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致富搞搞艺术要做一个勤劳的闲人

杨福音(著名画家) 记得在大塘,日日作画,偌大一块毡子,日日不得干,生出朵朵霉点,甚是败兴。那日,一气之下,偶然撤去毡子,就在桌上画起来,歪打正着,收到意外效果。从此,作画不再用毡子,工具简化,画风为之一变。后来查资料,古人作画也不用毡
原标题:搞艺术要做一个勤劳的闲人  杨福音(著名画家)记得在大塘,日日作画,偌大一块毡子,日日不得干,生出朵朵霉点,甚是败兴。那日,一气之下,偶然撤去毡子,就在桌上画起来,歪打正着,收到意外效果。从此,作画不再用毡子,工具简化,画风为之一变。后来查资料,古人作画也不用毡子,这个用毛毡的习惯,不知始自何时?石涛曾送八大山人四个字:金枝玉叶。何等的清脱尊贵离尘出世高山仰止。我们知道,八大山人口吃结巴,外出有一群孩童尾随逗他开口取乐,他真的很不起眼。以前的人讲究在质,如今的人讲究在形,这也没得法子。我的文化土壤在长沙,那里的四季,那里的雨雪风霜,那里的菜蔬果木,那里的花草以及花草下的泥土,那里的朋友以及街市上擦肩而过的陌生人,甚至天上的闲云,水中的游鱼,炎夏长鸣的蝉娘子,以及葱油粑粑,酸辣粉,还有炉子里烤焦的“脚板”,无不散发出故乡的气味。古典中国绘画与现代中国绘画的分水岭,在恽寿平。而徐渭则是第一个解开中国绘画法的束缚,让其走向个性化,自由化。这两位长期引起我的关注和思考。吴冠中张仃曾有笔墨等于零和不等于零的讨论,前者强调创新,后者强调继承。这两位老先生在美术界都有一定名望,但吴冠中先生在中国画上是外行,他在宣纸上作的画与笔墨无关,与创新无关。张仃先生画焦墨山水,但看不出是在笔墨中讨生活。两人隔靴搔痒,看事容易做事难。绘画既要让观众有熟悉感,又要让观众有陌生感。不可太醉,不可不醉。还是似曾相识,又面目全非。完全陌生,面目全非,给人的印象是瞎胡来。停留在似曾相识,太熟悉了,前天看了,昨天看了,今天还看什么。最好的老师是,一、他会告诉你像哪个古人,你去向那个古人学习。二、他会告诉你的天性在哪里,不论学谁,一辈子都不要舍弃自己的天性。要心中无事,又有一种满满的感觉,此即幸福感。高低、优劣、文野、雅俗区分艺术家,亦区分欣赏家。搞艺术要做一个勤劳的闲人,心要闲,手脚要勤快。读书最大的好处是让你成为一个心志高迈脱俗的人。(陈福香/整理文章来源:陈履生美术馆微信公号等,因版面所限,本版文字有删减,部分标题为编辑后拟))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8V6zOZkqr2.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