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意的语文教学游戏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公民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这就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公民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这就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就直接点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新课程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合作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活动,分组辩论等,这些合作不仅是学生学会有效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学生学会共同生活、共同交流的一种方式。从合作学习对于促进个体学习的角度看,合作交流能够使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思路,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有反思性的认识和多视角的思考;从问题解决角度看,合作学习能够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展示个人的智慧,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从培养学习者的健全人格看,合作可以促成他们对人与人相互依赖关系的再认识,有助于形成合作交流、诚实宽容、活泼开放的良好品格。在进行有效的合作教学、真正建立新课程理念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合作的教学策略给学生们上课,发现课堂充满了动感、生机和活力,时有孩子的真知灼见,语惊四座,让人欣喜不已。一、把握合作内涵,有效进行合作学习。新课程改革在语文教学中所倡导的合作学习,主要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其实合作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现代素养的一种表现,善于合作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学习是指依据学生能力、性别、个性差异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一个小组中,鼓励同学间彼此帮助、互相支持,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成团体竞争的目标,是针对以往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学生独立学习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从培养学生者的角度看,它能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人格,合作促成他们对人与人相互依赖关系的同时,有助于形成和谐、宽容、开放的品格。同时对培养他们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能力有着现实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形式在以班级为基础上的多样化,是既有集体影响又有个人独立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形式便于扩大信息交流量,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和研讨习惯,有利于激励学生竞争,激活创新意识,增强集体主义感,使每个学生有充分发展的机会。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它不仅是忠实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语文教师只有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真诚与学生合作,才能构建民主、平等、互动的新课堂。合作对学生而言就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扬、人文的关怀、创造性的解放、全体的参与,对教师而言,合作也意味着一种分享。二、关注个性发展,合理编排学习小组。重视小组编排实施了新课程改革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的权利,根据学生在校的表现来及时调整和改正教学,这样合理及时的完成教学任务的现象就多了。学生没有想好的问题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再想,不明白的问题可以让他们随时发问,答的不完整的允许补充,答错了的重新再答,不同的意见可以充分发表言论,老师错了学生可以积极提出意见,教师也应及时、谦虚的改正。学生有了教师的这种态度和情感的支持,在学习上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这样语文教学唤回了学生的童真、童趣,学生就会大胆地讲真话、抒真情,思想会逐渐变的健康,品德将会逐步变得高尚起来,人格完美的塑造尽在寓教于乐之中。合理的分组是课堂上合作探究的基础,在分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取长补短。一般每小组由4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例如组长、记录员、计时员、发言者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位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互补配对”。这样通过小组的互相促进帮助,使每个成员不再有置身事外的感受,每人积极参与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力和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编制过程中,教师要保证在一个合作小组内好、中、差的学生教有保证那此在不同的方面具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能组合在一起,同时也要保证男女同学搭配合理。学生的家庭可能属于许多不同的社会群体,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与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合作的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应对真实的社会生活。因此,合作学习决不是简单的把学生编排成几个人一组的形式。在小组合作讨论问题中,我要求成员组讨论问题必须由学困生先发言,其他成员认真倾听、补充、完善所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而不是批评别人的意见。最后小组的方案由本组中平时不善言语的学生在全班进行阐述,尽力做到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使不同层饮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三、恰当安排内容,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策略。教师在选择这一教学方式时,应该是出于对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考虑,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一-定量的学习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合作中自己是不可缺的一份子。首先我们应该考虑学生完成这一学习内容时需不需要别人的参与?如果通过其他简便的学习方式也能达到同样或更好的学习效果,那么就没有合作的必要。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相对比较繁琐的,或希望得到延伸拓展的学习内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如果只是教师从个人经验出发,即使能做到旁征博引,学生也只不过是被动吸收,谈不上有深人探究的兴趣。合作学习这一活动方式却能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的兴趣中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吃透教材,对课上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一种估测:哪些问题学生能独立解决,哪些问题学生互相探讨或教师点拨,然后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在具体操作时注意这几点:1、营造氛围,确定高质量的有探究价值的需讨论的问题,激发合作学习的兴趣。2、科学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在小组合作之前要留足学生亲近文本、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对研究的问题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在心求同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际,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3、建立机制,教给方法,努力克服育目无序、无意义、无效率的教学行为,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4、宏观调控,适时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时,教师并非无事可做,而应密切关注和把握小组讨论的进程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控和点拨。阅读虽然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但并不意味着阅读教学不需要合作。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学生、教师与编者的对话等,这些都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学生个人,教师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种民主和尊重是合作的基础。写作更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但语文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引导学生广泛收集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没有合作又如何做到最好呢?综合性学习本身就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要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不仅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当然也包括师生的合作与互动。那么如何顺利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合作方式呢?第一,要明确合作目标,明确合作分工,明确合作步骤。第二,鼓励学生互助互勉,强调学生合作责任心,树立团体意识。第三,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之间相互“磨合”,及时于以鼓励指导,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四、注重恰当评价,形成有效激励机制。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应及时给予督促指导,开展积极有效的学习评价,做到有的放失。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例如:比一比、评一评等方式,评出每次活动的优胜者给予奖励,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进相互督促,相互进取,最终达成合作学习的目标。在合作学习的评价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的是学习过程,同时也需要教师讲究评价的方式方法,做到指导与激励相结合,奖励与评比相结合。只有这样的学习评价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合作成就。这里需要补充几点,也就是进行合作学习应注意的六个问题:一是合作学习要关注“学习上的弱势群体”。要真正实现“全体关怀”还是要从“个性化”人手,就是教学中教材要实现分层,评价要实现分层,扩大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这一点,才会调动弱势群体的积极性。让他们敢于发言、敢于提出哪怕是幼稚的问题。二是合作学习要关注个体差异。合作讨论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在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否则讨论只能成为闲谈。就是要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合作探究,教师要时刻观察和提醒每一位学生思考、交流、辩论,特别不能让小组合作成为学优生的“一言堂”。三是合作学习不能代替自主探究,也不能成为新课程课堂的唯一标志,要真正建立自主、合作、探究有机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教学气氛中学习。四是学生合作学习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如果没有教师的有效组织,没有教师渐人佳境的引导和因势而发的促进,学生国于自身的水平,就不能在较高层面上把握文本,这样的合作必然然是无序和低效的。五是学生讨论应有一定的时间服制,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切不可让生的思路刚刚打开就草草收场,这样既不合乎学生思结构思维规律,又不尊重学生,使讨论只流于表面形式,只能成为一种做做样子的虚设的合作。六是教师应成为合作的楷模,时刻以合作的精神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弥补教师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尤其是对那些知识结构弱、能力水平低、个性内向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来说更加重要。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可以优势互补,形成教育合力;合作可以构建新型课堂;合作更能激发冒险、创新精神,促进语文教学的改革。可以这样说:新课程,从合作开始。让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够以合作的精神,构建和谐丰富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合作愉悦的气氛中求知,尽享语文的无穷魅力。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妥,敬请告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5odY0nAXw7.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