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class当一个男人真的爱你……

作者 | 张先森 所谓爱情,能晒出来的,往往都是表面的。隐藏在柴米油盐背后的爱情,往往才是真实并且细水长流的。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怀念那样一份在平凡中见证地老天荒的爱情。 陈寅恪和唐筼(yún)的爱情,便是如此。 他们不愿将就,最终
原标题:当一个男人真的爱你……作者|张先森所谓爱情,能晒出来的,往往都是表面的。隐藏在柴米油盐背后的爱情,往往才是真实并且细水长流的。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怀念那样一份在平凡中见证地老天荒的爱情。陈寅恪和唐筼(yún)的爱情,便是如此。他们不愿将就,最终遇到对的人,从此相伴相守,走过岁月,不离不弃。011928年初春,北京中央公园。一位穿着旗袍、气质闲雅的女子坐在长廊内,心神不宁地等待着她的相亲对象。这名女子叫唐筼,其祖父是爱国名将,曾任台湾巡抚。出身书香世家的唐筼,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唐筼等待的相亲对象就是陈寅恪,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和诗人于一身的大师。他学贯中西,不仅古典文学底蕴深厚,还精通22国语言,被人称为“活字典”和“教授的教授”,史学家傅斯年说他是300年才出一个的大师。一代大师陈寅恪那年的唐筼30岁,陈寅恪38岁。这么一对才子佳人,怎么就成了大龄“剩男剩女”呢?原来,陈寅恪少年便出国留学,先后在德、瑞、法、美等国家辗转游学十多年。嗜书如命的他是典型的学霸+书呆子,沉默寡言,社交极少,一直未遇到缘分。陈寅恪留学期间唐筼的情况多少有些相似。自小读书的她未满十八岁就从天津的北洋女师范学堂毕业,工作两年后前往上海就读体育师范学校,再然后又到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就读,毕业后执教于北京女高师。青年唐筼此时的唐筼,已经是北漂大龄剩女一枚。和今天的剩女一样,她也一直在等待一位如意郎君,不愿将就。021926年,36岁的陈寅恪回国在清华国学研究院担任导师。回国后的陈寅恪被亲人朋友各种催婚,父亲甚至威胁他:你若再不主动出击,我就帮你包办!陈寅恪没办法,只求父亲宽限时日,就这样又拖了两年。青年陈寅恪两年后,缘分终于来了,挡也挡不住。在清华同事的撮合下,陈寅恪和唐筼见面了。初次相见,唐筼发现陈寅恪走路有些微跛。他坦诚地告诉她,这和自己年少留学时长身体,经常穿着不合脚的硬皮鞋有关。陈寅恪的坦率和真诚,以及谦逊儒雅的读书人气质俘获了唐筼的心;唐筼的浅笑盈盈、落落大方,让陈寅恪如沐春风。两颗有趣的灵魂相见恨晚,很快就陷入热恋之中。半年后,陈寅恪和唐筼在上海喜结连理。唐筼婚纱照这就是当时唐筼的婚纱照,端庄大方的她手捧花簇,露出甜蜜幸福的笑容。夫妻俩没有想到,接下来等待他们的是怎样的艰辛和磨难。03婚后第二年,唐筼怀孕了。初为人父人母的他们欣喜万分。然而却因为这次生产,让他们的浪漫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唐筼在分娩时诱发了心脏病,原本就体弱多病的她,后半生还一直被心脏病所折磨。唐筼怀抱大女儿为了保养身体,也为了照顾家庭,唐筼决定放弃自己的事业,从北京女高师辞职在家,支持丈夫专心治学。此后,一代才女便默默地消融在丈夫的光环里,甘心付出,直到终老。有人甚至说,唐筼是为了陈寅恪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此前从未种过田、下过厨房的唐筼,结婚后在院子里种满了鲜花和蔬菜,还特意学做丈夫喜欢的湖南菜。1929年到1937年,是陈寅恪一生中收获最多的日子。在唐筼的照料下,陈寅恪得以安心教学和写作,几年内发表了50多篇学术论文,在国际上声名鹊起。陈寅恪一家五口同时在这8年间,唐筼给陈寅恪生了3个漂亮的女儿。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04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进攻北平。陈寅恪的父亲痛心疾首,气绝而亡。祸不单行,由于长期用眼过度,陈寅恪的右眼视力急剧下降。医生说他的右眼视网膜脱落,急需手术,否则可能失明。并且,手术后需要留在北平长时间休养。然而当时清华大学要南迁,陈寅恪心想,父亲尚且宁死不屈,自己岂能苟且偷生呢。于是,他决定不做手术,即刻离开北平。那年底,高校内迁的西南联大在昆明设立,陈寅恪一家也因此要迁往昆明。他们先是到香港中转,然而在香港唐筼心脏病发,一家人不得已滞留,居无定所。好在有许地山的帮助,他们才在香港找到了落脚之地。休养中的唐筼苦苦劝说丈夫:西南联大需要你,我们在这儿能行,你赶紧走。陈寅恪泪别妻女,只身来到昆明任教,夫妇俩只能通过书信互诉衷肠。陈寅恪一家在香港两年后,命运向陈寅恪投来了一丝曙光。1939年,英国牛津大学向陈寅恪伸出了橄榄枝,聘请他去做汉学教授。陈寅恪考虑到妻子体弱多病,三个孩子也需要照顾,便决定接受聘请。天有不测风云,正当他们准备迁往英国时,二战全面爆发,英国之行搁浅。唐筼又鼓励陈寅恪说,我不求大富大贵,只是担心你眼睛的病。05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物价飞涨,陈寅恪夫妇贫病交加,再次陷入绝境。由于陈寅恪在学术界威望极高,日伪三番五次到他家劝降。汪精卫的夫人亲自带着日伪大学的校长登门劝告,陈寅恪夫妇仍宁死不从。陈寅恪对妻子说,有妻如此,死又何惧,能跟你一起死,总比做汉奸要强。硬气啊,陈寅恪。晚年陈寅恪盲目后听书后来在好友的帮助下,陈寅恪一家终于逃离了香港,先后到桂林、成都、广州……颠沛流离大半个中国,陈寅恪眼睛不好使,每一次搬家的主力,都是唐筼。由于长期奔波,缺少营养,过度劳累,在成都燕京大学任教期间,陈寅恪突然发现自己的左眼视力也下降得厉害。为了给丈夫滋养身体,唐筼把自己最好的一件旗袍和祖传的首饰给当了,买回一些补品和一只母羊,让他每天喝到羊奶。大家闺秀出身的唐筼开始学着像农妇一样割草、喂羊、挤奶。尽管唐筼细心照料,但陈寅恪的眼疾并没有好转。1944年底,陈寅恪的双眼几乎完全失明,只看到微弱的白光。在学校的帮助下,陈寅恪立即进行眼科手术,但手术失败了。06半年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全面胜利,牛津大学再次向陈寅恪发出邀请,并承诺为他治疗眼疾。在英国,眼科专家为陈寅恪进行了两次手术,但由于拖得太久,复明无望。唐筼哭着说,往后余生,我就是你的眼。陈寅恪与唐筼合影此后,唐筼让陈寅恪以耳代目,以口代笔,口述诗作,她则负责给他读书读报,查阅资料,回复信件,随时记录他要写的东西。陈寅恪的许多诗篇都是唐筼一笔一画记录下来的。1962年,陈寅恪洗漱时滑倒,摔断股骨,自此长卧床榻。暮年膑足,护理工作和家庭重担落在了同样疾病缠身的唐筼身上。晚年陈寅恪特殊时期,陈寅恪的许多书稿被洗劫,老人心痛不已。唐筼温柔体贴地安抚丈夫身心的伤痛,鼓励他再次书写。晚年的陈寅恪,甚至用数年的时间,写出了洋洋洒洒八十多万字的《柳如是别传》。而陈寅恪也视唐筼为生命中的知己,每完成一部著作,都请她题写封面。陈寅恪一家合影面对着爱妻,陈寅恪认为她可能将于自己先去,叹夫人之深情,留下了生命中最后一曲挽歌——《挽晓莹》(唐筼字晓莹):涕泣对牛衣,卅载都成肠断史。废残难豹隐,九泉稍待眼枯人。1969年10月7日,一代大师陈寅恪走完了他79年的生命历程。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轻抚着唐筼的脸颊,眼角不断地流泪,他放心不下心爱的妻子。唐筼默默地料理完后事,停止服用了心脏病治疗药,丈夫去世45天后,她也去了。弥留之际她只说了一句话:我去天堂陪伴丈夫去了。07陈寅恪曾把爱情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伟大而纯洁的爱情应当是出于理想,悬空设想,而甘为之死,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第二层次:真心相爱,即便不能结合,也忠贞不渝,矢志不变,如贾宝玉与林黛玉。第三层次:只有过一次缘分,便终身守候,不忘也不嫁;第四层次:也是人们最为推崇的,即终身为夫妇,相敬如宾,坦诚相待。很显然,陈寅恪和唐筼的爱情就属于第四等,夫妻俩共同度过了40载风雨人生,可以说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陈寅恪和唐筼位于庐山的墓唐筼生前,某年清华大学校庆,清华学生以“妇女如何为社会贡献力量”为主题,采访唐筼。唐筼说:妇女为家庭作出贡献也很重要。学生反驳:作为新时代的新女性,岂能依附于一个男人,将自己的人生安放在家庭这个狭小的天地?唐筼是新女性没错,但这位采访学生或许没想过,如果没有唐筼,陈寅恪不会有如此成就。对唐筼来说,能帮助丈夫完成著书立说的事业,也是人生价值的体现。爱情的果实从来都是共同维护、相互成就的。在他们的一生中,唐筼并不是依附,而是支撑。她是他坚实的生活和精神后盾,而他则是她的心灵寄托和结实臂弯。陈寅恪和唐筼的三个女儿,后来写了一本关于父母的回忆录《也同欢乐也同愁》,这书名是有来源的:1955,在两人的结婚28年周纪念日上,陈寅恪题诗曰:同梦葱葱廿八秋,也同欢乐也同愁。唐筼随之唱和:甘苦年年庆此秋,也无惆怅更无愁。他们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海誓山盟,却如涓涓细流一般,静水流深,经得住命运和岁月的考验。同风雨,共患难,见真情,终相随。这或许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情,不是吗。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5odYRNLo67.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