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作家“大地文心”作家采风走进山西用文学笔触书写生态文明

“大地文心”作家采风走进山西启动仪式现场 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主办、中国环境报社承办的“大地文心”作家采风走进山西活动近日启动。邀请我国10位知名作家走进打好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山西大同、朔州,聚焦当地生态亮点、治污重点、文化看点。
原标题:“大地文心”作家采风走进山西用文学笔触书写生态文明“大地文心”作家采风走进山西启动仪式现场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主办、中国环境报社承办的“大地文心”作家采风走进山西活动近日启动。邀请我国10位知名作家走进打好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山西大同、朔州,聚焦当地生态亮点、治污重点、文化看点。这是生态环境部首次将繁荣发展生态文化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紧密结合,探索生态环境宣传新形式,推动更多作家深入蓝天保卫战一线挖掘典型,用文学的笔触展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大同市副市长马安全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本次采风活动走进山西,层次高、内容实,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参加活动的10位知名作家,常年以自觉的生态意识思考人与自然关系,忧思各种生态现象和生态问题,撰写了一批优秀文学作品。此次走进山西大同、朔州,作家将就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煤矿塌陷区生态环境治理、新能源利用、垃圾焚烧发电等话题进行采访,聚焦污染防治攻坚一线场景,展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行动。作家走访十里河入御河生态湿地工程作家首站走访了十里河入御河生态湿地工程,就水环境治理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水体生态系统修复措施等进行现场采访。当看到天高云淡,绿意盎然,视线所及之处,湿地美景一览无余时,作家们感慨地表示这是“新时代太阳照耀在桑干河上”。御河是永定河、桑干河的上游,北京饮用水源的补充,京津冀地区饮水安全重要屏障,十里河入御河生态湿地工程具有重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作家李青松表示,二十年前他多次到大同采访,过去大同给他的印象是“黑、黄、乱”,经过实地调研采风,他感受到了大同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见证了大同污染防治攻坚的具体成效,印象关键词变成了“蓝、绿、清”。脱去黑袈裟,披上绿衣裳大同是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也是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大同靓丽的“金名片”,云冈石窟一度受到煤矿煤灰的干扰,5万尊千年佛像披上了“黑袈裟”。为避免石窟受煤灰污染,近年来,大同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改道云冈石窟前经过的运煤专线、搬迁住户和中小企业、加强石窟周围山体绿化,千年石窟实现“绿”的新生。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左)介绍生动实践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介绍了景区建设大量环境保护、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的生动实践。作家、电影导演江小鱼表示,他看到了工业文明、农业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强烈碰撞,看到了废旧物品再利用中古老文明的复活,“这不仅是对古老文明的守护,更意味着新时代美学的诞生”。在他看来,“大地文心”的“文”不仅仅是文学、文化,更重要的是文明。所有的艺术都是文明的产物。采访作家、电影导演江小鱼走访大同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基地走进塔山煤矿塔山电厂采访生态环保随后,作家走访了全国首个光伏+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基地——大同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基地、同煤集团塔山煤矿塔山电厂,了解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之路。在现场,作家们看到煤炭封闭式的生产流程、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光伏新能源的规模开发等一系列举措,颠覆了心中大同“煤都”的形象。作家哲夫表示,“大地文心”组织作家到这里采访,针对性非常强,将促进作家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推动更多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欣赏废旧物品做成的艺术品和垃圾焚烧废渣制成的砖城市垃圾话题一直是作家们关注的焦点。采风团一行来到富乔垃圾焚烧发电厂,这里的焚烧炉24小时不间断运行,处理来自大同的城市生活垃圾。很多作家们都是第一次走进垃圾处理厂,对清洁、高效的垃圾焚烧技术和环境赞叹不已,并深刻体会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作家叶梅说,“做好垃圾处理是城市管理的良心,垃圾分类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培育生态文化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大地文心”生态文学作品征文活动是由生态环境部宣教司指导、中国环境报社承办的重要文化活动,旨在进一步繁荣生态文化,推动生态文化作品创作,自2017年举办首届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广大作家和文学爱好者踊跃参与,推出了一系列反映生态环境保护、倡导生态文明的思想性、文学性俱佳的优秀作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路途掠影天气又是“大同蓝”,行程也是干货满满。作家们来到十里河入御河生态湿地工程走访。御河是桑干河上游,桑干河是永定河上游,这里的每一滴水都可能成为首都人民的“水袋子”。看,作家们多有兴致~穿越千年,作家们在大同感受历史与工业文明的碰撞。看,这里的小路是废石料铺制,休闲椅是旧石碾,栏杆用的是工矿废料,矿车更是摇身一变成了花车。作家李青松老师说,把垃圾放对地方的人,就是艺术家。走进塔山煤矿,作家们没有看见煤,也没有闻到煤炭气味,想象中的煤炭粉尘哪去了?作家们围着企业主管人员,不停地询问,原来煤炭从地底通过封闭的传送带,经过筒仓,直接装载到列车上。这种方式,至少减少了90%的煤炭粉尘。采风团一行来到富乔垃圾焚烧发电厂,这里清洁、高效的垃圾焚烧技术引来大家阵阵赞叹。焚烧炉每天24小时不间断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一天就能“消化”超过1000吨垃圾。垃圾焚烧产生的电量,可满足大同市区生活供电需求。作家们来到右玉县,一同感受“右玉精神”。这里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天然风口地带,近70年来,历届政府坚持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绿化率由不到0.3%提高到54%,百姓口中的“真穷真苦真荒凉”,变成了如今的“塞上绿洲”,创造了黄土高原上的生态奇迹。作家们纷纷感叹,这是绿色的誓言,也是精神的丰碑。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5odY0WzEw7.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