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恐惧回头会怎样手机离手的恐惧与孤独,这两个英文单词已经说明

智能手机横扫各个年龄层,社会大众几乎人手一机,成了生活上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买票、乘车、购物、定餐、社交,一支智能手机几乎可以搞定一切。没了手机,手机没电,手机没信号、几乎寸步难行。 大多数人不可一日无手机,某些人甚至不可一刻无手机,不仅中
原标题:手机离手的恐惧与孤独,这两个英文单词已经说明智能手机横扫各个年龄层,社会大众几乎人手一机,成了生活上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买票、乘车、购物、定餐、社交,一支智能手机几乎可以搞定一切。没了手机,手机没电,手机没信号、几乎寸步难行。大多数人不可一日无手机,某些人甚至不可一刻无手机,不仅中国人如此,英美人士也是如此。我关注英文的新词多年,留意到这几年nomophobia(无手机恐惧症)用得很多,充分反映了这个社会现象。英文每天都有新词出现,然而有些新词昙花一现,匆匆谢场,不带走一片云彩。有些新词生命力旺盛,受到群众青睐,持续地为人所用,便获得权威英文词典的收录,在英文里安家落户,正式成为英文的一员。还记得我第一次看到nomophobia的时候眼花,误以为看到的是m和n两个字母颠倒的monophobia,后来读了前后文才发现,是我看走眼了。后者monophobia的意思是“孤独恐惧症”,由mono(单一)和phobia(恐惧症)结合而成,指的是害怕一个人,害怕独处。两个词语长得这么像,这也难怪。这个“无手机恐惧症”的nomophobia也有人翻成“无手机恐慌症”,英文已经登堂入室,正式为权威的英英词典所收。我特别重视一个词语是否收录于权威词典,因为收录于权威词典与否,是有其象征意涵的。收录了,有了英文语言专家的认证和知名出版社的背书,代表的是使用词汇的人口够多够广,影响力够深够远,词汇的稳定度也够。还没收录,代表的是词汇的地位尚未稳固,发展前景有待进一步观察。据我所知,目前有两部权威的英文词典收录了nomophobia。其一是美国最大、最权威的《韦氏大词典》(Merriam-WebsterUnabridgedDictionary)。韦氏词典说文解字,说nomophobia这个新词于2008年首度见诸文献,由“no(没有)+mobile(手机)+phobia(恐惧症)”组合而成,指的是“没有功能正常的手机可用的恐惧”(fearofbeingwithoutaccesstoaworkingcellphone),并援引来自真实语料的例证加以说明。由其派生而来的形容词nomophobic(无手机恐惧症的;没有手机就恐慌的)随附在后,也有语料作为佐证。英国的大型权威词典《柯林斯英语词典》(CollinsEnglishDictionary)也收录了nomophobia,解释得比韦氏详尽一些,指的是“手机不在身边或无法使用手机所导致的紧张状态”(astateofstresscausedbyhavingnoaccesstoorbeingunabletouseone’smobilephone),唯柯林斯并没有提供任何例证。遗憾的是,我最关注的《牛津英语词典》(OxfordEnglishDictionary,简称OED),迄今尚未收录。现象造就词汇,词汇反应现象。“无手机恐惧症”(nomophobia)所衍生的心理焦虑与社会现象正在萌芽发酵,值得我们密切观察,盼能加以重视并早为因应。【本研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足本汉英词典编纂研究”(批准号16ZDA2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到灯塔去》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80wVYGNOr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