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表时装秀表演透明高清比时装秀更重要的,是时装纪录片|FashionDocumentary

Alexander McQueen 1999春夏 “时尚”作为一个定义非常模糊的词,在当代的语境下变得更加多元化。我们生活着的烟火人间,创造着的文化,其实就是一种“时尚”的印记。而那些以「纪念」以及记住历史时刻为主要目的的纪录片,是以一种
原标题:比时装秀更重要的,是时装纪录片|FashionDocumentaryAlexanderMcQueen1999春夏“时尚”作为一个定义非常模糊的词,在当代的语境下变得更加多元化。我们生活着的烟火人间,创造着的文化,其实就是一种“时尚”的印记。而那些以「纪念」以及记住历史时刻为主要目的的纪录片,是以一种比图片和文字更生动的方式,记录下许许多多不能被遗忘的镜头。而「时装纪录片」,在这个种类里不过是寥寥几笔罢了。服装也是文化的一种,文化投射在社会的千千万万面,这些点点滴滴构成历史,而历史不仅仅是战争伤亡以及换代,历史也是柴米油盐还有日常穿着,它们让历史的脉搏跳动。近期关于AlexanderMcQueen的纪录片的上映,让我重新想起这个话题,时尚纪录片的存在,绝对绝对是比过季即忘的时装秀重要得多。下面是我觉得非常值得一看的几部。BillCunninghamNewYork1LeeAlexanderMcQueen去世八年了,今年终于等来了他的纪录片。这八年里,几乎每年都有关于他的书籍出版,他生日的时候,社交网络都会有时装精们记得他。在伦敦念书的时候,每一次上课讨论最爱的设计师,大家都爱说起他。在他去世不久后,2011年,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做了他的展览“野性之美”(SavageBeauty)。而在2015年,那个展览终于回到他的国家,而且规模也比之前更大——因为在纽约的那一次,很多衣服因为太珍贵加上不好空运而没有在那边展出。我记得我买门票(是的,伦敦V&A博物馆平时都是免费参观的,唯独这个展览需要门票),我连续看了两次还是三次,忘记了,看不够,人群熙熙攘攘,每一群人进去都有规定的时间看完,因为喜爱他的设计的、好奇他的设计的人太多了。但纪录片总归是低调的,专注于设计师本身,它不再是一种现象,而是人潮散去后的“回顾”和“解读”。它给足够有耐心等,足够有耐心记得他的人。去年以来,如果不是我心里一直有执念要看这部纪录片,我可能就会在电影院错过它了,之前在另外一家电影院设置的提示无效(因为大型的影院并不上映)——它只在纽约几家小众影院上映,于是我选了离我家最近的LandmarkTheatres,突然记起这部纪录片的当天,就跑去看了。「纪录片」的优缺点都很明显,但对我来说,这部是接近完美的——它要呈现的东西比文字难,比文字更直接,所以无论我看过关於McQueen的再多书,在影片放映的过程中,依然被那种直接的视觉所震撼,所打动。整个纪录片有五个部分,“TapeOne:JacktheRipperStalksHisVictims”——是未成名之前的纪录,从毕业秀出发;Tapetwo的「TheHighlandRape」,以1995年秋冬的那场同名秀为主题,围绕他的设计生涯的展开;Tapethree的「ItsJungleoutthere」是1997年秋冬的一场秀的名字,在这期间他已经为Givenchy工作,这个阶段对他来说,即是天堂,也是内心挣扎的开端;TapeFour的「Voss」——2001春夏的那场秀,那个带着氧气面罩,在秀的结尾出现的裸体胖女人的画面,是21世纪时尚史上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个艺术时刻;最后是「Plato’sAtlantis」,其实纪录片进行到此,已经可以看到一个往日虽然黑暗,但总是玩玩闹闹的大男孩的身影,迅速变成一个消瘦,憔悴的工作狂。纪录片不像书籍,它那么直接,McQueen面对镜头时的眼神,是可以看出的,后期他的挣扎,以及母亲的去世的推动,让他在年仅40岁的那年结束了自己生命。纪录片是直接的,直接到你自己陷进去,看完之后难过了多久,都觉得很正常。2006秋冬AlexanderMcQueen1999春夏AlexanderMcQueen1999春夏后台AlexanderMcQueen2009秋冬AlexanderMcQueen2001春夏2《九月刊》这个纪录片在《穿Prada的女魔头》上映的两年后放出,大概也算是一个“回击”,因为那部非常出名的电影,让大家都知道了Vogue的那个主编,非常心狠手辣,对公司的其他人以及任何事情都有一种专制到极致的感觉——而在《九月刊》这个纪录片里显露的事实是,AnnaWintour确实很厉害以及强势,但是并没有《穿Prada的女魔头》里的米兰达那么可怕。这部由艾美奖导演R·J·卡特尔执导的纪录片,主要聚焦在Vogue团队准备一年中最重要的一期刊物——《九月刊》的过程。而镜头主要记录了这位任职《Vogue》杂志长达20年的传奇女主编AnnaWintour,也包括我最爱的GraceCoddington。在这个纪录片里,除了Anna本人,出镜最多的就是Grace了,因为她是唯一一个敢对Anna说不的人,但是也不得不服从她的命令,在创作2007年九月刊的过程中,可以看到Anna有着非常权威的话语权,因为她可以操控整个出版流程,任何一张照片或者文章,只要她不满意都可以立即移除或者重拍,就算是GraceCoddington的作品。而在本部纪录片中Anna也算是褪下神秘的面纱,畅谈时尚以及家庭对自己的影响。这部纪录片让我见识到她隐藏在冰冷外表下的,是对工作与亲情的热爱与执着。AnnaWintour与GraceCoddington3“DiorandI”《迪奥和我》应该是2015年时尚界最瞩目的纪录片之一,它记录了Raf刚到Dior以及创造2013秋冬高定秀的全过程。上映的时候,刚好我人在伦敦,那会牛津街Selfridges负一楼还有一个电影院叫Everyman,很豪华的电影院。我是和朋友一起看的,她也非常喜欢Raf,也很喜欢Dior,也是个高定设计师。有一幕我记得非常深刻——Raf站在幕后看着模特一个个走出,完成走秀,激动得哭出来的时候。那一刻,非常动人非常美,很真实。这部纪录片,其实可以让大家浅层地了解时装品牌设计团队的运作状况,也能让人感到高强度设计工作的窒息感,里面的一些小冲突让人感到身为一个时装创意总监的不易。在纪录片最开始的时候,公司要求他露面接受采访,他非常抗拒。而从他在幕后的情感流露上来总结,他是一个很害羞,内向,偏喜欢沉寂思考,做事非常认真的人。2013秋冬高定4“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AnnaWintour比尔在2016年6月25日去世了,在熙熙攘攘的世界里,一个人静静地走了。得知他去世的消息的时候,突然想起他拍的照片,接着网络上悼念的消息铺天盖地而来,然后我就去找了他的纪录片出来看。BillCunningham很早就开始拍照,源于朋友送他的一部相机。他本来是想当帽子设计师的,却被征军去打战,而战后他发现已经没有人会戴那些帽子了。再早一些,他的故事的起点应该是一个高材生,被哈佛大学录取之后,读了两个月他就退学了,“他们挑错人了,我不适合这儿。”——他有着标志性的独行独行的性格,一个人这么多年来风里来雨里去坚持不懈地拍照,而他的遗产,大概就是那些有着不可估量价值的照片,全部都放在他的小仓库式的房间里。而这个叫《BillCunninghamNewYork》,中文名叫《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的纪录片,讲述的就是他的故事。他从60年代开始便一直沉迷街拍,并以此为职业。在他的镜头下,不管是上流名人,或是普通民众,只要你着装出位有个性,他都会拿起相机拍下。在纽约,几乎所有的时尚界人士都认识并喜爱这位摄影顽童,就连Vogue的主编AnnaWintour也说:“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然而,在纪录片里,你会看到,这样一位在时尚界如同“超级偶像”一般的存在,却住在狭小的工作室里,每天骑着自行车到处拍照,而他那件蓝色外套已成为他的标志。他独立独行惯了,对他来说,一生爱好纯天然,就是拍照。除了这个以外的任何事都是无所谓的,不受约束自由拍照,才是他的追求。从这部“时尚”纪录片里,看到的大概不是一贯的那些华丽美的启发,更多的是一种朴实的美,来自日常生活的真正的美,还有,能看到他的毅力,也是一种肯定。5“Fashion!”《时尚!》这个纪录片比较难找到资源,我是去巴黎的时候在Colette买到的DVD(现在Colette已经关闭了),当时还担心是法语版会看不懂。特地问了店员后说:是法语英文双语的,我才放心买回来。前段时间看的时候觉得里面好多历史上的时装片段都好熟悉,特别是80年代的那些,也看到很多熟悉的设计师的经典以及辉煌时刻,比如KarlLagerfeld、MartinMargiela、YvesSaintLaurent、TomFord、AlexanderMcQueen等。关于这个纪录片比较好的一点是,它整理的是“现象”以及“进化”,而没有人物以及年代的局限性,这圈子里的每个人,都是依附在时代巨轮上的小点点,都是时代的参与者。在时尚圈里,各种看起来毫无关系的人与物,其背后却有着千丝万缕的牵连。就算某个著名的设计师品牌想非常独立,其背后的团队都不可能做到孤立出来,比如MartinMargiela,刚开始他也是Jean-PaulGaultier的得力助手之一,在团队里露面,与其他人合作,后来独立门户之后,便谢绝一切电视或杂志采访。6也许很多人都没有想过,为什么快时尚能那么便宜,却依然赚得盆满钵满。如果不是真正的从业者以及底层的工作人员,时装领域里隐藏的众多心酸而黑暗的东西,大家平时不太容易看得到。这个纪录片和以上的几个都不太一样,以上的那些揭露的是时尚圈的光鲜和繁华背后的辛苦以及坚持,而《真正的成本》揭露的是快消费时代瞬息万变的“华丽”背后的残酷,以及心酸现实。如果你足够耐心——也许不需要什么耐心,因为这个纪录片很容易就看完了。看完你大概可以知道为什么H&M的衣服怎么能那么廉价,为什么“快时尚”(FastFashion)在世界范围内对人们的影响那么大,为什么近几年那么多品牌一直在呼唤环保以及人道主义。也许大家都听说过“血汗工厂”这个词,在生产链上,真正造成这种结果的,绝对不是最终的工厂负责人,而是将衣服交给这些工厂生产的品牌方,间接来说,是一味贪图便宜的顾客。片中你会看到负责工会的单亲妈妈含着眼泪的述说,其心酸程度绝对会让你买少几件衣服。其实说真的,买少点,选好点,穿久一点,不是空穴来风的提倡。也许这部片子提倡的不是让人们停止购买,只是借由它,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到所谓“真正的成本”。{}{{{{TheEnd}}}}{}黄信然▼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80wVbbj7w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