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画画大全简单漂亮为何才画一块颜色,动辄就卖上亿?

Blinky Palermo《To the People of New York City》,1976年 在抽象艺术的家族中有一类十分独特的作品,它们在大多数人眼中毫无创作难度,往往只是一种颜色的平涂或看上去干脆就是白色画布,然而却屡屡拍
原标题:为何才画一块颜色,动辄就卖上亿?BlinkyPalermo《TothePeopleofNewYorkCity》,1976年在抽象艺术的家族中有一类十分独特的作品,它们在大多数人眼中毫无创作难度,往往只是一种颜色的平涂或看上去干脆就是白色画布,然而却屡屡拍得上亿的天价,并深深影响了其后艺术的发展。这些只画单色的大师们,究竟会如何为自己“辩解”?“价比天高”的颜色想必你一定听过这样的言论:“画成这样也能成大师?”又或者“这样的画我一天能画100张。”是什么作品能让普通人这么对此不屑一顾,你心里肯定有数。实际上,这一类作品最不被大众所理解的是看起来极低的技术门槛,例如色块平涂、画些线条,或刷个大白……让人觉得毫无难度。马克·罗斯科《橙,红,黄》,以8688万美元(5.47亿人民币)的高价成交。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Richter)《血红色的镜子》(BloodRedMirror),2009年以131.45万美元(约837.79万人民币)成交。创作这样一类“低难度”作品的艺术家们,他们曾是艺术史上不可忽视的大师,对之后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罗斯科、丰塔纳、伊夫·克莱因等人。除此以外,还有不少艺术家纷纷加入单色绘画的队伍,其背后还是源于他们在艺术观念上的共识与关联。卢西奥·封塔纳(LucioFontana)《CONCETTOSPAZIALE,ATTESE》,2013年以232.25万英镑(约2253万人民币)成交。格哈德·里希特《GreenWhite》,2008年以165万美元(约1000万人民币)成交。这些单色绘画的抽象艺术,着实价值不菲。动不动就上亿的拍卖价,令眼前的这块色彩变得让观众理不清头绪。艺术家们到底怎么想的?如此简单的画作背后是怎样的思考在做支撑?卢西奥·封塔纳《CONCETTOSPAZIALE,LAFINEDIDIO》,1964年。于2015年以2917.3万美元成交(约合人民币1.85亿元),刷新个人拍卖纪录。巴内特·纽曼(BarnettNewman)《Onementvi》,这幅画以4380万美元成交,约2.7亿人民币。=========“绘画只为自身而存在”口才指数:★★★★马列维奇首创了几何形绘画,他曾说:“如果想成为真正的画家,就必须抛弃主题与物象。”他以这样的观念作为支撑,创作了著名的《黑色正方形》,这件作品后来成为了现代艺术的关键之作。画中在旁人看来普普通通的黑方块,却被马列维奇视为艺术中的纯粹创造,代表着他对“至上主义”的思考。马列维奇《黑色正方形》,1929年马列维奇的绘画可谓现代艺术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他提出的至上主义更是传统绘画时代终结的标志。它影响了塔特林的结构主义,影响了罗德琴柯(AlexanderRodchenko)的非客观主义,并对包豪斯的设计教学带来深远的启发。所以千万别小看这些白底上的几何形,它们的意义非比寻常。马列维奇《白底上的黑色方块》若想真正体会这些几何形的重要性,就要知道“至上主义”究竟为何意。马列维奇是这样说的:“所谓至上主义,就是在绘画中的纯粹感情或感觉至高无上的意思”。所有至上主义的基本造型都源于方形:长方形是方形的延伸,圆形是方形的自转,十字形是方形的垂直与水平交叉;而“无”则成为了至上主义最高的绘画原则。马列维奇作品在他的至上主义构成中,有些是中性平稳的,有些则摇曳不定,发展出一种可联想的空间推理;还有的好像是漂浮着,在水平和垂直之间创造出一种空间层次的幻觉。通过单色的几何形绘画,马列维奇做到了前人不曾达到的“写实主义”,那就是绘画要只为自身而存在。马列维奇《白上白》,1918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马列维奇的作品仍旧凭借其单纯和简约的气质令世人惊讶,而假若代入艺术家的思考后再重新体会,便会感受到这些几何画作并不简单,这也是为何它们会成为抽象艺术史上的里程碑的原因所在。马列维奇《白底上的红色方块》=========“我要创造与图像无关的东西”口才指数:★★★皮耶罗·曼佐尼《无色画》1957年,曼佐尼创作了一系列“无色画”(Achrome),这一系列作品一直持续到他去世,贯穿了他短暂的29年人生。该系列画作的共同特点就是毫无颜色,也可以说是由白色的材料构成,这一切还源于曼佐尼拒绝创造任何图像的思考。皮耶罗·曼佐尼《无色画》曼佐尼希望在作品中消除所有的叙事内容,甚至要将颜色也彻底抹去,所以该系列的名字“Achrome”便来自于“a”(无)、“chrome”(颜色)的词义。他的这一观念也是当时“零艺术运动”的体现,该艺术运动的代表艺术家还有封塔纳、克莱因等人。皮耶罗·曼佐尼《无色画》,缝布,100×74cm,1960-1961年曼佐尼的观点是:“图像应该尽可能的绝对,让它不能被记录、解释和表达,从而无法决定其价值。一切只因它们是什么,将成为什么。”之后,这系列作品备受瞩目,成为战后最具开拓意义的作品之一,将绘画表面彻底颠覆。2014年,其中一幅《无色画》以1262.65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24亿元)的高价成交,创造了其个人最新拍卖纪录。皮耶罗·曼佐尼(PieroManzoni)《无色画》(Achrome),高岭土、褶皱亚麻布,55×45cm,1958-1959年虽然曼佐尼已经将色彩、内容和构图从绘画中消除,但他还觉得不够,他要把艺术家的手这个概念在创作中一同抹掉。所以,曼佐尼采取了许多非常规的创作方式,例如让作品自然干燥,尽量不去干涉作品,任其自由变化最终定型。后来,他还尝试过诸多非常规的绘画材料,例如毛毡、棉花、聚苯乙烯、羊毛、兔毛、面包和石头等。皮耶罗·曼佐尼《无色画》皮耶罗·曼佐尼《无色画》曼佐尼曾在1960年的一篇名为《自由维度》(FreeDimension)的文章中,阐述过自己较为完整的想法。他写道:“我要创造一个完全与任何图像无关的东西,它是一种白色,一种感知。它不是任何其它东西,只是一个无色表面。”=========“艺术是艺术,而其它是其它”口才指数:★★★★★艾德·莱因哈特《抽象绘画》,1960年关于为何一直创作单色的绘画,艺术家艾德·莱因哈特(AdReinhardt)的口才应该是最好的。因为他的观念说出来就像是绕口令一般,让人瞬间绕进他的逻辑中:“Theonethingtosayaboutartisthatitisonething.Artisart-as-artandeverythingelseiseverythingelse.Artasartisnothingbutart.Artisnotwhatisnotart”。艾德·莱因哈特的工作室其实他的大意就是:关于艺术,唯一要说的一件事就是它是一件事物,艺术是艺术,而其它是其它……就这样,莱因哈特用他“Art-as-art”的艺术哲学来承载自己的终极黑色绘画。艾德·莱因哈特《Number17》,1953年除此以外,莱因哈特还曾在1952年提出过更多他对艺术的理解:“没有视觉欺骗,没有幻术,没有代表,没有联系,没有曲解。”试想在这样一种理解下,采用单色的“终极黑色”对他来说应该是最合理不过的选择了。艾德·莱因哈特的作品在莱因哈特看来,黑色是最极致的抽象,是艺术的绝对零度。所以,快打消“自己也能画”的念头吧!毕竟,莱因哈特的黑色绘画可是不厌其烦地一直画到了去世。=========“最单纯的色彩才能唤醒心灵”口才指数:★★伊夫·克莱因作品伊夫·克莱因(YvesKlein)对单色的着迷自不用说,他甚至为其颜色命名了专属的名称。克莱因对为何选择单色进行创作的提问中,求助于“情感”一词,这一理论与马列维奇在观念上有所类似。对克莱因来说,颜色就是“纯净感性的空间”和“单色空间”,是通向一切、通向无边无际的绘画情感的道路,而无限的空间则是他要探究的方向。伊夫·克莱因作品然而,蓝色并不是他曾经的首次尝试。1955年,克莱因创作了《橙色》(Monochromeorange),希望能在沙龙中展出,但却遭到拒绝。沙龙评委当时给出的理由很直白有趣:“这幅作品真是不太够,如果您能至少添上一小道,或哪怕一点别的颜色,我们说不定也会同意的,但光一种颜色是不可能的。”伊夫·克莱因作品两年后,克莱因在米兰画展上展出了八幅同样大小的涂满蓝色的画布——“克莱因蓝”正式亮相。从此,这种颜色被正式命名为“国际克莱因蓝”(IKB)。这次,克莱因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承认,不仅意大利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迪诺·布扎蒂(DinoBuzzati)撰文吹捧他,就连已成大师的封塔纳也是亲自收藏,这让他名声大噪。伊夫·克莱因作品橙色没能成功,蓝色却大获全胜,这背后究竟是各方大师们加持的作用,还是颜色本身的魅力呢?但不得不承认,克莱因蓝总能让人目不转睛,心灵得到放松。克莱因也坚信,只有最单纯的色彩才能唤起最强烈的心灵感受力。他曾说:“表达这种感觉,不用解释,也无需语言,就能让心灵感知——我相信,这就是引导我画单色画的感觉。”=========“我只是玩,没想过要画什么”口才指数:★★☆罗伯特·莱曼作品罗伯特·莱曼(RobertRyman)是单色画、极简主义和观念主义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大多看上去几乎就是全白的画布,有的甚至看起来像“手纸”,屡屡引起极大争议。他创作于1980年的《Bridge》在2015年,于纽约佳士得以206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38亿元)成交,刷新了个人拍卖纪录新高。罗伯特·莱曼《桥》(Bridge),1980年罗伯特·莱曼对此倒是无比坦诚,没有华丽的辞藻和深刻的思考,他曾特别直接地说:“我只是玩,没想过要画什么。我只想要知道颜料、厚薄、笔刷在不同载体上是什么样子。”他这般耿直的言论或许也是源自其曾经普通职业赋予的气质,莱曼的艺术生涯可以说是非常不可思议。罗伯特·莱曼作品1953年,他追求音乐梦想到了纽约,然而未果。后来,他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当保安,与同做保安后来成为极简主义大师的丹·弗莱文(DanFlavin)成了同事,且一做就是七年。MoMA的保安中真可谓人才辈出,竟成就了两位极简艺术大师。罗伯特·莱曼《Untitled》,估值达9000万-1.2亿元人民币。莱曼那些著名的白色《无题》系列,就是当保安期间开始创作的。而这幅完成于1961年的《无题》,是他刚离任保安一职后画下的,如今估值高达1500-2000万美元左右。罗伯特·莱曼《Untitled》白色和抽象是莱曼最典型的艺术符号,由此出现了“whiteonwhite”的抽象概念,指的是在白色画布上用白色颜料进行创作。人们看不透的“刷大白”,实际上正是对艺术形式的终结探索。莱曼把这一观念玩儿到了极致,将艺术的重点从“是什么”转移到“怎么做”上,再次改写了艺术的发展。罗伯特·莱曼《Untitled》艺术家的肆意平涂、寥寥几笔,甚至故意什么也不做,实际上都在认真履行着自己对艺术的探索。艺术有其重要的前后文关系,这些画作看似荒谬,其影响却一直延续到今天。涂一块颜色简单,涂一辈子难。这些作品的真正价值并不体现在某一张画作上,它藏匿在艺术家一生的坚持与思考当中,而后还会继续在艺术的各个角落里不断反射出光芒。[编辑、文/张婧雅][监制/齐超]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42wKl9NvdA.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