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诗词解读康震解读如何讲好统编教材里的诗词——自然人文篇

自然人文 03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纯真岁月”,选了宋代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而在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有一个读书的单元,选了朱熹的《观书有感》。先看王观的这
原标题:康震解读如何讲好统编教材里的诗词——自然人文篇自然人文03《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纯真岁月”,选了宋代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而在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有一个读书的单元,选了朱熹的《观书有感》。先看王观的这首诗,浙东建议大家一定要去,风光独绝,一个浙东一个皖南,不去一生的遗憾。真的是要走万里路,行万里路才能读万卷书,到了浙东不需写诗自然便是诗篇。如果你不去,你根本没法理解他为什么会这样写,你看王观写的浙东景象: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诗人和春天展开了赛跑,春天在诗人的笔下完全变成了一个拟人的朋友,景象首先就是美人,水是秋波山是眉峰,你要去的地方给你挤眉弄眼的,景象在跟你调情呢。天人合一能写到这种景象,有个前提,表达必须非常的简明,而不能繁琐,所以这里面不能用任何典故,他完全属于自然一派。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我刚把春天送走,你现在又要走,你们俩正好一路打一个车,拼车得了,你要是到了江南还能追得上春天的脚后跟,千万和春住。你注意我们现代白话语言已经很难精准的表达和自然这种亲密的关联性,注意这是一个亲密的关联性,自然怎么变成人文,人文当中怎么会有自然的景象,有时候必须调动古典的诗词才能帮助完成我们更多的理解。王观写的这首词,不要做任何深入的解读,只需告诉学生,曾经我们的先人跟自然是如此的亲密,而我们现在往往只能写一段景色,然后抒发我们的情感,天是瓦蓝瓦蓝的,麦苗绿油油的,看到眼前的景象内心非常激动,觉得应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这个不是天人合一,这个没有做到抒情、写景、议论、说理完美的结合,严格来讲其实不存在所谓完美的结合,他本来就是一体,这给出了最好的答案。还有一种你非要说我必须得结合议论、写景、抒情,就接下来看朱熹的这首《观书有感》,你看到他什么都没说,但他什么都说了,我们并不是在厚古薄今,而是民族的文化遗产,必有他的可贵之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是个诗人,高手中的高手,我们怎么样进行深入细致、春风化雨的思想政治工作,你写一首诗,如果这首诗能流传一千年,被人们反复咏叹不能忘记,思政政治工作就做到家了。朱熹没有捏着你的头皮非得让你把这首诗背下来,但是你觉得你缺不了这首诗,等你要讲什么道理的时候,还想让人听的很明白,还觉得你挺高雅不掉价,你就想起这首诗了,不能替代。里面有典故吗,没有,道理讲的深刻不深刻,很深刻,深刻的道理不一定讲很多典故才能明白,关键在于运用的意象要很生动,所以一切深刻的理论都来自于对生活非常细致入微的生动的观察,把这个东西直接展示出来,就是在说道理。如果说我们的理论,阐发的还不能让人尽如人意的话,那说明我们对于生活的理解还不够生动,甚至我们自己在生活的面前就没有生动起来。其实朱熹类似这样的诗还有很多,只是因为长期以来认为他是一个哲学家,长期以来被扣上理学家的帽子,觉得他好像受到了理学的束缚而不能抒发情感。其实恰恰相反,朱熹跟王阳明很像,做官也做得,写诗也写得,道理也讲得,门牌也树得,可以说是一个古今的完人,所以他被尊为圣人是一点不奇怪的事情,这些圣人都是最生动的人,这是一定要必须理解的一件事情,否则他的思想不会传播这么久远,根本不可能。《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避开车马喧,独享身心安《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建设美丽中国”一单元,选用了陶渊明的《饮酒》。我就在想,他题目明明是《饮酒》,为什么是建设美丽中国呢?就是他饮完酒之后看到的是美丽中国,我们饮完酒之后啥都看不见了,为酒所昏昏然也。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不同的人格在经过酒的过滤之后呈现出的镜像都是很不一样的,陶渊明的《饮酒》折射出来的是什么呢?虽然住在最繁华的大街上,但是却听不到任何车马的喧闹,你问我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切,因为我的心并不喧闹,所以周围的一切都是安静(如灭)。你怎么才能做到这点,因为你每天的生活是什么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每天生活都是慢节奏的,而且在你们看来都是很无聊枯燥的,我采一点菊花把它当药酒喝下,我站起来看看南山依然的巍然,我每天的生活就是扛起锄头下地,到了晚上我再回到家里接着喝酒,没有酒的时候我就跟别人乞酒来喝,我们知道陶渊明写了很多乞酒的诗,实在没有酒我就在家里看着草屋八九间。他是一种随着自己的心性而生活的节奏,就是我是我的主人,虽然我很贫困,但是我内心很自由,也很舒适,他很享受这一切,所以他才能写出这一切。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我看到山里面云雾缭绕,我看到飞鸟在自由的飞翔,我感觉这一切才是我的本来,我觉得这里面肯定蕴含一个什么理我说不出来,但是我已经感觉到了。所以在饮酒的诗里面,诗人表达的是对一种自由自在生活的一种享受,其实最高的生活境界就是按照自己的意志来生活,来选择。最美丽的中国其实就在最大的限度上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只不过陶渊明在1500多年以前,在他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用这样的诗句来表达了这个心愿,其实这样的心愿历朝历代都会有。美丽中国不仅仅只是存在我们现在的心中,未来的心中,在古人的心中也存在着,只不过那个时候不叫中国,那个时候叫东晋或者别的什么王朝的名字。(未完待续)(本文根据康震教授在统编教材西部巡讲甘肃临夏站的主题讲座《千古诗心,从心开始》整理而成,未经作者核对)END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80wVW21nd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