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春节的仪式感:写春联讲传承 一桌“团年饭”吃出好家风_张玉龙_家训_一家

张宝林 杨智秋 封面新闻记者 伍勇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桌团年饭,承载着无数家庭对团圆的期盼,也承载着每个中国人对新年的美好期许。对于82岁的宜宾市文艺工作者张玉龙来说,一桌“团年饭”,吃的不仅是阖家团圆,也是对传统文化和

张宝林 杨智秋 封面新闻记者 伍勇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桌团年饭,承载着无数家庭对团圆的期盼,也承载着每个中国人对新年的美好期许。对于82岁的宜宾市文艺工作者张玉龙来说,一桌“团年饭”,吃的不仅是阖家团圆,也是对传统文化和家风家训的传承。

1月19日,农历腊月二十八,是张玉龙老人一家吃“团年饭”的日子。在长宁县距离县城不远的清河庄园里,一大早,张玉龙一家就开始为过年而忙着张罗了。

“先写一点,再这样拿上去,竖下来,这是一个‘衣’字旁,表示有福就先要有衣穿。最后这下面是个‘田’字,有衣穿、有田种、有饭吃,就构成这个‘福’字。”在清河庄园的院坝里,放下手中的毛笔后,张玉龙拿着刚写完的一个“福”字,给围着他的孙子孙女们讲起“福”字的寓意。

“一年到头来,‘福’到了,我们的家庭、社会才叫圆圆满满,圆圆满满也就是福。”

“无联不成春,有联春越浓”。拉满春节的仪式感,除了团年饭、挂灯笼、写福字,自然还少不了写春联、贴春联。在张玉龙看来,红底黑字的春联,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一笔一画,更是对传统文化和家风家训的最好传承。

“承千秋美德,继百忍家风。主要想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家风文化,所以通过写对联,希望子子孙孙都能把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我们的家风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挂好灯笼,贴好春联,差不多也到了吃“团年饭”的时候。张玉龙告诉记者,按照长宁的传统习俗,“团年饭”从腊月二十三起就陆续开始了,吃饭时间也更有讲究。

“团年饭,我们农村有个习俗,早晨四五点钟就开始吃饭,叫早吃年饭。寓意着越吃越亮,越吃越光明,也寓意着我们未来日子越过越好。”

“百忍的风是和谐的风,百忍是我们的家风。孝是敬老养老……”诵读家风家训,是张玉龙一家吃“团年饭”前,一直保留至今的习惯。

张玉龙说,每年吃团年饭的时候,他都要把全家人召集来,诵读家风家训,希望家风家训能代代相传。家风正,民风淳,社会更和谐。

“干杯!新年快乐,兔年大吉,大展宏图。”在美好的祝福声中,张玉龙一家的“团年饭”开始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80wV5QPYr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