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一位美国天才医师的生命笔记

本文作者:岛上的心脏科医生 全世界只有万分之零点一二的人会在36岁前患上肺癌,保罗·卡拉尼什(Paul Kalanithi)是其中之一。当你读到这本书时,他已经不在人世。保罗曾获得过美国斯坦福大学英语文学及人体生物学双料学位,并于英国剑桥
原标题:一位美国天才医师的生命笔记本文作者:岛上的心脏科医生全世界只有万分之零点一二的人会在36岁前患上肺癌,保罗·卡拉尼什(PaulKalanithi)是其中之一。当你读到这本书时,他已经不在人世。保罗曾获得过美国斯坦福大学英语文学及人体生物学双料学位,并于英国剑桥大学获得科学史与哲学研究硕士学位,以优异成绩获得美国耶鲁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即将获得斯坦福医学院外科教授职位并主持自己的研究室。2013年,即将抵达人生巅峰的保罗,忽然被诊断出患有晚期肺癌。自此,他开始以医生和患者的双重身份,记录自己的余生,反思医疗与人性。他的文章刊登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获得了全球读者关注。本书文笔优美,诚挚感人,书里有着对人性、生死、医疗的深沉思索,让全球无数读者为之动容。----来自豆瓣读书《当呼吸化为空气》来自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诗句,意为死亡。保罗·卡拉尼什的反思人生、探讨了医疗与死亡,人生、家人和亲情。豆瓣评分8.8分,短评4684条,书评434条,很多人都很喜欢。毕淑敏的作家都曾推荐。我(编按:作者是一名三甲医院里的心脏科主治医生)反复读了3遍,有一些思路,和大家分享。豆瓣评论中,最多的是对保罗人生和死亡的感悟。大家已经分析的非常到位、深刻、感人。我没有特别深刻的、新鲜的体会。在心脏重症监护室工作了十几个年头,抢救了数千例患者,目睹了数百例患者和家人生离死别。只有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你才能更好的感受什么是生。什么万王之王均已化为尘土,辉煌只是过去。而我们医生的职责不仅是治病,更是让人生变得完美。就像保罗说的,“接驳好生命的铁轨,帮患者顺利的驶到终点。”保罗是斯坦福大学英语文学及人体生物学双料学位,剑桥大学获得科学史与哲学研究硕士学位,耶鲁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即将获得斯坦福医学院外科教授职位并主持自己的研究室,曾获得全美最佳神经外科医生称号。一系列闪光的足迹。读到这里,我想到了另一位我很敬佩的专家,李开复博士,他毕业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他是一位信息产业的经理人、创业者和电脑科学的研究者。曾担任微软和Google的全球副总裁。正是读到他的《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因你不同》,鼓励我们为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而努力。2013年9月,李开复对外宣布罹患淋巴癌。他勇敢的接受了治疗,并在《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向大家坦诚医疗和康复中的心路历程。这一系列的作品,更让李开复博士的形象在我心中丰满而高大。其实今天我想探讨的,是怎样避免像保罗一样,拥有闪光而短暂的人生,同时被大家所深深缅怀。在中学时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流星一样的人生是中二少年的追求,而现在年纪慢慢大了,锐气被生活慢慢消磨,理想也在不断变化。现在,似乎能让老人开心的晚年,和爱人一起创造生活,慢慢变老,看孩子一点点长大,于此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也给别人一些正面的帮助,自己也能够多看看这个美好的世界,才是自己以为的幸福的生活。所以无论何时,我们最应当知道,“我最想要的是人生是怎样的。”正如苏格拉底老先生所说,“没有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在生命的最后2年,在癌症病情控制之后,保罗决定完成神经外科住院医师培训,他的选择无所谓对错,我们应当尊重。然而,他的人生之结局可能也在他的选择之中。在孩提时代,保罗提起他的父亲(也是一位深受尊重的医生),他说:“当我回忆起父亲的时候,那就是缺席。对医生事业的执着,对病人尽心尽力,对自己和家人呢?”可是,在成为医生之后,他也“在旅行之前,连续36小时手术和值班,如果这是做医生的代价,那简直太高了。”历史总是在不经意之间重演。当然,人生不能用一种目标来简单概括?更不能用生命年轮的长短来衡量人生。例如有的人28岁已经死了,82岁才埋。然而再精彩的人生,也需要一定的长度,而身在其中,更让人难舍难分。毕淑敏老师在《带上灵魂去旅行》中,据说古老的印第安人有个习惯,当他们的身体移动得太快的时候,会停下脚步,安营扎寨,耐心等待自己的灵魂前来追赶。我又想起了《超脑》,如何将我们的大脑开发到100%,想起了《时间管理》如何让我们的时间利用的又快又好,想起了正在同时可以进行多个任务流程的手机。当然,我们是想让有限的人生变得更加精彩,但也许,我们现在已经走得太快了。据分析,在综合医院内科门诊,有高达1/3的患者是由于心身障碍(心理问题引发躯体不适),又有1/3患者由于长期存在器质性疾病而合并心身障碍就诊,让他们疾病更为痛苦。然而这,可能只是我们所面临的冰山一角。为什么心身障碍的发病率如此之高呢?传统上,佛经说人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和五阴炽盛。现代社会又有五子登科:位子、房子、票子、孩子、身子。再加之持续的躯体疾病不良刺激。就让我们更多的存在更广泛的压力,也就有更大的可能罹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并引发冠心病、脑梗死、脑出血等一系列问题。那么知识是否会让我们更看得开,或者更幸福一些呢?如图所示,以博士学历为主的青年教师,其心理状态显然并不如一般水平,并且更为有趣的是,职称越高,心理不健康程度也相应升高。所以毛主席老人家说,知识越多越反动。不一定是对的,但确实应当更注意心理健康。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猜,能够达到这一水平,必要的一点就是执着和追求,而不能放下的执念,正是我们心身疾病的根源之一。保罗如是,开复如是,你我亦如是。也正是如此,我们忽视了家人(在诊断癌症之前,保罗和他的妻子实际上已经处于婚姻危机之中),忽视了自己的身体。长期的压力下,导致免疫力低下和慢性炎症,导致暴饮暴食和肥胖,进一步的,癌症和心脑血管病就悄然而至了。那么,应当怎么办呢?第一,我们的人生当然要有目标,但也要注意平衡。并非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两者并不矛盾。因为,工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我所说的平衡,应当是人生的平衡。进一步的,还有耗竭,职业耗竭。20世纪70年代ChrstinaMaslach将耗竭定义为:由于个体的价值、尊严、精神和希望的衰退而对灵魂造成的一种腐蚀。入木三分,请大家不要对号入座。其主要症状为,情感疲乏干枯,精疲力尽,“我不确定自己还能坚持多久?”愤世嫉俗,同情心丧失,怀疑工作的意义和质量,失控感。可以表现为失眠、疲乏、头痛、胃肠不适等等。如图为2016年美国医生职业耗竭排名,保罗的神经科位居第9位,我的心内科位居11位。有趣的是,由于经常接触精神病患者,精神科医生曾经被打趣为精神最不健康,可是,他们的职业耗竭感却最低。可见,应对压力和职业耗竭,一定有技巧。具体技巧包括:“禅定,正念,运动,爱好和冒险,与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帮助别人,有节制的生活方式,倾听身体的声音,学习新知识。”禅定,于我指幸福只能从内心去追求,而非痴迷于外界欲望的满足。使心保持平静、稳定,以集中心思去观察和思维,达到佛祖所说智慧的境地。正念,不加评判的活在当下,此刻是一枝花。运动,强壮的身体塑造完美的灵魂。华佗前辈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总之,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爱好和冒险,尼采说,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一点,因为我们迟早要失去它。有爱好,敢于冒险,会让我们的生命多一点色彩。与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存在即为合理,而主流价值观,往往也是为了维护大多数人利益的。与主流保持一致,而非逆流而动,可以少一点愤世嫉俗。帮助别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即所谓,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的灵魂会因我们的善念得以滋养。有节制的生活方式,古罗马人喜欢暴饮暴食,纵情声色,家里老人说:没有受不了的罪,只有享不了的福。黄帝内经·素问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太有道理了,与阴阳、四季、日出日落相合,要不说为啥中医长寿呢!倾听身体的声音。我不是说大家要疑神疑鬼,而只是说,在追求理想的路上,别忘了自己的身体。学习新知识。无论何时,学习新知总是令人愉快的。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当仰望星空的时候,想到那么多的未知世界,我总是觉得内心平静了许多。(如图为圣斗士时期的宇宙和斯隆数字化巡天项目下的宇宙)拉拉杂杂、信马由缰的聊到这里,再绕回来聊一聊死亡。“人为什么会得病?会死去?”天主教徒认为,人有原罪,得病是由于有罪,需要赎罪。在意大利进修时,医院里都会有教堂和多宗教礼拜堂。患者经常去里面祷告。儒家对这一问题很强硬,佛经里说到了六道轮回,因果报应,体现了更为淡泊宁静的生老病死观。墨西哥人认为,每个人会死两次,1.肉体的死亡,2.而被遗忘意味着永久的死亡。此时,我们可以认为,我们的朋友,保罗,在我么的思念中永生。生如夏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庄子说:生死修短,岂能强求?予恶乎知悦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最早从《倚天屠龙记》中听到了这一段,最喜欢的也是金庸先生的讲解。这三句话出自《庄子》。张三丰信奉道教,他的七名弟子虽然不是道士,但道家奉为宝典的一部《庄子南华经》却均读得滚瓜烂熟。张无忌在冰火岛上长到五岁时,张翠山教他识字读书,因无书籍,只得划地成字,将《庄子》教了他背熟。这四句话意思是说:\"一个人寿命长短,是勉强不来的。我哪里知道,贪生并不是迷误?我哪里知道,人之怕死,并不是像幼年流落在外面不知回归故乡呢?我哪里知道,死了的人不会懊悔他从前求生呢?\"庄子的原意在阐明,生未必乐,死未必苦,生死其实没甚么分别,一个人活着,不过是\"做大梦\",死了,那是\"醒大觉\",说不定死了之后,会觉得从前活着的时候多蠢,为甚么不早点死了?正如做了一个悲伤恐怖的恶梦之后,一觉醒来,懊恼这恶梦实在做得太长了。张无忌年纪幼小,本来不懂得这些生命的大道理,但他这四年来日日都处于生死之交的边界,自不免体会到庄子这些话的含义。他本来并不相信庄子的话,但既然活在世上的日子已屈指可数,自是盼望人死后会别有奇境,会懊恼活着时竭力求生的可笑。这时他听金花婆婆连声\"可惜\",便淡淡一笑,随口将心头正想到的那三句《庄子》说了出来。金花婆婆问道:\"那是甚么意思?\"张无忌解释了一遍,金花婆婆登时呆了。再见。很高兴能和大家聊一聊《当呼吸化为空气》的思考,一如萧伯纳所云,“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只有正视死亡,才能活的更精彩。有经验的死亡。没有专门写家人,但字里行间,家人一直和他在一起,洋溢着感情。大夫是用自己的健康来换取别人的健康。或者我们两个人一起创造的生活萧伯纳,苹果与思考《当呼吸化为空气》读书会旁记周晶,死亡的统计者。毕淑敏,在一个阳光灿烂上午,做一个深呼吸没有遗憾的人生,活在当下。当过病人,患者的尊严非常重要的,关爱家庭和自己的身体。爱家爱医院,人生就是完整的。医院好,整体才会好。(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42wKG0yEwA.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