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度多少时亲密关系不再升级亲密关系中,如何把握任性的“度”?

和父母打电话,很容易不耐烦或发生争吵? 和伴侣在一起,很容易“情绪失控”? 更容易和亲近的朋友闹脾气? 在上周的调查中,有91.39%的朋友们表示,以上三条中有至少一条经常发生在自己的生活中。 那么亲密关系中的另一半,是否该成为我们
原标题:亲密关系中,如何把握任性的“度”?和父母打电话,很容易不耐烦或发生争吵?和伴侣在一起,很容易“情绪失控”?更容易和亲近的朋友闹脾气?在上周的调查中,有91.39%的朋友们表示,以上三条中有至少一条经常发生在自己的生活中。那么亲密关系中的另一半,是否该成为我们“真实情绪”的承受者?@馨香觉得不应该,她觉得这是一种非常破坏关系的行为;@yy则觉得应该,不然真实情绪便无处可以发泄了;@Ali说,理论上不应该,但她希望可以。对这个问题,鲁小胖怎么看?一起来听吧大学时每次上英文翻译课都很欢乐。由于文化、习俗、政治生态、生活方式、思维习惯等等的差异,中英文之间偶尔存在着那种难以意会,更无法言传的语言鸿沟。大二时有一天,在每日英语的口语课演讲环节中,一个女生讲她对未来生活的畅想。关于爱情,她言简意赅就一句话“我男朋友今后必须让着我”。我们全班都听懂了,并且哄堂大笑。这让那个胖胖的非洲裔美国外教一脸困惑,他无法理解女生用英文表达的“让”的意思。我们于是各种解释,越解释老外越不买账。他的匪夷所思在于,所谓“让”,根据我们的解释,就是当一方刁蛮无理时,另一方也要体贴、关怀、不恼不怒、充满爱意。他说这是没有原则,不可理喻,我们全班女生都觉得他才不可理喻。他没谈过恋爱吗?他不让着他的女朋友吗?课上到后来我们女生差点和他吵起来,我当时如鲠在喉,但就是找不到恰当的词形容他,现在知道了,他就是典型的油盐不进的“直男癌”。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迄今为止,我都没有想到、看到一个完美或近乎完美的翻译,而关于“让”,我现在承认当年那个外教的反弹和反感可以理解。情感的生命力来自于共同成长,而它的基础则是平等。当年一群十八九岁的女孩儿对于爱所做的任性幼稚武断的解释,其实外教只需要从语法修辞上修理我们,根本不用和我们辩论,交给时间,生活自会修理我们。如今那16个女孩大多数为人妻母,“让”这个词想必一直在她们的人生字典中,只是时过境迁,生活早把她们修炼成了人生句型中的主语,被“让”的是家人、孩子、另一半,这就是生活的真相和必然的轨迹。绝大多数的情感关系在早期都是以一方的任性,另一方的包容开始。七岁以前我在上海和爷爷奶奶的生活自由自在,也无法无天。我爷爷是个可爱的“昏君”,只要我一哭,他一定不问青红皂白,我那些表哥表姐,他随便抓过来一个就是一顿胖揍。七岁以前这是我和世界的相处模式。还好爷爷奶奶在宠爱我的同时,也让我懂得礼貌和分寸感,小孩子可以过分,但不可以太过分。七岁以后我回到北京父母身边迅速修身养性,我知道在爷爷奶奶面前那一套在我爸这儿不好使,我爸绝不会打骂我,但他生气时脸一绷对我是有震慑力的。我的任性开始收敛,这让我很快成长为一个能顺利融入集体,懂得与他人相处,识大体有规矩的人,这听起来是自我表扬,但说白了,我就是成为了一个正常、普通的主流人群中的一份子,而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共同的成长轨迹。可是曾经那个任性的小孩永远都不会死,她偶尔还会冒头。现在的我在任何一种亲密的关系中都不会太任性,也不会不任性。生活已经如此艰难,如果在亲人朋友爱人面前还不能想哭就哭,还要隐忍压抑,收放自如的话,那人生的意义何在?如果现在的我正失恋、单恋、百转千回,那我一定天天去烦我的朋友。而如果我的婚姻恋爱正常甜蜜,那我的爱人就是我的终极听众,我事业上的进步挫折,生活中的苦闷困惑,所有的自我怀疑和否定我都会和对方分享,而他应该担得起,也必须担得起。因为生活的开始就像舒婷的《致橡树》里描写的那样,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而生活的延续生长则要靠我们分担寒潮、风雪、霹雳。反正我面对生活的终极态度就是,你给我的一切我都担得起,只要你担得起,我也毫无保留。------------------插图|文中配图来自微博@CNU_blank及网络;封面图来自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偶遇」线下粉丝群开启啦在这里可以认识更多小伙伴还会不定期和鲁小胖偶遇哦带你加入我们的秘密基地备注口号:香芋派-本期话题-☕️亲密关系中的另一半,该是我们真实情绪的承受者吗?-留言摘选-(以下回答来自鲁豫有约公号读者)@薰衣草不应该是。人都有情绪,偶尔自己承受不了了,需要释放的时候,将真实情绪分享给亲密的人释压是没问题的,但如果一有事就让对方承受,对方也会接受不了的,成年人都应该要有处理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颖颖不是。曾经学过一堂0-6岁的亲子教育课程:里面有句话讲得特别好,就是“爱的界限”。可以理解为:在爱的纬度里边,无论是亲子关系,还是亲密关系,都需要保有良好的爱的界限。对方能够承载我们的情绪,是包容。可在包容之前,我们应学会先承载自己的情绪,不过界。@Ali理论上不应该,但是我希望可以。@微笑的鱼我不确定是不是,但是除了另一半我不会在任何人年前露出自己的另一面。@馨香不该。我们是一起前行的同路人,是最亲密的人生伴侣,我们是应该一起面对困难、面对挫折的,而不是给对方制造困难。如果真的有情绪,其实可以尝试和对方沟通,大家一起寻求解决之道,而不是把情绪发泄给对方。这不是一个成熟的人该有的态度,是非常破坏关系的行为。@dd是,因为信任他不会离我而去。@娜娜小猴子我觉得可以,但是在之前可以撒娇说今天我心情不好,你需要承受小风暴了之类的话。而且在真的无缘无故发火闹脾气之后,一定要和对方道歉,对方没有责任和义务承受我们的真实情绪,但是可以分享,如果你让对方承受了,该道歉要道歉。@可爱的反派角色我觉得不应该,但行为上却还是会这么做。换个角度来说,怎么能有人能完全独自承受自己的反面情绪呢。而我们能放心地对另一半释放情绪不就是因为我们信任对方不会因此而离开自己吗。而且重点不在于该不该向对方释放真实情绪,而是当我们释放完情绪后,我们怎么处理解决对方的感受。@yy应该吧,不然真实情绪都没有人可以给你发泄了,无时无刻都要戴着面具。@XY当然不行了。“爱我反而要倒霉,最好还心甘情愿”,没有这种道理。坏情绪从哪里来就到哪里去处理,为什么非要爱我们的人去承受呢,谁也不欠谁的。@邱青我觉得不完全是,我觉得把情绪撒给亲密的人很难免,但是再亲密的人都会因为亲人的恶语而伤心。亲密的人该是倾听者,而不是苦难的承受者。都是成年人,有的东西需要自己消化。@川香猪该。可是我更喜欢自己一个人消化,当我无法承受时我会请求家人分担。在我看来,这个承受者是我们的情绪无法再自我消化时的底线,而不该成为消化情绪的便利工具。@Anita我觉得能称之为亲密关系中的另一半,家人伴侣亦或是朋友,都应该对我们足够了解,我们也对彼此足够信任宽容,这导致了我们会不自觉地表露真实的自己。我们会觉得在外人面前已经装的隐忍的够累了,在他们面前就不用佯装体面了,怎样都可以了。可是大家都是人啊,没有人可以无条件地做你情绪的垃圾桶,学会自己去处理那些不良情绪或许会是我们一生的课题,别把那些教养只对外人,最亲近的人也应该拥有我们温柔的轻声细语。更多偶遇鲁小胖点击往期偶遇鲁小胖-本期配乐-JonSchmidt-TwinkleTwinkleLittleStarOrquestaCinerama-LaCaliffa音频:董振楠文字编辑狮|尧十四▽亲密关系中的另一半,该是我们真实情绪的承受者吗?公布两条获奖消息一、在本期话题中,获得走心留言奖的三位朋友分别是@娜娜小猴子@邱青@Anita,感谢大家对鲁豫有约的喜爱和支持,我们会为大家寄出鲁豫有约18周年纪念书签~快把你们的微信ID、姓名、电话和地址后台发给小编吧。二、我们每周会在后台发送星标✨置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3469m18V6p.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