绵悱恻,优美动人!这样的诗林黛玉一定是爱的。从林黛玉的诗文意境可以查之,与李商隐的求不得费解萦心极其相似。林黛玉教授香菱作诗: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林黛玉学习诗文的方法就是通读,这表示李商隐的诗,林黛玉一定认真研习过。以李商隐的缠绵悱恻,必然更能直抒林黛玉胸臆,让林黛玉产生知己之情,进而细细咀嚼。将“枯”字改成“残”字,也更契合林黛玉的决然性格。虽然只改了一个字,但这句诗已经不是李商隐的,而是林黛玉的了。多数人读李商隐,纠结于《锦瑟》的晦涩。其实李商隐其他的诗文,骈丽多情。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这些诗句,无不隐藏着《葬花吟》那无处宣泄的愁绪。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李商隐可谓李黛玉早期的精神寄托。那为什么林黛玉又突然否定喜欢李商隐,坚持说:最不喜欢李商隐呢?我认为原因只有一个,林黛玉变心了。《葬花吟》之前的林黛玉,对于自己对贾宝玉的朦胧情感徘徊、纠结、无处排解,李商隐可能成了她每日的精神寄托,她做《葬花吟》正是对人生的迷惘,对爱情的彷徨,对未来的不自信。可随着贾宝玉挨打前后,林黛玉深知贾宝玉对自己的心,坚定了宝黛爱情的目标。她人生的天窗已经开启。敏感的心扉容纳了贾宝玉后,她再不迷惘,再不彷徨。正属于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得意时期,试问,她还如何愿意面对曾经迷惘的自己。林黛玉坚说自己不喜李商隐,是与曾经的自己划清界限,此后林黛玉,至死不悔,也不迷惘。哪怕她面对宝黛爱情的失败,也清楚的吟诵: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秋窗风雨夕)她懂得她所面对的问题,不是宝黛爱情本身问题,而是外力的干扰!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五美吟绿珠)林黛玉肯定自己的结局,肯定自己的爱情。她明白一切非她能扭转,至死不悔,正是与李商隐分道扬镳的结果!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欢迎收藏转发。非常感谢!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3469GqJjwp.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