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将军魂传奇电视剧护国元勋蔡锷传奇之十:桂林练军

蔡锷(1882-1916) 蔡锷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急于回国是应黄兴之邀参与长沙起义。 原来,1903年5月拒俄运动后,黄兴主动担任运动员,回国策动反清起义。回国后,黄兴与宋教仁、刘揆一、章士钊等人组建反清革命团体华兴会,并制定了分五路
原标题:护国元勋蔡锷传奇之十:桂林练军蔡锷(1882-1916)蔡锷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急于回国是应黄兴之邀参与长沙起义。原来,1903年5月拒俄运动后,黄兴主动担任运动员,回国策动反清起义。回国后,黄兴与宋教仁、刘揆一、章士钊等人组建反清革命团体华兴会,并制定了分五路会攻长沙计划,决定1904年11月16日趁全省文武官吏在皇殿为西太后七十岁生辰行礼之际,预埋炸药于拜垫下以炸毙之,乘机起义。为了壮大革命力量,起义之前,黄兴委托苏鹏组织在日本的湖南籍陆军留学生归国,以便主持起义的军事行动。苏鹏,字凤初,湖南新化人,1903年入日本东京宏文学院学习,与蔡锷、黄兴等共同从事反清革命活动。此时恰好蔡锷、张孝准、周家树、刘介藩等人由士官学校毕业,苏鹏便约蔡锷等人归国,准备参加起义行动。然而,蔡锷等人风尘仆仆抵达上海时,听到的却是长沙起义因事泄流产的消息。黄兴也在起义流产后,“由明德学校逃入北正街圣公会,化装出走,间关冒险,逃至上海。时湘中志士由湘逃至者,与由日本组织归国者,麇集上海,乃于英租界大马路旁之余庆里第八号租设启明译书局。群居于此,铩羽少休,徐图再动。”为了发展革命形势,麇集于上海的革命志士商议设立爱国协会,推杨毓麟、章士钊为正、副会长,主要吸收中上层知识分子,作为华兴会的外围组织。应杨、章之邀,蔡锷欣然入会。章士钊对此印象尤深:“(蔡锷)应吾辈之要约,参加斯会。彼戎装莅盟,佩剑锵然,其持态严肃,为吾六十年来永矢勿谖之印象”。11月7日,黄兴召集蔡锷、苏鹏、杨毓麟、章士钊、仇鳌、仇亮等革命志士30余人会议于余庆里,决定“拟即日分途运动大江南北之学界军队,起义鄂、宁等处”。然而,19日,上海发生了革命志士万福华行刺亲俄派官僚王之春事件,万福华等数人事败被捕,拘押于英租界巡捕房。万福华被捕后,章土钊前往探监,致使余庆里的机关暴露,英租界的巡捕随即前来搜捕,当时在机关的章士钊、黄兴、张继、周来苏、徐佛苏、苏鹏以及到沪采办军火、服装的江西巡防统领郭人漳及其两随员等十余人被捕。蔡锷与杨毓麟、蔡元培,于右任乘机逃脱。黄兴等人被捕后,狱外的蔡锷、杨毓麟等人,到处奔走呼吁,竭力进行营救。日本、广东、上海、南京、湖南各地的革命同志捐汇数千金,延聘中西律师四人,为他们出庭辩护。经过法庭斗争,终因未查到直接证据,最后除万福华,周来苏外,其余被捕人员均胜利出狱。此次在上海,蔡锷见到好友杨度,经杨度介绍,蔡锷又认识了杨度的老乡郭人漳,并与之结为好友。郭人漳,字葆生,湖南湘潭人,为清末大臣郭松林之子,以世荫得陕西候补道,1904年初因办案失误而被革职。后又因与夏寿田、杨度同王闿运门生的关系,经夏寿田之父——江西巡抚夏时奏调到江西统兵。因此,郭人漳出狱后便向夏时推荐蔡锷,夏时即聘蔡锷为江西材官队教官。蔡锷于是随同郭人漳前往南昌赴任,当时与蔡锷同事者除郭人漳外,尚有廖名缙、林虎、赵世瑄等人。蔡锷到任后,“兴趣既佳,热度尤高,一切甚有头绪,教育训练,大有成效”。然而,一周之后,夏时奉命调往陕西任职,材官队解散,各教官也四散,郭人漳与林虎应广西巡抚李经羲之邀去广西,赵世瑄去日本,蔡锷也再赴日本处理湖南编译社事务。事毕归湖南邵阳省亲,并娶刘侠贞为妻。1904年冬,蔡锷(左一)与江西材官队教官合影1905年春,为了罗致人才培养新军,湖南巡抚端方和兵备处总办俞明颐聘蔡锷为教练处帮办兼武备、兵目两学校教官。蔡锷“对桑梓素具热诚,又可借以考察各学校学生思想才智贤否,及学问程度如何,以备将来调用,故慨然任之”。赴任后,蔡锷对教学极为认真,“善编讲义,简单明了,即程度稍差之学生,一读而了如指掌,故师生相得,较他教官特佳”,深受学生欢迎。武备学堂学生雷飙、岳森等人与蔡锷既系邵阳同乡,又同属樊门弟子,教学之余,蔡锷与他们来往密切,“每论及时事,痛谈无遗。而改革之思想热忱,日益激烈,故两校较优之学生,皆入其夹袋中矣”。当时在岳麓山高等学堂任教务长的周震鳞也回忆,蔡锷经常来访,“这时他已放弃了康梁的改良主张,积极赞成排满革命,……革命情绪异常激烈,跃跃欲试。我每劝他韬晦蓄势,目前应该加意培养革命青年,等到掌握了实力再动”。周震鳞的这番话对蔡锷是有影响的。在此后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中,蔡锷“规久远,以攫取清廷兵权为第一步”,“志存颠覆,而迹求隐晦,平日谨言辞,慎交游,常恐以意外之疏忽,而招来本事之损害”。在此期间,蔡锷曾登长沙岳麓山并赋七绝一首,抒发了澄清中原、救国救民的宏伟抱负:苍苍云树直参天,万水千山拜眼前。环顾中原谁是主,从容骑马上峰巅。此时,全国各省都在大练新军,对军事人才,尤其是从日本毕业归来的士官学校毕业生更是求之若渴。1905年5、6月间,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以蔡锷在日本成绩优异、颇有声名而奏调蔡锷去奉天(今沈阳),欲委以重任;广西巡抚李经羲为扩充新军,经新军统领郭人漳推荐,也多次奏调蔡锷去桂任职,而湖南巡抚端方又欲将蔡锷继续留用湘省。一时三方争执不下,最后李经羲竟分别致电赵尔巽和端方说,“广西边省重要,风气又甚闭塞,创办新军及各军事学校,尤为乏人,请将蔡生锷让与敝省任用,数月或一年后,办理稍有头绪,接替有人,即饬蔡生分赴应命可也。”赵尔巽和端方两人见李经羲言辞恳切,也不便继续与之力争。据雷飙说,蔡锷之所以选择去广西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以桂林离宝庆甚近,以后归省或移养均便;在桂办事,须用人才必多,调聘更易;加之桂林新练军统领郭人漳奉李抚命,派专员到湘迎迓蔡公,并飙等同学一齐赴桂。郭素有开通能干名,情极殷殷,将来办事,必能和衷共济,臂助不少耳。而广西地虽偏僻,实军事重要部分,所储枪炮器械及弹药各军用品必多,训练新军,较各省尤为相宜。蔡公蓄意革命,实欲以广西为根据地。故赴桂之心,从此决矣”。7月,蔡锷先行回邵阳省亲后,即带领学生雷飙、岳森、何上林、谭道源、罗质、彭新民、马孝笃、易绍英、周日旦、苏国屏、杨炳炎、萧锡赞等十余人转赴广西省会桂林。抵桂后,蔡锷首先会晤老朋友郭人漳,并与之一同拜见李经羲。李经羲与蔡锷一见如故,接谈数次后,尤深器重,即奏派蔡锷“总理随营学堂兼理测绘学堂事,并会同督练新军”。李经羲,字仲仙,又字仲宣、仲轩,安徽合肥人,晚清重臣李鸿章之侄。李经羲袭席富贵,矜负逾恒,自视甚高,对编练新军尤为重视,上任后即调江西常备中军统领郭人漳入桂为亲军四营暨健字两营统领,又派人向湖南招募五百人,编为一营,定名为新练营军第一营,由郭人漳兼任营长。此营经过六个月训练成军后,又接着续练第二营,并准备成标(团)。随着新军规模的扩大,各类军事人才的需求也大为增加。因此,李经羲办随营学堂是为广西新军培养中下级军官,办测绘学堂即为培养军事测绘人才。蔡锷到任后即派雷飙、马孝笃、彭新民、易绍英、苏国屏、何上林,萧锡赞及郭部之林荫青(即林虎),杨祖时等为随营学堂教官队长;派岳森、周日旦,周南等赴南宁、龙州,察看地势,预测略图;派谭道源、何国球赴梧州以上各县局所,检查储存枪炮弹药及各军用品良窳多寡及其保存方法。经过紧张的筹备,两校不久即开始招生,由于广西风气闭塞未开,应考者不多,最后测绘学堂勉强招收到数十名学生,又因专门教员不易聘到,暂先教普通科学;随营学堂招了约200人,按照各省陆军速成章程进行办学。由于蔡锷治校有方,随营、测绘两校学生“教育训练,进步甚快”,办学一段时间后,李经羲来校检阅,极为满意,对蔡锷尤嘉许备至,并训诫教员、学生,特别留意用功,以为广西各学校、军队之模范。1905年10月,广西巡抚李经羲因病解职,清政府调署贵州巡抚林绍年转任广西巡抚。与李经羲积极扩充新军的态度不同,林绍年“于新军新政素未讲求”,上任后即以李经羲从湖南选募精壮乡民编练新军的做法与清政府关于征练新军必须土著的章制不符,人品混杂,筹款困难等为由,奏请广西缓练新军,并于1906年9月将只办了一期的随营学堂解散。蔡锷与林绍年素无关系,眼见林绍年不热心新军编练,不免有几分失望,加之好友郭人漳前此又奉粤督岑春煊之命率一营新军赴广东校阅,留驻肇庆,故多次上书请辞离桂,但均未获林绍年同意。在致杨度的信中,蔡锷吐露了此时复杂的心情:“其时适新旧抚交替之际,满拟摆脱北上,林帅接篆后,迭上辞禀,始终不获允许,迁延以迄于今,迟迟不报,深滋叹仄。现葆兄(指郭人漳——引者)奉檄东行,尚遥控新军(练兵处拨练,湘籍拟遣散),粤东军事需员,恐未必西返也。弟履桂以来,徒见事事倥偬,无一惬心之作(酒食征逐,文牍往来),而学业日荒,体力同疲,复乏贤友,相与提撕,其退步曷有止极?……葆兄去后,此间愈形孤寂,拟杜绝一切酬应,以半日读书,半日办事。读书拟专读中国有用各书,古人于修身处世之端,实确有见地也。”从此信中,我们不难看出,虽然蔡锷此时因随营学堂的解散和郭人漳的东调而有失落感,但仍自强不息,对“期握统御并训练国民之实权,而后于国事有济”理想的追求却并未改变。10月,清政府举行河南彰德秋操,蔡锷奉命赴彰德观操,并奉派为中央评判官。观操毕,蔡锷又赴京考察军事机构情况后才返桂。11月蔡锷抵桂时,广西高层人事已发生变动,林绍年被开缺,以柯逢时补授广西巡抚,柯未到任前,由署布政使张鸣岐暂行护理。12月,清政府又命未到任的广西巡抚柯逢时开缺,以张鸣岐为广西布政使,署理广西巡抚。张鸣岐,字坚白,祖籍山东无棣,但出生湖南。二十岁考中举人。后经人介绍入时任甘肃布政使的岑春煊幕,为岑春煊出谋划策,深受其信任与倚重。后来,岑春煊以庚子(1900年)勤王有功,始受到慈禧太后眷顾,逐步擢升为陕西巡抚、四川总督、云贵总督、两广总督。岑春煊飞黄腾达后并未忘记张鸣岐长期以来对自己的支持,于1906年力荐张鸣岐到广西任职。由于长期在封疆大吏幕府历练,张鸣岐比较务实、精明,又有进取心,因此上任后,鉴于广西为边防重地,对于编练新军计划,积极进行,于桂林成立广西督练公所,下设兵备、教练、参谋三处,并亲任督办,委庄蕴宽任兵备处总办,负责全省的新军编练工作。举办陆军小学堂本是清政府“新政”中加强军事教育的措施之一。早在1905年,清政府就下令,要求各省办陆军小学堂,使学生经过三年的普通课及初级军事知识的学习,“养成陆军将官之初阶”,“所以备升(陆军)中学以上之资”,毕业后升入陆军中学堂,陆军中学堂毕业后送入保定军官学堂受训两年,毕业后派充各军下级军官。但由于广西经费短缺,陆军小学堂迟迟未能开办。因此,张鸣岐上任后作为加强新军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命蔡锷为广西陆军小学堂总办,负责筹办陆军小学事宜。1906年冬,蔡锷走马上任陆军小学堂总办,呈请委任雷飙为监督,随后立即投入紧张的筹备工作,一面组织选聘教师,一面派雷飙赴广东、上海、香港、日本等地购办书籍、仪器及各种军用物品,一面筹办招生事宜。根据清政府兵部的规定,陆军小学堂学生的资格大体是:年龄由十五岁到十八岁;体格强健,无疾病;国文文理通顺;算术会加减乘除基本运算。陆军小学堂学生的待遇是:学生的服装、膳食、书箱、文具都由官费供给。入学后凡在学期考试名列优等者,发津贴银一两三钱;上等者,发津贴银一两;中等者,发津贴银八钱;下等者不发津贴,留堂察看或甄别出校。毕业考试时,成绩优等者赏赐功名“廪生”;上等者为“增生”;中等者为“附生”;下等者降级或甄别出校。由于学生待遇优厚,加以将来升学就业都有保障,所以当时青年投考极为踊跃,报名的不下千人。后经蔡锷认真挑选,第一期录取了72人(清政府规定广西陆军小学堂的办学规模为210人,每期招生70人)。由于广西陆军小学堂成立仓卒,来不及建筑校舍,只好就桂林南门外旧教场的兵棚作为临时校舍。经过蔡锷短短两个多月的努力,广西陆军小学堂于1907年3月正式开学。学校教学课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文化课程,有国文(古文),修身、中国历史、中国地理、格物(物理)、算术、化学、外语、图画、音乐等;第二部分是初级军事学课程,有步兵操典、体操教范、劈刺教范、野外勤务令等;第三部分为操练课程,有枪操,体操、器械操、劈刺术、野外演习等。蔡锷治校严谨,办事认真,绝不讲情面。唐希抃的叔叔与蔡锷同为樊锥门生,其父曾接济过蔡锷一家,又受蔡锷之邀到广西办造纸厂,但他因途中耽搁误了陆小考期,而请求附学时,却被不徇世交私情的蔡锷拒绝。李宗仁到陆军小学堂报到,仅因迟到十分钟,就被取消入学资格,只好来年再考。由于蔡锷治校有方,陆军小学办得很有生气,学生的“学术训练与德性熏陶的进步,可说是一日千里”,在广西乃至全国影响很大。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唐希抃(1891-1974)第二期学生曾详细记述了蔡锷创办陆军小学的情况:“1906年冬,(蔡锷)改任广西陆军小学堂总办。所有教职员除提调(主办总务)楼守愚(进士出身,候补知府)系由抚署派充外,其余均由松坡先生物色延聘:呈请委任雷飙为监督兼兵学教员,唐巘为国文教员,余栋臣为历史教员,粟培望为地理教员,马孝笃为数学教员,刘子平为日文教员兼教图画,理化和法文(法国人)教员,已忘其姓名,杨穆、罗质、何卫林为学长。1907年3月,筹备就绪,正式开学。这些教职员大多是由松坡先生认真选择的,才学兼优,富有革命思想,都热心教学,循循善诱,深得同学们的爱戴。在向来文化落后的广西,有不少的学生初入学堂的时候,文理欠通顺,由于老师们的热心教育,进步很快,不到一年,就有好些学生能作长篇论文。松坡先生很高兴。1907年冬,开办第二期,松坡先生选择教员更认真,以何鹏翔为兵学教员,何锡伯为国文教员,陈子藻为数学教员,岳卓如为历史教员,黄某为地理教员,朱沛安为英文教员,周则范、萧昌炽、陈时为学长;其余法文、理化、图画等课,仍由第一期的教员蝉联。阵容更整齐。他们在第一期的影响下,教学都很热心,惟恐落后,形成了良好的学风。……松坡先生任广西陆小总办时,只有26岁,处理事务却很精明老练,没有时下的官僚作风。他认为陆小学生是有希望的青年,是将来编练新军的骨干。因此,他以全副精力要把陆小办好,不仅着重灌输新思想,为革命打好思想基础,就是对于一些事务性的问题,也毫不马虎,都是亲自处理。首先碰到的是校址问题。他认为这是搞好教学和增进学生健康的关键。由于陆小匆促开办,因陋就简地暂时利用桂林南门外老巡防营的兵舍作为校址。该处房屋破败不堪,虽经修缮,仍不适用;并且离河太远,用水困难;特别是往后每年将要添招新生一班,原有房屋更不够用,必须另选适当地点,从新建筑。为此,松坡先生亲自踏看多处,最后选定文昌门外、桂林名胜之一的象鼻山的右前方,漓江右岸一大块荒地。该处有许多古树,风景极佳,饮水和游泳都很方便,最合理想,经取得巡抚张鸣岐的同意,决定把陆小迁来此地。松坡先生亲自规划,督工兴建,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即告落成。房屋结构很好,不仅适用,并且美观,在当日的桂林,算是富丽堂皇,首屈一指的建筑。松坡先生对于学生生活,非常关心,时常亲到厨房,检查膳食;并要教职员与学生同在食堂用膳,借以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膳食是由公家供给的,就当地的一般生活水平来说,算是较高的。学生的服装也是由公家供给。松坡先生对于经办服装的人员,监督极严。服装的质量很好,夏天是黄卡机制服,冬天是厚呢制服,还有皮靴、布鞋、棉衣、棉裤、内衣以至被褥、床单、枕头等,一应俱全。当时,陆小学生显得身体健康、精神饱满、服装整齐、纪律严肃、颇为社会人士所欣羡。为了增进学生的体质,松坡先生公余之暇,辄亲率学生练习器械体操。松坡先生自己爱好器械操,技术很好,虽然离开学生生活已久,但操作并不生疏,依然能打大车轮,同学们看到总办这样热心带头练习,受到很大的鼓舞,更加努力操练。每逢夏季,松坡先生率领同学游泳,并要教职员参加。由于他在日本时,喜欢游泳,技术也很好,能作长距离的游泳,并能在水下潜伏较长的时间,同学们都非常敬佩,颂扬“我们总办真是文武双全,无一不精。”就当日的社会风习说,以总办之尊,而能带头练体操,习游泳,确属难能可贵。”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李宗仁(1891-1969)广西陆小第三期学生李宗仁后来也深情地回忆其陆小生活与他们的总办蔡锷的:“这时陆小在文昌门外的新校舍已全部竣工。全校有新式楼房十余幢,另有礼堂一所。学生的宿舍和课堂分建在大操场的两侧,学堂办公厅和礼堂则建于操场的两端。十分庄严宽敞。当时校方的教官和各部门主持人,多半是新自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的留学生。他们都穿着非常整洁鲜明、绣有金色花纹的蓝呢制服。足上穿着长统皮靴,光可鉴人。腰间更挂着一柄明亮的指挥刀,在校内走动时,这柄刀总是拖在地上。因而他们走起路来,刀声靴声,铿锵悦耳,威风凛凛,使我们刚自乡下出来的农家子弟看到了真是羡慕万分。我们的总办蔡锷将军有时来校视察,我们对他更是敬若神明。蔡氏那时不过30岁左右,可称文武双全,一表堂堂。他骑马时,不一定自马的侧面攀鞍而上。他常喜欢用皮鞭向马身一扬,当马跑出十数步时,蔡氏始从马后飞步追上,两脚在地上一蹬,两手向前按着马臀,一纵而上。这匹昂首大马,看来已够威风,而蔡氏纵身而上的轻松矫捷,尤足惊人。我们当时仰看马上的蔡将军,真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感。”在担任陆军小学堂总办期间,蔡锷还兼任广西新军督练公所兵备处会办之职,对于广西“整顿边防军备”、“兴建筑(贵阳)邕(南宁)铁路”和“改善对汛工作”均有所建议,并为张鸣岐所采纳。1907年冬,蔡锷又陪同张鸣岐巡边,历时四月有余,“短衣匹马,巡行4千余里,于边情地势,均经逐一札记,并草绘略图”。由此可见,对于广西编练新军、军事教育和边防建设等工作,蔡锷可谓尽职尽责。(摘自:邓江祁著《护国元勋蔡锷传》第三章“练兵广西”)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5odYxjv9w7.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