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class讲真,东北人吵架最厉害?

两个人对骂,不同省份地区,语言表达出来效果和意境都不一样。哪里人骂人的杀伤力最大呢? “知道”(nz_zhidao)今天跟你来聊聊这个。 吵架,每时每刻都在身旁上演。(东方IC/图) 人们为什么会吵架 吵架,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身旁上演。
原标题:讲真,东北人吵架最厉害?两个人对骂,不同省份地区,语言表达出来效果和意境都不一样。哪里人骂人的杀伤力最大呢?“知道”(nz_zhidao)今天跟你来聊聊这个。吵架,每时每刻都在身旁上演。(东方IC/图)人们为什么会吵架吵架,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身旁上演。无论是陌生人之间的骂街,还是夫妻之间的对骂,大家对脏话、声调以及情绪,运用的都相当娴熟。甚至平日里最木讷的人,当情绪失控的那一刻,也能飚几句脏话。有心理学家说过,生气的时候,你的情绪会暂时给你的理智打一针麻醉。一个在菜场的中年大妈,因鸡毛蒜皮的事和一大姐开仗,双方言语上你来我往,围观者不出一声。失控的情绪,让双方有了一层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骂街的保护层。实质是,两个人内心的秩序,都失序了。当然,双方都坚定认为失序的责任应该由对方承担。所以,吵架是内心秩序在重新排列和恢复,是自尊心对外来入侵者的驱离。陌生人之间的争吵,大多发生在未曾预料的场景下,带有突发性和不可控性。而熟人之间的争吵,往往会有一个矛盾累积和情绪酝酿的过程,理智让人们彼此之间有一种适当的交流方式,从另一方面看,这份“适当”,正是对内心真实想法的遮蔽。多数时候,面对自己熟悉的人,有些话已经在嘴边了,可就是没说出口。所以,吵架的时候,反倒是最真诚的时候——此时你说的话都是被理智压抑了许久的话。恋人之间的争吵,从正面引导的角度看,就是一种高度强化的交流方式。换个说法就是,我在乎你才跟你吵的,要是别人我才不care呢。看来,吵架才是跟一个人在一起的最好方式,至少你把自己的真实情绪展示给对方了。不管是陌生人还是熟人,争吵是不可避免、并且是必不可少的。吵架,光心动不行,最后都得落实到“口”动上。都说中国人含蓄,不善于通过语言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或许正因为被“不善于”压抑太久了,所以话一出口,听起来都像是吵架。(视觉中国/图)声调成为吵架的利器开个玩笑不必当真。但汉语表达容易被误解为吵架,这却是事实。众所周知,汉语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也是大众所知道的一声、二声、三声和四声。每个字和词,也分别都有不同的声调。而作为世界通行语言的英语,单个的单词没有声调,只有在一句话的末尾,随着情绪的不同,而产生上扬和下降两种声调。用英语表达,只有在发命令或者愤怒的时候才用降调的语气。而在汉语的世界里,表达降调的四声恰恰是使用最多的声调——不仅仅是用来表达愤怒的。在常用汉字表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字是用四声发音的。仅此一个声调,就容易让老外产生中国人说话太冲的感觉。更不要说,汉语里还频繁使用带有怀疑语气的二声,再加上声调本来就已经是高声的平一声,当把这些不同声调的字词串联成一句话,再运用不同情绪表达出来,老外不觉得你中国人在吵架,都天理不容了。声调的丰富运用,确实会让不懂汉语的外国人产生“中国人说话是吵架”的误解,但语言也正是吵架时的工具,丰富的声调,再配以不同的情绪,就理所当然成为吵架时的利器了。就连我们都会有类似的感觉,每到一个陌生地方,听当地人说话,感觉都像是在茬架。看来,中国人有没有吵架的天赋这不清楚,但中国人绝对有吵架的利器,这一点你我还别不承认。吉林市一商贩出售的另类文化衫中部分印有脏话。(东方IC/图)吵架厉害的三要素所以重点来了,运用利器最厉害的是哪里人呢?你脑子里可能在快速的踅摸,而且很快就冒出了两句吵架的经典开场:你瞅啥?瞅你咋地?东北人?难道他们不是打架最厉害吗?怎么嘴上功夫也惹不起?别地儿人开始吵架,可能只是一句干巴巴的“不要脸”,你再听东北人这句,“你瞅瞅你那脸跟猪啃了似的”,哪句话更有杀伤力,高下立判。充分运用比喻,而且还要灵活转化,为的就是最大化的杀伤对方。“你猪鼻子插葱装象”是初级骂人法,东北人可以迅速创造出升级版——“会放屁就以为自己是高射炮了,你咋不用后座力把自己崩上天呢。”至于说带脏字的简单粗暴式骂法,东北人不屑于用,“你信不信我一板砖把你拍成油炸糕”,才是东北人的标配。除了词语的灵活运用,东北人说话的声调,是一张嘴就能把人唬住的。《浅析东北方言》一文里有过一番总结:东北方言的特点是冲、短、有劲。一冲,就是说话有力量,斩钉截铁,往往一个字就能表达出说话人的意思。二是短,指句子短,惜字如金。句子短是满族话的特点,长期生活在寒冷地区,又是马背上的民族,说话自然要简练。南方人说东北话硬,指的就是这一点。外地人听来不礼貌,但这正是东北方言的特点。三是有劲,是指气足,就是高腔大嗓,听起来令人振奋。传播范围上,得益于春晚平台,东北话的小品近二三十年来牢牢占据着语言类节目的靶心位置。虽然众口难调,可因为这个平台是面向全国观众的,潜移默化之间,人们就被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带入了东北话设置的语言场景里了。即使是现如今的综艺类节目里,东北话的搞笑方式还是占据主流。更不要说在快手和抖音这些社交化的平台里,一嘴大碴子味儿隔着屏老远就听到了。不管是用东北话骂街还是茬架,你敢说没受到一点影响吗?在信息流里,谁占据了主导地位,谁就能成为王者。即便东北人吵架厉害这不是客观的现实,但是在大众都接受的信息环境里,东北人吵架厉害也就成了拟态化的现实了。可能有人并不服气,中国地大物博,光是方言区域就分七大块,而次一级方言或许有成百上千种之多,凭啥说东北人吵架最厉害?这话没错,就以粤语为例,它的声调比普通话还要多五六种,声调的延展和丰富性,使得语言在表达人们的情绪时更加立体。可是语言的运用再丰富立体,听不懂,就要大打折扣了。除了听懂与否,方言在吵架上的威慑力也很重要。四川话,哪怕别的地方的多少也能听得懂,可在四川方言中盛行叠词,比如“手爪爪痒了哇,信不信老子两蔑片片科到你身上。”这话怎么听都不像是一个气急败坏的人说出来的,倒更像是在卖萌。再说影星王宝强的河北方言,听起来又冲又土,想必用他的家乡话吵架,肯定很带感。可惜他家乡的方言在全国范围并非广为人知,流行度有限,即便是吵架厉害,外人也不会知道。听得懂、威慑力、传播范围,是衡量方言在更大范围里,被认为吵架厉害与否的三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所以,绝大多数方言骂人的杀伤力,仅限于本地区。先不管外地人能否听懂,单就方言吵架所展示出来的语言意境,本地人和外地人的感觉就不会一样。东北话也是方言,却跟普通话相近,传播和外人听得懂上就具备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毕竟,吵架声音越大,才越有威慑力;词语运用越丰富,才越有爆发力;让对方听得越明白,才越有杀伤力。否则,听者不明觉厉,真会以为你在夸他呢。说起骂人,古今同理,它就是一种直白的、带有攻击性的侵犯。它可以是一种隐喻式的骂。尤其在古代为尊者讳和尊卑有序的大环境里,跪着的人骂坐着的人,冒犯不说,还极易招来杀身之祸,所以也只能指桑骂槐。点击蓝字标题,即可阅读《从骆宾王的隐晦到焦大的淫秽,如何“优雅”地骂人》。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8V6zOXq1r2.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