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王谢品读《乌衣巷》,忆王谢风流,名门底蕴岂是俗人可以体会的

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那乌衣巷,不姓王,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 乌衣巷图画 在所有普通人眼中,所谓的富贵人家,不过是五十年兴亡罢了,不过是过眼云烟,一场浮华。最终都会如
原标题:品读《乌衣巷》,忆王谢风流,名门底蕴岂是俗人可以体会的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那乌衣巷,不姓王,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乌衣巷图画在所有普通人眼中,所谓的富贵人家,不过是五十年兴亡罢了,不过是过眼云烟,一场浮华。最终都会如梦幻泡影般消散,只留下一地残痕。就好像很多人解读刘禹锡的《乌衣巷》一样,觉得刘禹锡是在感叹世事沧桑,盛衰无常。《乌衣巷》全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画像这首《乌衣巷》,是刘禹锡路过金陵时写的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组《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我读这诗的感受,却以为这诗明着在写朱雀桥和乌衣巷荒废后的颓废之情景,感怀过去的繁荣风流,实际上也是刘禹锡自己对王谢风流的向往、怀念和敬意。名门的气质底蕴都非我们常人可及说起东晋的谢家和王家,即便是小编向来不喜欢这些所谓的封建时代权贵,但却又不得不承认这两家的名门底蕴。都说两家兴起,靠的是提前南渡,谢安和王导二人为东晋立国以及稳定立下大功,如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淝水之战但最让我佩服的原因,却不是他们两家的政治和军师成就,而是这两家人的文化造诣,这才是名门的底蕴所在,诗书传家,才情卓越。谢安得到淝水大胜的消息时,还在下棋谢家最出名的当然是主导了淝水之战的谢安,谢玄二人,但他们两人之外,谢家的才子佳人何其之多,咏柳絮的谢道韫,在谢安问“白雪纷纷何所似”,她不紧不慢的回道“未若柳絮因风起。”何其美妙的回答,而且还是出自哪个时代不被人看重的女子之口,咏絮之才的名声别说是当时了,就是现在,也让人神往痴迷。我心中的咏絮之才还有谢灵运,谢朓,被称为大小谢,他们的诗文我读的少,但也确实能读到一份极致的浪漫。别的不说,单说谢朓此人,他可是李白的偶像,李白的诗文多是模仿和学习的他,从他的诗文中汲取营养,获得灵感,是李白崇拜了一生的人,你说有多强大。谢朓是李白一生的偶像至于王家,拿出一人,足以让历史记住王家。王家出了王羲之!但想想也就明白了,王羲之的字之所以能练的那么好,琅琊王家,给予了多少物质上的帮助,给予了多少练字的周边帮扶,甚至给予王羲之的家门熏陶,又哪里会是普通人家可以比的呢。说起来,谢家的咏絮才女谢道韫还是他的儿媳妇。王羲之画像这样的名门,才是我心目中的名门,不仅仅是在政治或是军队上掌握权力,族中子弟更是人才辈出,才情卓越者辈出,只有这样的名门底蕴,才称得上“风流”二字吧,诗词,书法,政治,军事,各方面的能人一应俱全,只有名门的底蕴,才能出现这样的家族吧。只可惜在王谢风流之后,这样的家族,便再也没有出现了。咏絮之才谢道韫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是后世没有名书法家,没有天之骄子般的才子佳人,只是没有了集中于某个家族的集体涌现,即便是我们后世津津乐道的苏轼一家,在我看来,也不过是是苏轼他爹是个优秀的教育家,调教出来了两个伟大的文豪儿子,但苏家也就他们这一门荣誉,荣誉那一世而已,而非像王谢风流那般,整个家族人才辈出。三苏的雕像在回想如今被键盘侠们调侃,称为土大款,称为暴发户的富豪,其实很多人早就注意到了这点了。多少富二代不再是人们记忆中那种败家子的形象了,可能他们比普通人更上进,更辛苦,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背负的东西更多,自己的责任更重。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要努力,还要拼搏,或许就是这个社会的现状,或许,也就是所谓的名门底蕴。贵族学校比普通学校其实更加严格,更加名门的底蕴,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那是一场接力赛,需要数代人的艰苦努力。有时候,楼塌了,是为了修更高的楼,只会在旁边看笑话的人,永远也住不进去。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Ed4nBNnro.html

(0)

相关推荐